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徽时评 | “下个墓玩玩”不能“想玩就玩”

2024-06-08 15:36   安徽时评

今天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丰硕成果,也进一步唤起了公众考古的热情。

但也有人剑走偏锋、铤而走险。

半月谈报道,近年来,随着以探秘、猎奇和冒险为特点的“盗墓”题材小说、游戏和影视剧日益火爆,探墓类直播、短视频受到一些网民追捧。探访冷门古墓,甚至打卡已故明星墓地,成为一些网红博主的热门内容。

一家做荒野探墓内容的自媒体号

在一些探墓类视频或直播中,网红博主本人也在瑟瑟发抖,口中提醒着网友“胆小慎入”,却仍旧步履不停,为何?一位旅游爱好者道出真相:惊悚的画面搭配上极具悬念的解说,往往能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越惊险刺激,流量也就越高。

真是为了流量,什么都敢干!

探墓直播或短视频虽可满足大众对墓葬文化的好奇,有一定的墓葬文化普及意义,但往往资料七拼八凑,讲解较为肤浅,还闹出“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之类笑话,误导受众。

流量催生下的探墓,首先给网红博主自身带来安全隐患。影视剧里的惊险刺激,放在现实中就是巨大风险。今年3月,一位拥有200多万粉丝的探墓博主不小心掉入一处盗洞中,导致腿部多处骨折。还有博主不惜冒险闯入危险区域,堪称“用生命换流量”。

其次,个别网红博主在探墓过程中做出出格之举,违背公序良俗。自古以来,“逝者为大”,墓地被视为庄重之地。然而,有的博主在探墓时极尽取笑、戏说之能事,有的还取出尸骨任意摆拍,令人不适;有的博主甚至以烈士陵园里的英雄墓碑当背景板,大摆哗众取宠姿势,发出阵阵欢笑,亵渎英烈的爱国精神,也冒犯公众的爱国情感。

再次,私自探墓对地下文物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古墓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不可再生,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私自探墓,没有专业考古人员指导监督,可能会损害墓葬本体和墓葬内文物,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受众对探墓类直播或短视频还有一种隐隐的担忧:给“摸金校尉”领路。博主们探的既有作为景区开放的帝王陵墓,也有人迹罕至的野墓。有些野墓,实际上立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只不过文保单位监管不力,使得博主们有机会进入;有的野墓则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处于乡野之中。

无论是何种野墓,位置被随意暴露,博主还宣扬一些古墓或文物的经济价值,会不会引来盗墓者?很难说。

媒体曾报道一个案例:四川90后男子李某跟着视频学盗墓,没想到在盗掘一座古墓时,百余斤重的墓石将他压倒,导致多处骨折。因犯盗掘古墓葬罪,李某被依法判刑。如此结局,少不了“盗墓教学视频”教唆的“功劳”!

由此观之,“下个墓玩玩”不能“想玩就玩”。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和法规,让更多人知晓:不具备考古发掘及调查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不允许私自进入古墓古迹进行考古发掘及调查,即便是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在未经当地文物保护单位许可授权的情况下,也是不允许的。

考古发掘需要专业力量  陈彬/摄

鉴于“公众考古学”逐渐兴起,相关部门应对民间探墓、野外陵墓研学旅行等行为加强引导、合理规范。加大人力和财力投入,加大对野墓的保护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擅自探墓、危害文物安全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处罚;强化文保单位的责任,对于因监管不力,使得民间探墓者趁机进入古墓葬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

监管部门与平台应将有失法律与道德底线、有违公序良俗的网红探墓账号封禁,将相关不良视频下架,并普及法律与知识,明确相应界限,使其无法野蛮生长。

当然,探墓题材直播和短视频受关注,说明受众对此类内容有需求,文物保护部门与考古机构不妨拓宽思路,引导一些网红博主参与考古直播,成为普及文物与考古知识、弘扬文化自信的新媒体力量。这,才是网红探墓的正确打开方式。(据安徽时评)

今天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丰硕成果,也进一步唤起了公众考古的热情。

但也有人剑走偏锋、铤而走险。

半月谈报道,近年来,随着以探秘、猎奇和冒险为特点的“盗墓”题材小说、游戏和影视剧日益火爆,探墓类直播、短视频受到一些网民追捧。探访冷门古墓,甚至打卡已故明星墓地,成为一些网红博主的热门内容。

一家做荒野探墓内容的自媒体号

在一些探墓类视频或直播中,网红博主本人也在瑟瑟发抖,口中提醒着网友“胆小慎入”,却仍旧步履不停,为何?一位旅游爱好者道出真相:惊悚的画面搭配上极具悬念的解说,往往能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越惊险刺激,流量也就越高。

真是为了流量,什么都敢干!

探墓直播或短视频虽可满足大众对墓葬文化的好奇,有一定的墓葬文化普及意义,但往往资料七拼八凑,讲解较为肤浅,还闹出“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之类笑话,误导受众。

流量催生下的探墓,首先给网红博主自身带来安全隐患。影视剧里的惊险刺激,放在现实中就是巨大风险。今年3月,一位拥有200多万粉丝的探墓博主不小心掉入一处盗洞中,导致腿部多处骨折。还有博主不惜冒险闯入危险区域,堪称“用生命换流量”。

其次,个别网红博主在探墓过程中做出出格之举,违背公序良俗。自古以来,“逝者为大”,墓地被视为庄重之地。然而,有的博主在探墓时极尽取笑、戏说之能事,有的还取出尸骨任意摆拍,令人不适;有的博主甚至以烈士陵园里的英雄墓碑当背景板,大摆哗众取宠姿势,发出阵阵欢笑,亵渎英烈的爱国精神,也冒犯公众的爱国情感。

再次,私自探墓对地下文物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古墓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不可再生,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私自探墓,没有专业考古人员指导监督,可能会损害墓葬本体和墓葬内文物,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受众对探墓类直播或短视频还有一种隐隐的担忧:给“摸金校尉”领路。博主们探的既有作为景区开放的帝王陵墓,也有人迹罕至的野墓。有些野墓,实际上立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只不过文保单位监管不力,使得博主们有机会进入;有的野墓则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处于乡野之中。

无论是何种野墓,位置被随意暴露,博主还宣扬一些古墓或文物的经济价值,会不会引来盗墓者?很难说。

媒体曾报道一个案例:四川90后男子李某跟着视频学盗墓,没想到在盗掘一座古墓时,百余斤重的墓石将他压倒,导致多处骨折。因犯盗掘古墓葬罪,李某被依法判刑。如此结局,少不了“盗墓教学视频”教唆的“功劳”!

由此观之,“下个墓玩玩”不能“想玩就玩”。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和法规,让更多人知晓:不具备考古发掘及调查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不允许私自进入古墓古迹进行考古发掘及调查,即便是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和个人,在未经当地文物保护单位许可授权的情况下,也是不允许的。

考古发掘需要专业力量  陈彬/摄

鉴于“公众考古学”逐渐兴起,相关部门应对民间探墓、野外陵墓研学旅行等行为加强引导、合理规范。加大人力和财力投入,加大对野墓的保护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擅自探墓、危害文物安全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处罚;强化文保单位的责任,对于因监管不力,使得民间探墓者趁机进入古墓葬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

监管部门与平台应将有失法律与道德底线、有违公序良俗的网红探墓账号封禁,将相关不良视频下架,并普及法律与知识,明确相应界限,使其无法野蛮生长。

当然,探墓题材直播和短视频受关注,说明受众对此类内容有需求,文物保护部门与考古机构不妨拓宽思路,引导一些网红博主参与考古直播,成为普及文物与考古知识、弘扬文化自信的新媒体力量。这,才是网红探墓的正确打开方式。(据安徽时评)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