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消息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公布国家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蚌埠市首创即成、榜上有名。“信用蚌埠”日益成为淮畔珠城的靓丽名片和显著标识。
“‘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综合反映一个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也是城市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体现。”蚌埠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在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的蚌埠,无论是从制度保障到末端治理,还是从产业发展到百姓生活,诚实守信、诚信经营,正在为企业、为市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搭建平台,完善机制
——6.6亿条信用信息数据涵盖38万余户经营主体
信用,一头连着城市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道德素养的提升和幸福感的增强。
蚌埠市坚持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民心工程,在“十四五”规划中确立“信用蚌埠”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台社会信用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释放信用服务社会发展效能,大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该市建成两网(信用蚌埠网站、“信易贷”网站)、一库(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两平台(信用平台、“信易贷”平台)的“212”体系,信用平台实现信息归集、查询、共享、异议、修复等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信用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数据6.6亿条,涵盖蚌埠市38万余户经营主体,成为上联省、横通部门、下接区县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枢纽。
“重点领域数据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升,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的应用打下基础。”蚌埠市发展改革委财金科科长郭洁告诉记者。
强化协同,做好监管
——“两书同送”推动信用修复服务前移
日前,蚌埠市蚌山区市场监管局在向某公司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一并送达了《信用修复告知书》,向该公司主动告知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最短公示期和信用修复的条件、时限和流程,指导失信主体及时修复信用,重塑发展信心。
“以前,我们收到处罚决定的通知,一般也就认罚了事。但今天看到两份文书,帮助我们厘清了事实法条、整改途径等,让企业杜绝违法违规行为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收到文书之后,企业负责人表示心服口服,整改后将根据《信用修复告知书》做好企业信用修复工作。
近年来,蚌埠市把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作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送”工作,推动信用修复服务前移,目前已累计帮助1500余户企业完成信用修复近4400件。
该市强化部门协同,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建筑市场等30个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推广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运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将信用承诺、信用核查、信用评价、失信治理贯穿信用监管全过程,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蚌埠市“政务失信”治理实现动态清零,失信经营主体占比0.41%。
便民惠企,助力发展
——“信易贷”为3500多家中小微企业授信156亿余元
“没想到,这信用真能当钱用!”日前,蚌埠市五河县城关镇长淮村村民陈仁杰凭借AAA级信用户的资质,顺利从银行贷款50万元,为他开设混凝土搅拌站采购设备解决了资金问题。
因为诚实守信获益的,还有位于蚌埠市的安徽众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负责人说,依托“信易贷”平台,众新电子获得400万元贷款,不仅解了眼前的“燃眉之急”,更为下一步创新研发和生产经营注入了“金融活水”。
聚焦便民惠企,蚌埠市积极推广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推出“信用+贷款”“信用+就医”“信用+家政”等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场景。“信易贷”平台在预授信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平台全流程放款,累计入驻银行业金融机构22家、企业超10万户,为3500多家中小微企业授信156亿余元。
随着蚌埠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推进,信用服务社会发展效能正在持续释放。郭洁告诉记者,该市将以成功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为新起点,持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全市信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为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建设现代化幸福蚌埠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孙言梅 通讯员 李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