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发展黄梅戏艺术,必须十分重视黄梅戏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必须依靠人才不断打造经典作品,靠人才和作品把黄梅戏艺术不断推向新的阶段、新的高度。”1月27日,安徽省人大代表王琴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发展黄梅戏艺术,她将提出必须十分重视黄梅戏人才的培养和保护的建议。
黄梅戏是五大剧种之一,在全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有较大影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称赞黄梅戏为“中国的乡村音乐”,诞生了《天仙配》、《女附马》等一批经典作品,黄梅戏的发展史昭示我们,发展黄梅戏艺术,必须十分重视黄梅戏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必须依靠人才不断打造经典作品,靠人才和作品把黄梅戏艺术不断推向新的阶段、新的高度。而为加快黄梅戏人才培养,王琴认为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黄梅戏专业基础教育
黄梅戏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发现、动员、招收条件好的生源,不能单纯从办学规模考虑一味追求数量,忽视生源质量。黄梅戏学校、黄梅戏专业培训机构、黄梅戏专业剧团和基层中小学要加强沟通、信息共享,发现和多招条件好的苗子。2017年王琴带队到怀宁、潜山、宿松、东至等地中小学挑选了20多个苗子,采取定向培养的形式选招到安庆黄梅戏学校学习,经常给他们吃“小灶”,强化唱腔和基本功训练,目前已基本形成比较优秀的新生力量。王琴认为,我们要源源不断地为黄梅戏剧团提供优秀人才,使专业剧团在队伍建设方面形成梯级发展、层出不穷的格局。
专业剧团要有意识地加强对青年演员的锻炼、培养
特别是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主要大戏和新创剧目的机会,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揣摩体验,不仅在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等外在形式上锤练提高,而且要特别注意启发他们与剧中人物同悲同喜的心灵体验。这方面,我们黄梅戏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玉天仙》、《薛郎归》、《香如故》等小剧场黄梅戏,不仅守正创新,体现了“小剧场、大情怀、正能量”的特色,而且投入少,是剧团培养和打造青年演员的好载体,这条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此外,要积极探索在剧团内部乃至戏剧界弘扬和发展师承关系,更好地帮助年轻人成长。在中央和省、市领导倡导、支持下,王琴拜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为师,师父把他多年积累的表演心得传授给她,指导她“词要准着念、腔要柔着唱、情要真地投、劲要巧着使”,简单几句话,却是他多年的艺术积淀,对她启发很大,受益匪浅。
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黄梅戏艺术的保护力度,为黄梅戏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安徽省、安庆市近几年对黄梅戏发展十分重视,增加投入、改善条件,鼓励发展。”王琴说,安庆市委市政府出台文化产业政策,剧团在本地、省内、省外、国外演出都给予不同标准的补贴,给我们勇创市场吃了“定心丸”。
而事业的发展要靠人才的支撑,黄梅戏人才不仅要选得准、学得好,还要留得住。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演员待遇过低,年轻演员月薪只有1000多元,完全是事业的理想给他们提供着工作的动力,剧团有责任有义务逐步改善他们的待遇,政府应该重点解决中高层人才的保护政策,优秀青年演员一旦获评副高级职称,财政就纳入全额供给。这个政策可以让青年演员有劲头、有奔头、有盼头。期盼政府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黄梅戏事业良性发展、长盛不衰的有效机制。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六乔
编辑: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