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推行新风堂建设 | 肥东“包公家宴” 吃出文明乡风

©原创 2024-05-06 18:28

大皖新闻讯   前不久,安徽肥东县撮镇镇先锋社区的刘长尧的岳父过世,按照当地习俗为老人办白事,免不了要办桌席。刘长尧在社区的“包公家宴”小食堂定了10桌席。“每桌920元,该有的菜全都有,如果换成镇上或是县城的饭店,起码得要一两千块钱。”刘长尧说。

当天“包公家宴”桌席场景

在肥东县,“包公家宴”已经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平日里,刘长尧一家只要在饭店请客吃饭,都喜欢在小食堂里举行,味道、环境和服务都不错,离家很近,关键价格还很亲民。“场地、设备等都是社区的,肯定要便宜。”小食堂负责人荚祥兵道出了价格亲民的原因。

自2017年起,肥东县推出“包公家宴”,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约定红白喜事一切从简。通过控制菜品数量、价格和操办桌数,为乡村人情消费和宴席酒菜设定合理标准。“我们用的是‘包公家宴’菜谱,60多道菜,分家常菜谱和礼宾菜谱,也可以自由组合,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我们会根据就餐人数控制他们点餐数量,原先动辄上千元的宴席,按‘家宴’的标准只要五六百元。”荚祥兵说。

“包公家宴”不仅节俭,还传承了农村“一家有事百家忙”的人情文化。刘长尧到小食堂订餐后,荚祥兵立即电话向社区进行报备,桌席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志愿者,客串临时“服务员”,现场忙前忙后地洗菜、切菜、端菜……用志愿服务传递邻里温情。像这样经济实惠又温暖的桌席,荚祥兵的小食堂一年至少要办400桌,能为邻里省下来20多万元的桌席钱。

如今,在肥东吃“包公家宴”已经是一种时尚。肥东县已经在桥头集镇、撮镇镇、包公镇及石塘镇等地试点建设“包公家宴大食堂”,目前已建成7家“包公家宴”大食堂,为群众日常操办红白喜事的提供好去处。同时,发挥乡贤能人的主观能动性,组建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帮助。据肥东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包公家宴”里的每道菜都有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名字,还有大、小食堂这样专门的举办场地和指定的食材基地,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出了“包公家宴”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一整套红白喜事流程。历经7年的发展,“包公家宴”不仅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歪风邪气,还实实在在为群众减轻了经济负担,累计为群众节省了6000余万元的酒宴钱。

“包公家宴”的品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在1.0版基础上,推出“包公家宴”2.0版。去年8月份,家住撮镇镇大费社区居民汪为一家就和县里的1500多户准大学生家庭一起,用2.0版的“包公家宴”为刚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办了一场难忘的“集体升学礼”。现场,准大学生们向父母献花表达感恩;登台表演节目;聆听学长学姐们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心得;走进企业提前接触社会;参加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而像这样有意义的2.0版“包公家宴”,肥东县已成功举办了4届,依托覆盖全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采用政府搭台、准大学生唱主角、往届大学生“传经”、社区才艺达人和中小学生助兴、爱心企业参与、群众观摩的方式开展,让“集体升学礼”更有仪式感,已有数以万计的准大学生和家庭从中受益。

下一步,肥东县将持续做优做强“包公家宴”品牌,不断丰富其应用场景和载体,惠及更多群众,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彭红玲

编辑  许大鹏

大皖新闻讯   前不久,安徽肥东县撮镇镇先锋社区的刘长尧的岳父过世,按照当地习俗为老人办白事,免不了要办桌席。刘长尧在社区的“包公家宴”小食堂定了10桌席。“每桌920元,该有的菜全都有,如果换成镇上或是县城的饭店,起码得要一两千块钱。”刘长尧说。

当天“包公家宴”桌席场景

在肥东县,“包公家宴”已经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平日里,刘长尧一家只要在饭店请客吃饭,都喜欢在小食堂里举行,味道、环境和服务都不错,离家很近,关键价格还很亲民。“场地、设备等都是社区的,肯定要便宜。”小食堂负责人荚祥兵道出了价格亲民的原因。

自2017年起,肥东县推出“包公家宴”,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约定红白喜事一切从简。通过控制菜品数量、价格和操办桌数,为乡村人情消费和宴席酒菜设定合理标准。“我们用的是‘包公家宴’菜谱,60多道菜,分家常菜谱和礼宾菜谱,也可以自由组合,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我们会根据就餐人数控制他们点餐数量,原先动辄上千元的宴席,按‘家宴’的标准只要五六百元。”荚祥兵说。

“包公家宴”不仅节俭,还传承了农村“一家有事百家忙”的人情文化。刘长尧到小食堂订餐后,荚祥兵立即电话向社区进行报备,桌席当天,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志愿者,客串临时“服务员”,现场忙前忙后地洗菜、切菜、端菜……用志愿服务传递邻里温情。像这样经济实惠又温暖的桌席,荚祥兵的小食堂一年至少要办400桌,能为邻里省下来20多万元的桌席钱。

如今,在肥东吃“包公家宴”已经是一种时尚。肥东县已经在桥头集镇、撮镇镇、包公镇及石塘镇等地试点建设“包公家宴大食堂”,目前已建成7家“包公家宴”大食堂,为群众日常操办红白喜事的提供好去处。同时,发挥乡贤能人的主观能动性,组建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帮助。据肥东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包公家宴”里的每道菜都有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名字,还有大、小食堂这样专门的举办场地和指定的食材基地,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出了“包公家宴”志愿服务项目,形成了一整套红白喜事流程。历经7年的发展,“包公家宴”不仅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歪风邪气,还实实在在为群众减轻了经济负担,累计为群众节省了6000余万元的酒宴钱。

“包公家宴”的品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在1.0版基础上,推出“包公家宴”2.0版。去年8月份,家住撮镇镇大费社区居民汪为一家就和县里的1500多户准大学生家庭一起,用2.0版的“包公家宴”为刚考上大学的孩子们办了一场难忘的“集体升学礼”。现场,准大学生们向父母献花表达感恩;登台表演节目;聆听学长学姐们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心得;走进企业提前接触社会;参加志愿服务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而像这样有意义的2.0版“包公家宴”,肥东县已成功举办了4届,依托覆盖全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采用政府搭台、准大学生唱主角、往届大学生“传经”、社区才艺达人和中小学生助兴、爱心企业参与、群众观摩的方式开展,让“集体升学礼”更有仪式感,已有数以万计的准大学生和家庭从中受益。

下一步,肥东县将持续做优做强“包公家宴”品牌,不断丰富其应用场景和载体,惠及更多群众,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彭红玲

编辑  许大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