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幽王的真实身份
司马迁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说: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此感到很焦虑,为楚考烈王找了不少“宜子”的妇女,结果均没有生下儿子。赵国人李园知道这件事后,想把自己的妹妹送进宫。于是,这位老哥想了这样一个办法,既不失身份,又能让妹妹成为楚考烈王的宠儿。
李园先成功来到楚考烈王宠臣春申君的门下。有一天,约好时间的面谈,李园却迟到了。春申君见面就问怎么回事,李园说:“齐王派使者来找我,商谈娶我妹妹的事。我与齐王使者小饮,耽误了时间。”春申君道:“哦?娶走了吗?”李园说:“还没有。”春申君问:“可以一见吗?”李园说:“可以。”于是李园的妹妹李嫣成了春申君的情人。
不久,李嫣对春申君说:“您是楚王身边的红人,天下人都知道。您已经服务楚王二十多年了,万一有那么一天楚王没了,新的楚王会用他的亲信。到那时,您怎么办?况且,这二十多年来,您得罪了楚王家族另外一些人,新王上位,您如何是好?”春申君急了,问:“您说怎么办?”李嫣说:“现在,我已经怀了您的孩子,而外面并没有人知道。为了您的将来,您把我引荐给楚王,我会成为楚王喜欢的人,并能为楚王生孩子。如果生了儿子,那么,将来的楚王就是您的儿子!您看如何?”春申君听了,拍案叫绝。
张楠/摄
这样,李嫣很快得到楚考烈王的宠幸,并生了儿子熊悍,熊悍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楚考烈王去世时,熊悍顺利继位。为了杀人灭口,李园安排门客,在宫门之侧杀了春申君,并将春申君满门斩杀。熊悍即位,即是楚幽王,李园也顺理成章成为楚幽王的宠臣。
《史记》之后,《越绝书》也记载了“楚考烈王无子”、李园献妹的故事。事实上,这个故事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楚考烈王不仅有熊悍这个儿子(即楚幽王),而且还有儿子熊犹(即楚哀王)、负刍。说楚考烈王“无子”的,应该是楚国末代君王负刍,因为楚幽王去世后,如果按照年龄,继位的应该是负刍,负刍比熊犹大,可负刍是熊悍、熊犹的同父异母兄长。眼看熊悍、熊犹坐上王位,同样都是楚考烈王的儿子,负刍愤愤不平,在楚哀王即位两个月时,派门客将楚哀王杀掉,成为“楚王”,理由就是“楚考烈王无子”。
负刍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做人质时生的儿子,他与昌平君是同父同母兄弟;楚幽王与楚哀王是同父同母兄弟。按照这样的逻辑,负刍与楚哀王(包括楚幽王)是同父异母兄弟。负刍说“楚考烈王无子”只是为自己篡位找出的一条理由。
说说楚墓内的俑
俑,古代随葬的小假人。词典解释基本上说是“偶人”,“设机发动,全似人,能踊跃”,与今人所见木偶戏中的木偶形象相似,可考古发现的俑,绝大部分都不是“设机发动”的。
《礼记》中记载:“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刍灵,指稻草人。孔子说发明稻草人的人很善良;发明俑的人,则不够人道。因为以俑殉葬,始终打着以人殉葬的烙印,正如《孟子》记载的:“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翻译一下,即孔子说,最早用俑殉葬的那个人,应该没有后代吧?原因是他以像人的器物来殉葬。言下之意,会发展成用活人来陪葬。显然,孔子说这话之前,应该没有活人殉葬的现象,是因为有人发明了以俑殉葬,后来才有人干脆用活人替代俑,所以,“始作俑者”是个大恶人。
从目前已经掌握的信息看,楚墓中出现俑,始于春秋,战国时,墓中的俑明显增多。木俑、陶俑、玉俑,都出现过。文献记载表明,古楚国有活人殉葬的现象。《史记·楚世家》记载楚灵王“死申亥家,申亥以二女从死,并葬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以俑替活人,显然是进步的。墓葬中的俑,常常被放置在棺室头厢,也有的在侧厢。有的俑是用一段圆木整体雕刻而成,有的则是分几段雕刻——头部是一节,躯干是一节,四肢又分几节。各部位雕成后,用卯榫穿接,如果关节处用绳索连接,则很像现在的木偶小人,“全似人,能踊跃”,大概就是这样的。
俑的形象,有的是站立的,有的是跪着的;有的男,有的女;有的手里拿着铲子,有的手里拿着勺子。考古界将他们分类为侍俑、乐俑、武士俑、厨俑,分别代表着服侍墓主的佣人、墓主生前专享的歌舞佣人、保镖、厨师等。在出现乐俑的古楚墓中,有的还发现了木槌、木瑟、竹管等,考古人员认为这是不同乐俑各自使用不同乐器的原因。可能最早下葬时,这些“乐器”都放在相应乐俑手里的,千百年来,这些“乐器”从乐俑手里掉落下来,随着棺椁内积水的增多,发生位置漂移,导致散落在不同的位置。
楚墓中出土的俑,大部分有彩绘,有的仅有头饰,有的绘服饰,体现着当时人们的化妆、服饰等习惯与审美,是研究古楚国服饰、民俗的重要参考资料。
楚墓中出土的青铜器皿,现藏于安徽博物院。张楠/摄
春申君和上海
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32次成员国大会上,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宣布: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是中国上海!消息传来,上海顿时“沸腾”了!庆祝申博成功大型晚会上,演员们高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很多上海市民至此才知道,上海简称“申”,是因为“春申君”这个名字。举世闻名的黄浦江,为什么称“黄”,是因为春申君原名叫“黄歇”。那么,两千多年前的春申君是怎么与上海发生这些关系的呢?
春申君原名黄歇,战国时期黄国(今河南潢川)人。早年,黄歇四处求学,以辩才闻名。公元前278年,秦国在攻克楚国都城鄢都之后,继续东进,楚国告急,楚顷襄王急于求和,就派遣黄歇出使秦国。当时,秦国也在攻打魏国、韩国。黄歇游说秦昭王,说当今天下,秦国和楚国是最强大的,如果两国继续开战,势必两败俱伤。秦、楚不如强强联手,将小国家先灭掉,然后各自和平发展。秦昭王然之,于是秦、楚结盟。
黄歇回到楚国后,依盟约楚国派遣太子熊完去秦国做人质,黄歇随同作侍从。来到秦国,两人一扣就是十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熊完请求回国,秦昭王不同意。黄歇找到秦相范雎,说:“现在,估计楚顷襄王会一病不起,让太子回楚,将来即位,必定会感谢秦国;如果秦国不让他回去,楚国另立太子,将来会成为秦国的敌人。显然,放熊完回去,他会成为一名对秦国有价值的人。”范雎以为然,告知秦昭王。秦昭王决定让别人先去楚国打探消息再说。
时间紧迫!黄歇就暗中让熊完换上楚国使臣车夫的衣服,前往楚国,自己则留守原地,以熊完生病为由,拒绝一切来访和窥探。估计熊完已经走远,秦人已无法追上时,黄歇向秦昭王说出了实情。秦昭王大怒,下令黄歇自尽。这时,范雎悄悄对秦昭王说:“熊完回国即位,必定会重用黄歇,不如留下他。”秦昭王认为有道理。
熊完回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为楚考烈王。楚考烈王果然任用黄歇为令尹,封其为春申君,赐淮北12县为其封地。
公元前242年,楚考烈王被推举为六国合纵首领,率联军攻打秦国,春申君当权主事,攻函谷关时失利,联军溃败,楚考烈王归责春申君。春申君从此失宠。
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寿春(今寿县),春申君的封地改为吴,即今江苏、上海一带,这一带随之得到开发,这也是当今上海人将春申君认作“开发鼻祖”的原因。
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