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非遗庐州大鼓、民族舞蹈、乐器合奏……合肥市肥东县日前举办了一场“村晚”文艺汇演,村民自导自演,气氛热烈,还不时有人即兴上台表演。
村民成为舞台主角
据悉,这台“村晚”,是肥东县“春季村晚”包公镇专场,舞台就设在包公故里文化园的包公大戏台,不搭舞台、不请音响师,主打的就是节俭。下午两点开始的“村晚”,还没到一点半,就来了百来人,坐在大戏台专属的椅子上,村民们边聊天边等着看“村晚”。76岁的葛伦标骑着自行车,驮着一把二胡和一把板胡,赶着来参加“村晚”;80岁的邵庆国蹬着电动三轮车载着老伴和邻居说说笑笑赶来。
演出在葛伦标“乐队”的乐器合奏《浏阳河》中拉开帷幕,紧接着省级非遗肥东门歌《清风一曲响云天》、舞蹈《吉祥中国年》、省级非遗庐州大鼓《包公故事——不持一砚归》、独唱《祝福祖国》等10个节目轮番亮相,中间还穿插了文明创建知识有奖竞答。
台上村民演员载歌载舞,气氛欢快浓烈,台下的村民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传来喝彩声、叫好声和掌声,广袤的乡野上,激荡着乡亲们的欢声笑语。
村民踊跃要上“村晚”
“我要上‘村晚’!”演出前10分钟,63岁的文宏友急急忙忙找到镇文旅办请求参加表演。“孩子们都大学毕业有稳定工作了,小儿子年后也要出国留学,有这样幸福的生活,我就想唱两句。”文宏友说。
随后,由葛伦标“乐队”伴奏,文宏友即兴献唱了一首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乡亲们鼓着掌直呼“好”!
舞蹈《吉祥中国年》的表演者、57岁的村民史廷珍,演出结束后眉眼都是笑意。与文宏友一样想上明年“村晚”的,还有小包社区大绍村72岁的村民李光芬,看完舞蹈《中国美》后,她羡慕地说:“她们都是本村人,跳得真不错,既锻炼身体又热闹,明年我也要参加。”
把“村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名片
小包社区副主任黄艳介绍说,现在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大增加,“村晚”演出的通知她在社区群里一发,大家就积极报名,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把节目定下来了,演员多是镇上老年学校的学生。
为啥多是老年学校学生?包公镇老年学校校长张建珍给出了答案,“自打省里把‘老有所学’列为十大暖民心行动之一后,经费保障更充足了,学校活动开展多了,老年大学也‘火’了,现有学员100多人,根据群众所需开设了舞蹈、唱歌、太极等10门课程,大家聚在一起玩玩乐器、跳跳舞,精神上有追求”
据悉,接下来,包公镇还将在15个社区陆续办“村晚”,点“靓”乡村年。
据了解,为营造“乡村欢乐过大年”的浓厚氛围,肥东县融合各乡镇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以社区为单位,在20个乡镇(园区)举办百余台“村晚”。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彭红玲
编辑 张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