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倪茂才: 来安徽演出,就是寻根问祖来了

©原创 2024-01-21 17:07

大皖新闻讯 《智取威虎山》选段是京剧现代戏中最经典的唱段,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倪茂才现身“梅绽新时代”——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 下基层”走进安徽慰问演出,该演出也是“皖美过大年”2024年安徽迎新春文化惠民活动的重头大戏。倪茂才表示,戏剧作品的传承传播,带动了吉皖两地的文化交流和文旅互动。

“众所周知,追溯到230多年前,京剧的形成离不开徽班。我会告诉学戏的年轻人,为什么叫徽班,就是安徽的徽。”倪茂才直言,了解京剧的发展史要从“四大徽班”说起,追问“四大徽班”的故事要从安徽说起,“安徽的程长庚是咱们京剧的鼻祖。所以我说,咱们京剧的根、京剧的底、京剧的韵,就在安徽。”

在2023年“小梅花”评比的时候,倪茂才来做过一次评委,后来路过几次,到安徽演出,这是第一次。倪茂才毫不掩饰来安徽演出的别样心情,“很高兴,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来寻根问祖来了。第二,来到咱们安徽,向咱们的鼻祖汇报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四大徽班进京有才有了今天的京剧,京剧走到现在,根基就在咱们安徽,徽汉合了之后,才形成了皮黄,后来评剧,京剧,一直到现在,对不对?”

谈及“皖美过大年”,“梅绽新时代”的系列惠民演出,倪茂才表示这就是一种反哺,“我们的文艺作品可以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可以说来源于人民,从人民当中取之不尽的生活的源泉,经过艺术加工之后还原人民,还给人民。所以说,这次梅花奖演员进入到安徽演出,我感觉到特别特别接地气,而且我们京剧呢,在这里面,就刚才我说的,回到家乡来向家乡人民汇报。”

“《智取威虎山》选段,是京剧现代戏当中最经典的唱段之一。二黄转西皮,结合得完美无瑕、行云流水。这段唱腔,在传统戏当中几乎是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大的创新。”倪茂才表示,我们今天的创作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需要创作者继续提升功力,“把传统唱腔研究透彻,才能将创新因子不露痕迹地揉进去、唱出来,这就是守正创新。我们怎样拥抱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把它传承下去,戏剧文化是一个重要载体,戏剧工作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去年安徽省的文艺院团去吉林参加了“精彩夜吉林”演出活动,倪茂才还清晰记得,黄梅戏《天仙配》参加长春文庙广场主题专场演出,近万名观众现场观演的盛况,“黄梅戏在全国家喻户晓,在吉林的认知度、传唱度同样非常高。比如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孩子们说这个歌曲好听啊。我解释说,这不叫歌曲,是戏,是黄梅戏。”倪茂才表示,这个小故事说明,脍炙人口的黄梅曲调在大东北也流行,“今后两地将合力开展艺术创作、演出交流、人才培养等,同时按照联合创作、成果共享的原则,推动新剧目创作。走出去、请进来,是两省探讨标志性文化品牌的共同话题。”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彭玲

大皖新闻讯 《智取威虎山》选段是京剧现代戏中最经典的唱段,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倪茂才现身“梅绽新时代”——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 下基层”走进安徽慰问演出,该演出也是“皖美过大年”2024年安徽迎新春文化惠民活动的重头大戏。倪茂才表示,戏剧作品的传承传播,带动了吉皖两地的文化交流和文旅互动。

“众所周知,追溯到230多年前,京剧的形成离不开徽班。我会告诉学戏的年轻人,为什么叫徽班,就是安徽的徽。”倪茂才直言,了解京剧的发展史要从“四大徽班”说起,追问“四大徽班”的故事要从安徽说起,“安徽的程长庚是咱们京剧的鼻祖。所以我说,咱们京剧的根、京剧的底、京剧的韵,就在安徽。”

在2023年“小梅花”评比的时候,倪茂才来做过一次评委,后来路过几次,到安徽演出,这是第一次。倪茂才毫不掩饰来安徽演出的别样心情,“很高兴,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来寻根问祖来了。第二,来到咱们安徽,向咱们的鼻祖汇报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四大徽班进京有才有了今天的京剧,京剧走到现在,根基就在咱们安徽,徽汉合了之后,才形成了皮黄,后来评剧,京剧,一直到现在,对不对?”

谈及“皖美过大年”,“梅绽新时代”的系列惠民演出,倪茂才表示这就是一种反哺,“我们的文艺作品可以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可以说来源于人民,从人民当中取之不尽的生活的源泉,经过艺术加工之后还原人民,还给人民。所以说,这次梅花奖演员进入到安徽演出,我感觉到特别特别接地气,而且我们京剧呢,在这里面,就刚才我说的,回到家乡来向家乡人民汇报。”

“《智取威虎山》选段,是京剧现代戏当中最经典的唱段之一。二黄转西皮,结合得完美无瑕、行云流水。这段唱腔,在传统戏当中几乎是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大的创新。”倪茂才表示,我们今天的创作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需要创作者继续提升功力,“把传统唱腔研究透彻,才能将创新因子不露痕迹地揉进去、唱出来,这就是守正创新。我们怎样拥抱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把它传承下去,戏剧文化是一个重要载体,戏剧工作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去年安徽省的文艺院团去吉林参加了“精彩夜吉林”演出活动,倪茂才还清晰记得,黄梅戏《天仙配》参加长春文庙广场主题专场演出,近万名观众现场观演的盛况,“黄梅戏在全国家喻户晓,在吉林的认知度、传唱度同样非常高。比如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孩子们说这个歌曲好听啊。我解释说,这不叫歌曲,是戏,是黄梅戏。”倪茂才表示,这个小故事说明,脍炙人口的黄梅曲调在大东北也流行,“今后两地将合力开展艺术创作、演出交流、人才培养等,同时按照联合创作、成果共享的原则,推动新剧目创作。走出去、请进来,是两省探讨标志性文化品牌的共同话题。”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彭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