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实干兴皖看包河|全天候零距离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打开“新格局”

©原创 2022-11-25 09:26

大皖新闻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合肥市包河区在前期“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基础上,创新开展“全域提升善治包河”行动,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推动实现群众需求“全天候”反馈,为民服务“零距离”供给。

创新实施大共治模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包宣供图

小网格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文明养犬、电梯故障、飞线充电……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社区,一件件“民生小事”连接着居民幸福生活的“最后一米”,考验着管理者的“施政智慧”。小板凳围成一个圈,社区事儿大家来商量。每月1 号下午,揽湖苑小区“一米阳光”党群服务中心,“阳光书记见面会”都会如期举办,街道、社区、物业以及辖区驻地单位的党支部书记与小区党小组长、楼栋长和居民代表们坐在一起,讨论着小区里的“大事小情”,先后解决了文明养犬、停车难、邻里纠纷等“难题”。

近年来,包河区以“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工程为牵引,推动“组织进楼、服务进家、协商共治”,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包河实践”。通过织密党的组织“一张网”,选育小区自治“一群雁”,下好协商共治“一盘棋”,实现“让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共建和美小区“一个家”的目标。

通过利用闲置公共空间或架空层等,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包河区将党群服务延伸到小区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小区党群服务站103个。

一个个进小区入楼栋的党群服务阵地成为党员寻找党组织的“红色地标”,也成为议事协商的重要平台。涌现出“楼组八步法”“一米阳光”“红管家”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包河经验”。

红色小管家为群众服务“零距离”

33 岁的曹娟,是常青街道薛河湾社区第一批“红色小管家”中最年轻的一员。两年前,曹娟因家庭需要,辞职当起了全职宝妈。今年,孩子上幼儿园后,曹娟便开始寻找一个可以施展自己的舞台,关注到社区在招募“红色小管家”后,便立马报了名。

入户走访、日常巡查、开展信息采集、民意收集、政策宣传,虽然工作繁杂,但做事认真细致的曹娟很快就适应下来,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前段时间,常青街道部分小区按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临时管控。曹娟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主动申请加入社区的防疫工作,在居民群内解答社区居民的疑问,安抚群众的情绪。“希望在这特殊时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社区渡过难关。”

“像这样的小管家全区目前已招募794 名,覆盖了460个小区(片区),他们都是住在小区里的居民党员,经过区街联审把关,街镇统一招募的有威望、有能力的党员骨干。”包河区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包先斌介绍,为了让群众快速熟悉这支队伍,包河区统一了“红色小管家”工作装备,在小区楼栋开展“三亮一做”,公示他们的身份和电话,让群众有需求能找到他们,让这些党员小管家带头发挥作用。

为了让基层治理更精细,包河区开展“有事专找小管家”活动,组织敲门入户走访,分类登记居民信息,明确“日访户、周访户、月访户”,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不仅如此,该区还开展“我是党员我报到”,让更多在职党员到社区和小区党组织报到,参与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

基层治理智能化让群众“少跑腿”

“本来我只是去社区问一问残疾人救助证怎么办理,没想到社区直接上门服务,按照要求给我整理申报材料,一次就办好,救助款我已经拿到了,非常感谢。”骆岗街道包河花园社区居民盛先生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除了基层治理服务,包河区还积极探索“不见面审批”政务服务,政务服务“网上办”。充分发挥小区(片区)党支部作用,整合社区小管家、红色小管家、志愿者等力量,简化政务办事流程,社区梳理“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做好网上群众工作。

同时包河区积极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加强小区党群服务站点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注重引入社会组织,完善自助服务,开展代办业务,探索形成“有事找支部、办事到社区、顶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格局。截至目前,包河区具有代办业务的小区(片区)党群服务站已有83个。

“如何让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包河区一直在研究探索,致力打造‘科里科气’的基层治理包河路径。”包先斌介绍,下一步,包河仍将突出“信息化”,用好区“大共治”平台,开展“码上反馈”行动,健全问题处理机制,完善政务服务功能,闭环式管理、全流程跟踪,实现群众意见“码上提”、党员干部马上干,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叫群众少跑腿”。

刘广涛 郝梦瑶 包育晓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大皖新闻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合肥市包河区在前期“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建设”基础上,创新开展“全域提升善治包河”行动,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推动实现群众需求“全天候”反馈,为民服务“零距离”供给。

创新实施大共治模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包宣供图

小网格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文明养犬、电梯故障、飞线充电……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社区,一件件“民生小事”连接着居民幸福生活的“最后一米”,考验着管理者的“施政智慧”。小板凳围成一个圈,社区事儿大家来商量。每月1 号下午,揽湖苑小区“一米阳光”党群服务中心,“阳光书记见面会”都会如期举办,街道、社区、物业以及辖区驻地单位的党支部书记与小区党小组长、楼栋长和居民代表们坐在一起,讨论着小区里的“大事小情”,先后解决了文明养犬、停车难、邻里纠纷等“难题”。

近年来,包河区以“红色领航和美小区”工程为牵引,推动“组织进楼、服务进家、协商共治”,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包河实践”。通过织密党的组织“一张网”,选育小区自治“一群雁”,下好协商共治“一盘棋”,实现“让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共建和美小区“一个家”的目标。

通过利用闲置公共空间或架空层等,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包河区将党群服务延伸到小区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小区党群服务站103个。

一个个进小区入楼栋的党群服务阵地成为党员寻找党组织的“红色地标”,也成为议事协商的重要平台。涌现出“楼组八步法”“一米阳光”“红管家”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包河经验”。

红色小管家为群众服务“零距离”

33 岁的曹娟,是常青街道薛河湾社区第一批“红色小管家”中最年轻的一员。两年前,曹娟因家庭需要,辞职当起了全职宝妈。今年,孩子上幼儿园后,曹娟便开始寻找一个可以施展自己的舞台,关注到社区在招募“红色小管家”后,便立马报了名。

入户走访、日常巡查、开展信息采集、民意收集、政策宣传,虽然工作繁杂,但做事认真细致的曹娟很快就适应下来,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前段时间,常青街道部分小区按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了临时管控。曹娟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主动申请加入社区的防疫工作,在居民群内解答社区居民的疑问,安抚群众的情绪。“希望在这特殊时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社区渡过难关。”

“像这样的小管家全区目前已招募794 名,覆盖了460个小区(片区),他们都是住在小区里的居民党员,经过区街联审把关,街镇统一招募的有威望、有能力的党员骨干。”包河区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包先斌介绍,为了让群众快速熟悉这支队伍,包河区统一了“红色小管家”工作装备,在小区楼栋开展“三亮一做”,公示他们的身份和电话,让群众有需求能找到他们,让这些党员小管家带头发挥作用。

为了让基层治理更精细,包河区开展“有事专找小管家”活动,组织敲门入户走访,分类登记居民信息,明确“日访户、周访户、月访户”,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不仅如此,该区还开展“我是党员我报到”,让更多在职党员到社区和小区党组织报到,参与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

基层治理智能化让群众“少跑腿”

“本来我只是去社区问一问残疾人救助证怎么办理,没想到社区直接上门服务,按照要求给我整理申报材料,一次就办好,救助款我已经拿到了,非常感谢。”骆岗街道包河花园社区居民盛先生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除了基层治理服务,包河区还积极探索“不见面审批”政务服务,政务服务“网上办”。充分发挥小区(片区)党支部作用,整合社区小管家、红色小管家、志愿者等力量,简化政务办事流程,社区梳理“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做好网上群众工作。

同时包河区积极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加强小区党群服务站点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注重引入社会组织,完善自助服务,开展代办业务,探索形成“有事找支部、办事到社区、顶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格局。截至目前,包河区具有代办业务的小区(片区)党群服务站已有83个。

“如何让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包河区一直在研究探索,致力打造‘科里科气’的基层治理包河路径。”包先斌介绍,下一步,包河仍将突出“信息化”,用好区“大共治”平台,开展“码上反馈”行动,健全问题处理机制,完善政务服务功能,闭环式管理、全流程跟踪,实现群众意见“码上提”、党员干部马上干,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叫群众少跑腿”。

刘广涛 郝梦瑶 包育晓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