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及时语 | 带上家人,去博物馆看看

2024-05-18 09:41   安徽时评微信公众号

1958年9月17日, 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仔细观察口径87厘米的镇馆之宝铸客大鼎,诙谐地说:“里面能煮一头牛。”

铸客大鼎  徐旻昊/图

他还说了一句为新中国文博事业指明方向的话:“每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

铸客大鼎,是迄今为止摆放在博物馆里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鼎,被尊称为“楚大鼎”。

不过,这尊鼎鼎大名、名满天下的楚大鼎,没准就要变成“楚二鼎”了。

考古人员即将提取静卧在淮南市武王墩主墓的另一尊大鼎,其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胜过铸客大鼎。

随着这件破纪录的国宝揭开面纱、持续解码,必将成为当下吸睛的网红文物重器,更响亮地诉说寿春城楚风流韵的辉煌文化故事,为连绵不绝、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增加更精彩的诠释。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目前安徽省备案博物馆总数已达249家,总量居全国前十。去年举办各类展览近1500个,接待线下观众3200多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安徽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着丰厚文化给养。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逛博物馆“上头”,打卡精品博物馆,在网络旅游攻略中排名越来越靠前,甚至从旅途的“可选项”变成了“首选项”“必选项”?

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是一个个心灵减压站、心态涵养绿地,让人敬畏历史、珍爱生命、走近科学。

常衣冠整洁地带着孩子逛各类博物馆、艺术馆的人,往往自带自尊自信、心灵满足的阳光气质。人类文明传承场所的文化气场、知识磁场、艺术品位,就是滋养参观者心灵的甘泉。

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唤醒身体里的DNA,激发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找到精神归属、自我身份。对古老历史、灿烂文明的凝望,汇成寻根共情的时代潮流,正激扬民族精神、激发文化自信。

走进博物馆清晰具象的文明坐标系,一件件文物成为照亮精神的不息爝火,千古“德智美”奔涌在眼前,参观者对“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生命个体怎样才能在滔滔历史长河中活得精彩、活出价值,会生发更深刻的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我们需要打造更多的精品和特色博物馆,让更多的“文化殿堂”变成“大众课堂”。

孩子们看到展品时露出惊喜表情 王彪/图

博物馆需要在科研、教育、普及工作中练好内功,创新话语,打开想象力,用好“黑科技”,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破壁”。活起来的文物,才能弥合现代人与历史的疏离感。

依托独特资源形成新优势、开辟新路径,让文物展品更丰富、内容说明更通俗、辅助展品更多样、展厅设计更专业、文物展示手段更多元,博物馆才能打造、运营更多别具一格的“破圈”IP,与公众双向奔赴。

博物馆不是终点和目的,而是桥梁和道路,它通向连绵璀璨的人文和五彩斑斓的世界。

工作再忙,学习再紧,我们都要带上家人,常去博物馆这个大学校转转。

那一件件青铜瓷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锻造精神质地的法宝。它们会不断拓展人的修为和格局,丰盈我们的人生。(安徽时评)

1958年9月17日, 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仔细观察口径87厘米的镇馆之宝铸客大鼎,诙谐地说:“里面能煮一头牛。”

铸客大鼎  徐旻昊/图

他还说了一句为新中国文博事业指明方向的话:“每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要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

铸客大鼎,是迄今为止摆放在博物馆里的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鼎,被尊称为“楚大鼎”。

不过,这尊鼎鼎大名、名满天下的楚大鼎,没准就要变成“楚二鼎”了。

考古人员即将提取静卧在淮南市武王墩主墓的另一尊大鼎,其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胜过铸客大鼎。

随着这件破纪录的国宝揭开面纱、持续解码,必将成为当下吸睛的网红文物重器,更响亮地诉说寿春城楚风流韵的辉煌文化故事,为连绵不绝、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增加更精彩的诠释。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目前安徽省备案博物馆总数已达249家,总量居全国前十。去年举办各类展览近1500个,接待线下观众3200多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安徽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着丰厚文化给养。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逛博物馆“上头”,打卡精品博物馆,在网络旅游攻略中排名越来越靠前,甚至从旅途的“可选项”变成了“首选项”“必选项”?

各种类型的博物馆是一个个心灵减压站、心态涵养绿地,让人敬畏历史、珍爱生命、走近科学。

常衣冠整洁地带着孩子逛各类博物馆、艺术馆的人,往往自带自尊自信、心灵满足的阳光气质。人类文明传承场所的文化气场、知识磁场、艺术品位,就是滋养参观者心灵的甘泉。

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唤醒身体里的DNA,激发年轻人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找到精神归属、自我身份。对古老历史、灿烂文明的凝望,汇成寻根共情的时代潮流,正激扬民族精神、激发文化自信。

走进博物馆清晰具象的文明坐标系,一件件文物成为照亮精神的不息爝火,千古“德智美”奔涌在眼前,参观者对“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生命个体怎样才能在滔滔历史长河中活得精彩、活出价值,会生发更深刻的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我们需要打造更多的精品和特色博物馆,让更多的“文化殿堂”变成“大众课堂”。

孩子们看到展品时露出惊喜表情 王彪/图

博物馆需要在科研、教育、普及工作中练好内功,创新话语,打开想象力,用好“黑科技”,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破壁”。活起来的文物,才能弥合现代人与历史的疏离感。

依托独特资源形成新优势、开辟新路径,让文物展品更丰富、内容说明更通俗、辅助展品更多样、展厅设计更专业、文物展示手段更多元,博物馆才能打造、运营更多别具一格的“破圈”IP,与公众双向奔赴。

博物馆不是终点和目的,而是桥梁和道路,它通向连绵璀璨的人文和五彩斑斓的世界。

工作再忙,学习再紧,我们都要带上家人,常去博物馆这个大学校转转。

那一件件青铜瓷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锻造精神质地的法宝。它们会不断拓展人的修为和格局,丰盈我们的人生。(安徽时评)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