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楚国的来源,史学界一直有争议,直到2010年12月,“清华简”研究公布第一批成果,其中的《楚居》给出了明确结论:楚的先人鬻熊娶了美女妣厉,妣厉生孩子时难产。剖腹,孩子得以存活。原竹简文字记载为“渭自出”,学界解读为“溃胁出”,即剖腹产。巫人用荆条帮助妣厉缝合,于是后人就称他们为“楚”。楚,灌木,又称“荆”。熊绎迁楚人到丹阳,时间大概在公元前1042年,也有说公元前1115年。当时,楚属商,势力很小。到西周时,周武王伐纣,灭了商,楚成为西周的诸侯国。可见,作为一个民族,楚的历史可能比西周长。
关于丹阳是哪里?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有说是湖北秭归,有说是湖北枝江。2003年,古文字学家、安徽大学教授何琳仪先生根据新蔡葛陵竹简,考证丹江为古均州,即今湖北十堰丹江口市。自此之后,楚国800余年历史,曾经迁都6次,最后落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也亡于寿春。
武王墩墓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安浩/摄
寿春何以成为楚都?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也有说是楚武王)从丹阳迁都郢都。郢都在现在的湖北江陵纪南城。城北为纪山,故名。此次迁都,表明楚国势力已经深入汉江流域腹地。
到了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国内动荡不安。东方的吴国趁机攻打楚国,未达目的。公元前506年,晋、齐、鲁、卫、宋等18国联手攻楚,吴国也参加了。十几天之内,五次大战,都城纪南城被侵占。楚求援于秦国,史载楚国申包胥在秦城门外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搬来救兵。最后,虽然将入侵者赶走,但都城已满目疮痍。这样,继位的楚昭王于公元前504年迁都于鄀。鄀都在现在湖北宜城东南。
楚昭王的儿子熊章,也就是楚惠王,他一直居住在距离鄀都不远的鄢都,也在鄢都办公,因此鄢都也成了楚都。实际上鄢都是个别都。
到了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国著名将领白起攻打楚国,鄀都、鄢都均被占领,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即现在的河南淮阳。楚顷襄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楚考烈王继位。楚考烈王惧怕秦的攻击,于公元前253年迁都钜阳,即今安徽阜阳。
公元前241年,几个小国以楚考烈王为合纵之首,攻打秦国,未达目的。楚考烈王害怕秦国报复,加上辅佐大臣春申君的封地也在淮河以北,处于楚秦交界之地,考虑安全问题,主张继续东迁。这样,楚都便迁至寿春。从此,寿春成了楚国国都。
综上可知,历史上的楚国曾6次迁都,都城7地,其中有2次是主动迁都,另4次是被迫逃难。然而,古今中外,凡迁国都,均为大事,每一次迁都,都是一次不小的折腾。至公元前223年,楚国最后一个国王——负刍,在寿春被秦军俘获,带往咸阳,楚国灭亡。如果以公元前1042年为立国之年,则楚国享国约820年。而建都安徽的时间,从钜阳到寿春,始于楚考烈王,终于他的儿子负刍,则整整30年,其中在寿春(寿县)18年。
警方追缴的青铜编钟。(资料图)
楚王到底姓什么?
楚国,又称“荆”“荆楚”。上文我们说到了楚国的来历,知道楚的先人鬻熊是个部落酋长,商衰周兴时,投奔周文王。到周成王(公元前1042-前1021年在位)时,鬻熊的后人熊绎被封于楚蛮,姓芈,居丹阳,开始了“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并以丹阳为立足点,逐渐发展成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历时800余年,共42任国君。
由上可知,楚王芈姓,熊氏。这里,我们有必要普及一下姓和氏的区别。姓,是母系血统的族称。母系氏族阶段,人们只知道母亲而不知道父亲,为了区分各氏族部落,便产生了以母系为标志的“姓”,所以“姓”字从“女”,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同姓的人,都共同拥有一位女性祖先,所以中国最古老的几个姓,都是“女”字旁,如姜、姚、姬、姒等。
随着部落繁衍人口增多,便分出各支,这就是“氏”,氏是从姓分化出来的。同样,同姓下面不同的氏,拥有一个共同的母性先祖。
每个人,既有姓又有氏,这便产生了“姓氏”。氏中每个人,又有名。所以,熊绎姓芈,熊是他所在的氏,绎是他的名字。楚幽王,姓芈,熊氏,名悍。他的父亲是楚考烈王,姓氏分别为芈、熊,名字叫元(一作“完”)。因此,通常我们在说熊绎、熊悍时,应该知道他们并不是姓熊。
武王墩墓里究竟是谁?
淮南武王墩墓位于今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镇徐洼村武王墩自然村南约150米,占地5840平方米。高大的土墩,高出地面16米,其上及其周边发现有残破的战国陶片和瓦片。前几年,经专业人士勘探,其西侧有大型车马坑。综合其它因素分析,这是一座古楚国高规格大墓,推测是楚考烈王墓。
如众所知,楚王与寿县(当年的寿阳、寿春)挂上钩,原因是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楚国迁都寿春。自此之后,直到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前后18年,寿县一直是楚国国都。在这18年里,共有四位国王在此: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和负刍。那么,在这四位国王当中,相关人士为什么推测武王墩墓是楚考烈王墓呢?且看专家们所用的“排除法”。
先说楚幽王墓。1923春,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最南端的双庙村朱家集自然村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偶尔发现鼎、壶、镜以及一些车马饰具。具体地点被当地人称为“李三孤堆”。他仔细辨认,虽然不认识,但感觉都是古董。消息不胫而走,当时,旅居蚌埠的一位瑞典人闻讯,前往收买。现在,部分古董被藏在瑞典首都皇储搜集部。
这自然引起盗墓人的觊觎。1933年和1935年,此墓又先后两次被人盗掘。虽没有挖及椁室,但已取出不少器物,均被瓜分变卖,著名的“曾姬无恤壶”(一对)就是在第二次盗掘中出土的。1938,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指派属下带领三个运输连,对大墓进行了彻底挖掘。这是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盗墓行动,挖出了棺椁,数千文物随之流散。
时至今日,根据李三孤堆古墓的形制、规格及出土相关器物综合判断,学界基本确认李三孤堆古墓就是楚幽王墓。楚幽王墓是目前能被确认为墓主的唯一一座楚王墓。据此,人们推测淮南武王墩古墓肯定不是楚幽王墓。
其次,我们说一说楚幽王之后的楚哀王。楚幽王十年(前228),幽王去世,他的同母弟熊犹继位,这就是楚哀王。楚哀王有个庶母兄长名负刍,在楚哀王继位两个月时,负刍的门客便将楚哀王杀害了。这样,负刍登上楚王位。弟弟楚哀王落到这样的下场,哥哥负刍自然不会给他享受大墓。
最后,我们来说楚王负刍。他从公元前228年登基,过了五个年头,秦王朝的东征大将王翦、武蒙攻占寿春,负刍成了俘虏。秦王朝取消了楚国国号,设立郡县,楚国灭亡。被俘虏的负刍,不论下场如何,肯定不会在淮南寿县一带留有大墓。
综上,如果淮南武王墩大墓是楚国天子墓,则只有可能是楚考烈王墓。(丰吉)
编辑 吴华丽 张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