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及时语 | 城乡融合舒画卷

2024-11-04 10:33   安徽时谰微信号

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融合”二字,体现了城乡互融互促、差距逐步缩小的过程。其中,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关键。

晨雾缭绕 山村如画 肖本祥/摄

然而,“三农”工作千头万绪,不只是粮食保供、乡村产业等农业经济发展工作,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抓。

如何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作为农业大省,安徽一直步履铿锵,不断探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出更多智慧、释放出更大的创造动能。

收获的季节,江淮大地正孕育着一个新的丰收年景。

颗粒归仓 左学长/摄

作为粮食大省,安徽始终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每一场丰收背后都是拼尽全力,这样的数字才会让人感到心安——全省粮食总产连续7年站稳800亿斤台阶,2023年粮食总产达830.16亿斤,实现“二十连丰”。今年夏粮总产351.86亿斤、居全国第3位、再创历史新高。

安徽粮食的丰产丰收,不仅事关本省,更关系着全国的吃饭大计。特别是安徽每年净调出优质粮超200亿斤,为南方唯一的净调出省。

新起点上,如何扎实推进江淮粮仓建设,让“大国粮仓”里的“皖粮”分量更足、底子更厚?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

放眼江淮大地,每一分耕耘,都孕育着希望。

抓关键要害。聚焦种子、耕地“两个要害”,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合肥“种业之都”建设质量,培育推广一批突破性粮食品种,让“粮袋子”更丰盈。

谋产业增值。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协同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升级,加快打造“三链协同”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让产业链长起来。

增种粮收益。大力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优化生产者补贴政策,全面推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安徽的广袤田畴,“粮”策生根,“皖粮”越端越稳!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每当中国农村发展遇到“激流险滩”,人们都习惯看向安徽,寻找方案。

当前,我国正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工作,这是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保障。

二轮到期延包怎么延?一些特殊人群该怎么延包?有特殊情况的承包地如何延包?又应该如何避免简单地“一延了之”……这些重点问题,广大农民都很关注。

因此,用好“先试点探路、再总结推广”这条农村改革的重要经验至关重要,要在试点中不断总结经验,稳妥有序推进。

安徽,是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三个整省试点省份之一。今明两年,安徽约有1100万农户二轮承包到期,占农户总数的90%左右。从实际成效来看,目前,安徽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延包原则,加强政策指导,延包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今年到期的437.1万农户,已完成延包合同签订421万户,占到期农户总数的96.3%,基本完成今年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任务。

安徽,蓄力在阡陌之间,再一次擦亮农村改革的“金名片”。明年,安徽还有80多个县(市、区)二轮承包到期,要不断努力,确保明年整省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完成。

必须坚持延包原则底线,以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开展延包,不得随意改变集体所有权界限,不得推倒重来、打乱重分,不得回避矛盾搞“一延了之”,不得强行收回农户承包地搞“反租倒包”。

安徽探索出的“地、利、岗、保”相结合的四种延包路径也要继续推广,妥善解决无地农户和少地导致生活困难农户的合理诉求。要依法保护好妇女、进城落户农民等重点群体土地承包权益,切不可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承包地“小调整”范围应严格把握,严格管理机动地和新增地源,严格控制确权确股不确地,健全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承包地暂缓确权登记、占用承包地建房等问题化解。

乡村是人们“最原始的家”,建设好乡村,才能让城与乡的双向奔赴更加热烈。

砀山酥梨、东至食用菌、全椒薄壳山核桃、黄山茶叶……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才能实现村强民富业兴。

梨香满园丰收忙 崔猛/摄

让乡村“以产兴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安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

要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进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并推进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体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安徽有两千多万农村常住人口,和美乡村建设,如何破题?

安徽给出的答案是: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对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进行整体性谋划、特色化设计,实现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持续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和公共文化等服务向农村覆盖……让环境“高颜值”提升农民“幸福值”、生活“便利度”提升群众“满意度”,这些均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宜居宜业,还要和美。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

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从产业发展到乡村建设,从治理方式再到文化生活,江淮大地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秀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据安徽时评   撰稿:许昊杰

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融合”二字,体现了城乡互融互促、差距逐步缩小的过程。其中,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关键。

晨雾缭绕 山村如画 肖本祥/摄

然而,“三农”工作千头万绪,不只是粮食保供、乡村产业等农业经济发展工作,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抓。

如何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作为农业大省,安徽一直步履铿锵,不断探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出更多智慧、释放出更大的创造动能。

收获的季节,江淮大地正孕育着一个新的丰收年景。

颗粒归仓 左学长/摄

作为粮食大省,安徽始终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每一场丰收背后都是拼尽全力,这样的数字才会让人感到心安——全省粮食总产连续7年站稳800亿斤台阶,2023年粮食总产达830.16亿斤,实现“二十连丰”。今年夏粮总产351.86亿斤、居全国第3位、再创历史新高。

安徽粮食的丰产丰收,不仅事关本省,更关系着全国的吃饭大计。特别是安徽每年净调出优质粮超200亿斤,为南方唯一的净调出省。

新起点上,如何扎实推进江淮粮仓建设,让“大国粮仓”里的“皖粮”分量更足、底子更厚?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

放眼江淮大地,每一分耕耘,都孕育着希望。

抓关键要害。聚焦种子、耕地“两个要害”,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合肥“种业之都”建设质量,培育推广一批突破性粮食品种,让“粮袋子”更丰盈。

谋产业增值。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协同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升级,加快打造“三链协同”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让产业链长起来。

增种粮收益。大力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优化生产者补贴政策,全面推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安徽的广袤田畴,“粮”策生根,“皖粮”越端越稳!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每当中国农村发展遇到“激流险滩”,人们都习惯看向安徽,寻找方案。

当前,我国正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工作,这是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保障。

二轮到期延包怎么延?一些特殊人群该怎么延包?有特殊情况的承包地如何延包?又应该如何避免简单地“一延了之”……这些重点问题,广大农民都很关注。

因此,用好“先试点探路、再总结推广”这条农村改革的重要经验至关重要,要在试点中不断总结经验,稳妥有序推进。

安徽,是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三个整省试点省份之一。今明两年,安徽约有1100万农户二轮承包到期,占农户总数的90%左右。从实际成效来看,目前,安徽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延包原则,加强政策指导,延包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今年到期的437.1万农户,已完成延包合同签订421万户,占到期农户总数的96.3%,基本完成今年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任务。

安徽,蓄力在阡陌之间,再一次擦亮农村改革的“金名片”。明年,安徽还有80多个县(市、区)二轮承包到期,要不断努力,确保明年整省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完成。

必须坚持延包原则底线,以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开展延包,不得随意改变集体所有权界限,不得推倒重来、打乱重分,不得回避矛盾搞“一延了之”,不得强行收回农户承包地搞“反租倒包”。

安徽探索出的“地、利、岗、保”相结合的四种延包路径也要继续推广,妥善解决无地农户和少地导致生活困难农户的合理诉求。要依法保护好妇女、进城落户农民等重点群体土地承包权益,切不可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承包地“小调整”范围应严格把握,严格管理机动地和新增地源,严格控制确权确股不确地,健全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承包地暂缓确权登记、占用承包地建房等问题化解。

乡村是人们“最原始的家”,建设好乡村,才能让城与乡的双向奔赴更加热烈。

砀山酥梨、东至食用菌、全椒薄壳山核桃、黄山茶叶……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才能实现村强民富业兴。

梨香满园丰收忙 崔猛/摄

让乡村“以产兴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安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

要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进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并推进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体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快推动农文旅融合,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带动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安徽有两千多万农村常住人口,和美乡村建设,如何破题?

安徽给出的答案是: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对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进行整体性谋划、特色化设计,实现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持续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和公共文化等服务向农村覆盖……让环境“高颜值”提升农民“幸福值”、生活“便利度”提升群众“满意度”,这些均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宜居宜业,还要和美。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

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从产业发展到乡村建设,从治理方式再到文化生活,江淮大地上,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秀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据安徽时评   撰稿:许昊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