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11月29日,大皖新闻记者从淮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了解到,根据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11月发布的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淮南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在全省16个市中排名第1位。
淮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伟在发布会上介绍,该委创新数据归集模式,构建了基于1个信用平台、融合连接N个行业信息系统、承载X个应用和服务场景的“1+N+X”信用信息归集管理模式,建立了信用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体系。对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市直部门支持库表对接,对公积金、社保、三农等特定信息不见面入库获取。截至10月底,已归集信用信息253.9万条,其中“双公示”信息12.5万条,信用承诺信息11万条,纳税、社保、公积金、水电气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信息超229万条。
在创建信用体系工作中,主要以“惠民便企”为抓手,搭建了“信易贷”平台,创新开发移动便捷授权、优企推荐、风险预警等功能,为金融机构贷前准入筛选、贷中审批决策、贷后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帮助受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问题。平台纵向联通省级节点,横向联通金融机构,与银行联合,基于金农信e贷、金农企e贷等产品开展联合建模,实现全流程线上无感放款。截至目前,入驻金融机构22家,发布金融产品102款,注册中小微企业14.8万家,成功授信4776笔,授信总额超372亿元。
今年以来,共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80起,涉及金额约1889万元;限时动态办结国务院欠薪投诉平台案件线索1337件。规范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专项治理行动,整改率100%。以“暖企”为方向,牵头排查问题根源,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制定一企一策、多企一策治理方案;以“助企”为牵引,对注销、迁出、失联、破产等失信行为主体,直接纳入退出清单管理;以“惠企”为基础,对已符合最短公示期且纠正失信行为的,及时引导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以“安企”为支撑,在政务服务、政府采购、资金扶持等领域,依法落实联合惩戒措施,重塑企业信用观。截止目前,淮南市现有严重失信企业数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1%。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