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长风破浪|扬皖所长 共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蓝图”

©原创 2023-06-01 16:31

大皖新闻讯 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103号甲的一栋小楼,是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所在地。2018年初,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三省一市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区域合作办的组建,是长三角在做实决策、协调、执行“三级运作”机制上迈出的新步伐。

安徽省发改委长三角综合协调处一级调研员赵华被派驻到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工作,至今已经三年有余。在他看来,安徽抢抓一体化发展大机遇,在上海龙头的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乘势而上、奋发作为,在深化合作中,拉长长板,错位发展,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交出了一张靓丽的答卷。

安徽省发改委长三角综合协调处一级调研员赵华

精诚合作 在错位发展中转化优势

作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工作人员,赵华也是安徽专班的负责人,这份双重的角色也赋予了他双重的使命。

“一方面办好共同的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三角一体化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推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及年度计划等;另一方面办好安徽的事,负责协调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诉求,负责对接沟通安徽与沪重大协同事项等。”

赵华表示,在长三角办工作,他切身感受到三省一市精诚合作,创新方式方法,打破行政边界,主动贡献长板,彼此相互赋能,在错位发展中把各自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

上海日东光学有限公司是合肥京东方6代线、8.5代线和合肥维信诺公司关键客户指定的偏光片材料供应商。2022年4月9日,合肥京东方和维信诺产线因缺料面临断线,紧急通过合肥市发改委向长三角办反映求助。经长三角办协调,解决了企业断供风险,合肥京东方公司给长三角办发来了热情洋溢感谢信。

借助长三角办联防联控机制,他们还帮助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江淮蔚来、合肥比亚迪有限公司等企业,协调解决关键原材料供应问题,缓解消除了断链断供风险。

成果丰硕 见证一体化机制新探索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百姓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路更畅、平台更广、产业链融合更深、全球竞争力更强……五年来,一系列新的布局在长三角落子如飞。作为长三角人,赵华亲眼见证了长三角区域在科创、交通等诸多领域的丰硕成果,也见证了一体化发展在机制上的创新探索。

一提到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必然会想起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华告诉记者,在上海也有一个量子研究机构——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它位于浦东新区秀浦路99号,是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建”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并取得一批量子信息领域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全线贯通、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量子科技迅猛发展蜚声全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区域内各地各城市路越走越近、手越握越紧,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重大成就,呈现新气象。

横跨上海、江苏的元荡慢行桥下,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两岸“生态走廊”徐徐展开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画卷,这也让赵华深有感触。他介绍,之前元荡湖相隔的青浦金泽、吴江黎里咫尺为邻,但人们需开车绕十余公里路才能到达彼岸。建设一个跨区域的元荡桥被列为第一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打通断头路第一批项目。

工程跨越上海市与江苏省重要省界湖泊元荡,属于典型的跨界水体,这给审批带来了难题。通过两地携手,最终确定项目由苏州市委托上海市审批,按照最优标准报送材料,行政审批许可盖上海和苏州两个章,实现共同审批、共同监管。如今元荡桥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也是连心桥,见证一体化机制的新探索。

走深走实 共绘长三角民生“幸福圈”

在赵华心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后的落脚点,就是长三角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

五年来,三省一市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升跨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推动政务服务、医疗卫生、居民服务等一体化走深走实,共绘长三角民生“幸福圈”,不断增进群众对一体化的认同感。

包括异地提取住房公积金、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等140多项场景应用“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区域内加载了“交通联合”功能的社保卡,可通乘长三角区域地铁公交,300多个图书馆、博物馆(含美术馆、文化馆)、600多个景区实现一卡通游。

医保一体化深入推进,更是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目前长三角41个城市已实现医保“一卡通”,患者在参保地之外可以刷卡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了参保人不跑路、不垫付、不排队,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从试点至今年4月底,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量达1600 余万人次。

赵华介绍,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医保率先实现门急诊时不再需要通过参保地办理备案手续等举措,人民群众的便利感、获得感、幸福感也在不断叠加。

扬皖所长 搭建“承东启西”新桥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大战略、三省一市大责任,更是安徽发展的大机遇、奋发作为的大舞台。赵华表示,五年来,安徽抢抓一体化发展大机遇,充分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内陆腹地广阔、生态资源良好四大优势,在上海龙头的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乘势而上、奋发作为。

如今,安徽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动态储存芯片、显示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

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安徽的发力点。2022年安徽全省汽车产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7家,全年汽车产量17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近53万辆,均位居全国第7。

安徽既是长三角地区,又是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独特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显著加快,2022年底安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49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22公里,实现了市市通高铁,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9月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与沪苏浙共同组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合肥片区与杭州片区、芜湖片区与宁波片区、蚌埠片区与金义片区已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动发展机制不断优化完善。2022年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124项标杆性制度创新成果,其中经商务部研究院评估有18项为全国首创。

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已进入实施的“加速期”。值得一提的是,赵华告诉记者,安徽正加快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基地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安徽16个地市在上海展示的窗口,招引海内外高端技术人才的接口,以及产业对接的端口。安徽正沿着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一往无前,共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蓝图。

大皖新闻记者 陈牧/文 余康生/图

编辑  蒙国锐

大皖新闻讯 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103号甲的一栋小楼,是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所在地。2018年初,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三省一市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区域合作办的组建,是长三角在做实决策、协调、执行“三级运作”机制上迈出的新步伐。

安徽省发改委长三角综合协调处一级调研员赵华被派驻到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工作,至今已经三年有余。在他看来,安徽抢抓一体化发展大机遇,在上海龙头的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乘势而上、奋发作为,在深化合作中,拉长长板,错位发展,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交出了一张靓丽的答卷。

安徽省发改委长三角综合协调处一级调研员赵华

精诚合作 在错位发展中转化优势

作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工作人员,赵华也是安徽专班的负责人,这份双重的角色也赋予了他双重的使命。

“一方面办好共同的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长三角一体化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推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及年度计划等;另一方面办好安徽的事,负责协调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诉求,负责对接沟通安徽与沪重大协同事项等。”

赵华表示,在长三角办工作,他切身感受到三省一市精诚合作,创新方式方法,打破行政边界,主动贡献长板,彼此相互赋能,在错位发展中把各自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

上海日东光学有限公司是合肥京东方6代线、8.5代线和合肥维信诺公司关键客户指定的偏光片材料供应商。2022年4月9日,合肥京东方和维信诺产线因缺料面临断线,紧急通过合肥市发改委向长三角办反映求助。经长三角办协调,解决了企业断供风险,合肥京东方公司给长三角办发来了热情洋溢感谢信。

借助长三角办联防联控机制,他们还帮助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江淮蔚来、合肥比亚迪有限公司等企业,协调解决关键原材料供应问题,缓解消除了断链断供风险。

成果丰硕 见证一体化机制新探索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百姓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路更畅、平台更广、产业链融合更深、全球竞争力更强……五年来,一系列新的布局在长三角落子如飞。作为长三角人,赵华亲眼见证了长三角区域在科创、交通等诸多领域的丰硕成果,也见证了一体化发展在机制上的创新探索。

一提到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必然会想起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华告诉记者,在上海也有一个量子研究机构——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它位于浦东新区秀浦路99号,是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建”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并取得一批量子信息领域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全线贯通、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量子科技迅猛发展蜚声全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区域内各地各城市路越走越近、手越握越紧,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重大成就,呈现新气象。

横跨上海、江苏的元荡慢行桥下,碧波荡漾、鱼翔浅底,两岸“生态走廊”徐徐展开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画卷,这也让赵华深有感触。他介绍,之前元荡湖相隔的青浦金泽、吴江黎里咫尺为邻,但人们需开车绕十余公里路才能到达彼岸。建设一个跨区域的元荡桥被列为第一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打通断头路第一批项目。

工程跨越上海市与江苏省重要省界湖泊元荡,属于典型的跨界水体,这给审批带来了难题。通过两地携手,最终确定项目由苏州市委托上海市审批,按照最优标准报送材料,行政审批许可盖上海和苏州两个章,实现共同审批、共同监管。如今元荡桥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也是连心桥,见证一体化机制的新探索。

走深走实 共绘长三角民生“幸福圈”

在赵华心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后的落脚点,就是长三角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

五年来,三省一市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升跨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推动政务服务、医疗卫生、居民服务等一体化走深走实,共绘长三角民生“幸福圈”,不断增进群众对一体化的认同感。

包括异地提取住房公积金、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等140多项场景应用“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区域内加载了“交通联合”功能的社保卡,可通乘长三角区域地铁公交,300多个图书馆、博物馆(含美术馆、文化馆)、600多个景区实现一卡通游。

医保一体化深入推进,更是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目前长三角41个城市已实现医保“一卡通”,患者在参保地之外可以刷卡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了参保人不跑路、不垫付、不排队,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从试点至今年4月底,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量达1600 余万人次。

赵华介绍,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医保率先实现门急诊时不再需要通过参保地办理备案手续等举措,人民群众的便利感、获得感、幸福感也在不断叠加。

扬皖所长 搭建“承东启西”新桥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大战略、三省一市大责任,更是安徽发展的大机遇、奋发作为的大舞台。赵华表示,五年来,安徽抢抓一体化发展大机遇,充分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内陆腹地广阔、生态资源良好四大优势,在上海龙头的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乘势而上、奋发作为。

如今,安徽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动态储存芯片、显示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

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安徽的发力点。2022年安徽全省汽车产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7家,全年汽车产量17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近53万辆,均位居全国第7。

安徽既是长三角地区,又是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左右逢源”的独特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显著加快,2022年底安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49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22公里,实现了市市通高铁,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9月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与沪苏浙共同组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合肥片区与杭州片区、芜湖片区与宁波片区、蚌埠片区与金义片区已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动发展机制不断优化完善。2022年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124项标杆性制度创新成果,其中经商务部研究院评估有18项为全国首创。

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已进入实施的“加速期”。值得一提的是,赵华告诉记者,安徽正加快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基地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安徽16个地市在上海展示的窗口,招引海内外高端技术人才的接口,以及产业对接的端口。安徽正沿着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一往无前,共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蓝图。

大皖新闻记者 陈牧/文 余康生/图

编辑  蒙国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