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安徽,作为中国长江、淮河两大地域农业的发祥地之一,滋养出淮河文化、楚文化和徽文化的典范形态,在中国农业文化发展史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期的安徽人文讲坛,讲席嘉宾将和大家说一说安徽农业文化的“前世”与“今生”。
历经千年岁月,安徽各个时期、不同地域的农业文明已经浸润进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层面,更留下了数量众多、形态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安徽最具标识性的农业文化主要形态有以《淮南子》二十四节气理论为代表的观念民俗类、以皖南古村落为代表的聚落景观类、以太平猴魁为代表的物种特产类和以勺陂(安丰塘)为代表的工程遗址类,以及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为代表的生态技术类等等。
新时代,安徽“前世”农业文化又焕发出“今生”的价值魅力。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安徽各地优秀农业文化资源,在得到很好的传承基础上,又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形态拓展、文化生产等各项工作中。安徽优秀的农业文化加快了与产业的融合,其中的人文民俗、田园景观与现代农业、科普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成为集农耕体验、田园风景规划和生态保护等统一协调发展的新时期的农业文化综合体系,正日益彰显出时代的光彩。
如果您对本场讲座感兴趣,可于11月19日下午3时前往安徽省图书馆东二楼学术报告厅听讲。
嘉宾介绍
方国武,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全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家库专家,安徽省乡村社会治理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美学、农业文化研究。曾主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安徽省人民政府人文社科奖等奖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等多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相关专业领域论文多篇。
大皖新闻记者 陶娜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