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安徽合肥到四川巴中,地理距离1200多公里,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乘坐最快的交通工具只需几个小时便能到达,然而想要回家的李华(化名),却走了漫长的38年。
2020年7月,民警接到报警称,合肥市敬亭山路与中都路交口名人御苑小区有一名女性行为异常。接警后辖区派出所联合瑶海区民政局将其送往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并转介给合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站随即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医院了解情况并开展救助。“当时,面前的女子头发凌乱、行为异常,无法正常沟通,身上只有一个年代久远的手写版身份证,身份信息显示李华为四川巴中县人。”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说,他们当即决定对仅有的身份信息展开核查,“通过联系当地村居社区和采用人像比对等技术手段均无法确定其身份,只能选择边救治边寻亲。”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华的病情得到缓解,可以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救助站安排工作人员长期驻点分批次开展沟通,不放过获取到的每一个地名、人名,然而寻亲工作仍旧收效甚微。在2021年5月的一次交谈中,核查人员发现李华对自己重新换了一个称呼,声称自己叫“李琼某”,根据这个关键信息,工作人员再次和巴中县那边取得联系。通过协查,对方表示本地确实有这个人,但当地这位同名的人就在本地,一直没有离开过家乡,难得出现的希望又一次落空。
经过持续治疗和悉心照顾,李华的精神情况恢复得越来越好,她也和医院及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成了朋友。在陆续交谈中,李华提供了更多有关于自己的信息,她说她的老家在四川省巴中市一个叫和平村的地方,30多年前她和丈夫吵架后离家出走,从此就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她有一儿一女,离家出走时,大儿子约7岁左右,小女儿3岁左右。“我很想念我的孩子,我想回家。”李华曾不经意间向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心思,那一刻工作人员被李华的真情所打动。随后,合肥市救助管理站决定成立试送小组,陪同李华一起重返巴中,实地探访、千里寻家!
经过细致周密地协调安排,2月21日,合肥市救助站试送小组一行4人,陪同李华踏上了寻家的路。
候车的李华和试送人员倾诉心情。
近乡情怯,疾驰的火车上,李华显得有些激动和忐忑。一路上,李华拉着工作人员的手,不停地述说着一些自己能够想起来的往事。此去试送究竟还有多少艰难未知?火车上的那一夜,谁都没有睡踏实。
近乡情怯,踏上归途的李华百感交集。
2月22日,清晨6点多,经过18个小时的日夜兼程,试送小组与前来配合协查的四川达州救助站顺利汇合,在安排李华吃完早饭之后,试送小组一行人转乘汽车,继续向李华记忆中的家乡巴中市进发。
巴中公安局按照李华描述查找户籍信息。
30多年过去了,李华口中的和平村是否存在?那里真的就是她的家乡吗?带着这些疑问,巴中市救助管理站协助试送小组,前往巴中市公安局进行户籍查询,最终将试送方向锁定在南江县。同时,巴中市公安局安排专人全程陪同赶赴南江,当地民政部门同样闻讯而动全力配合,试送小组的队伍再次壮大。
李华回忆亲人及家乡的线索。
但是,令人担心的事情再次发生,经过南江县当地派出所户籍查询,按照李华提供的亲属姓名,查询到的人员信息与她没有实际关联,而她确切的身份信息依旧无法确定,寻家之路几乎走进了死胡同。
正当试送工作陷入僵局,一行人驻足商讨的时候,一名前来办事群众的一句话,竟然帮助李华找到了打开“回家之门”的“钥匙”。原来,在李华向试送人员回忆记忆中的人名时,被这名办事群众无意中听到,热心的他随口说道:“你说的李某年我认识呀!他是我们当地有名的兽医。”就这么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员精神为之一振,也让坎坷的寻家之路再次出现希望。根据李某年这个名字,试送小组最终确定了李华的家乡:和平镇。
热心办事群众提供重要线索。
赶到和平镇,镇上工作人员表示,李华多次提及的“李琼某”真实存在,而且就是李华的堂妹,此人目前就住在镇上。
试送小组找到李华堂妹了解亲人现状。
一行人找到李华堂妹,从李华堂妹处得知,当年李华离开家乡不久,她丈夫带着儿子也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信,家中只留下一个小女儿和祖父母生活,42岁的女儿如今已经嫁人,就住在距此2小时车程的临镇某村。
经过再次辗转,在当地村书记带领下,李华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儿。
李华几经辗转终于见到女儿。
38年未见,母女相认五味杂陈。当李华出现在眼前,与母亲未曾有过多共同生活经历的女儿哭了,感受着女儿的委屈,李华更是心疼地泣不成声,一直重复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跨越38年的相认,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当地政府表示,接下来将会妥善安置李华,并为其办理恢复户籍手续,让其尽快享受到民生保障。
沙俊 姜海强 张宇 熊文卓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殷志强
编辑 张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