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臂男子免费乘地铁被要求出示残疾证”一事流传社交网络,引发网友热议。视频显示该男子乘坐地铁体验无障碍通行,在明显双手残疾的情况下被工作人员要求出示残疾证才能享受无障碍通行,但该男子表示自己携带证件不太方便。对此,地铁客服表示,现有规定是必须出示相关证件核验后才能享无障碍通行,会反馈到相应执管部门进一步考虑可行性。
认证件,是遵循规则办事,但不认人,难免让人感到冷漠和荒唐。针对此次事件,武汉地铁也发文道歉,表示工作人员现场处置问题不周,未能妥善保障残障人士出行权益,今后将优化特殊乘客出行服务保障。 其实,尊重规则是必要的,但要考虑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才能让规则真正发挥效用。
无臂男子最终没能顺利享受无障碍通行,惹恼了网友,这是因为网友们的温情和现实产生了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地铁公司要求乘客出示相关证件才能享受无障碍通行,这是为了确保这些便利能够被真正需要的人享用。这样的规章有其合理之处,避免被有心之人冒充冒用,乱了秩序也影响了公平。但让人不理解的是,无臂男子如此明显的身体残疾还非要被要求出示证件才能通行,未免有些死板和冷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次事件中,地铁公司的工作人员和领班严格遵循着必须出示相关证件核验后才能享受无障碍通行的现有规定,是遵守规则的表现。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公司的管理需要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体需求,所以其工作人员通常依据规定来识别和验证乘客的身份,要求出示相应证件,以此提供相应便利服务和优惠。这样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是正常且合理的。
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则要确保一致性和公平性,但也要考虑个体情况的差异性和灵活性。对于部分患有严重残疾的人群而言,携带和出示证件有所不便,或者也有部分人忘记携带证件。该事件中的无臂男子双手明显有严重残疾,在这样的情况下,地铁公司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给予人性化方案,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一开始让出示证件的要求是合理的,但经过观察和沟通,了解实际情况后,应该及时进行人性化调整。一味拘泥于现有规定,对真正需要便利和关怀的人造成了实际上的阻碍,这其实也是对规则设置初心的违背。
近年来,“母亲去世,子女去营业厅销户,却要求本人到场”“女子被担架抬至柜台办业务”等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这常常是因为办事机构有规定,而工作人员按规矩办事。规矩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和约束个体,让社会良性运转,但缺乏灵活性有时也会引起个体不满和质疑。所以,我们要找到规则执行与个体需求之间的平衡点,在尊重规则的同时,也应关照个体的特殊情况和实际需求,才能让社会公众真正享受到公平和关怀。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