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我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时,围绕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0多条建议,每一件建议都得到了国家部委及相关部门的回应,今年我将继续聚焦农村产业发展等问题建言献策。”2月11日,安徽省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集中采访活动来到了池州市,今年继续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王建伟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把因地制宜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等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
整合茶产业打响“霄坑绿茶”品牌
在池州市贵池群梅村镇霄坑村,提到党委书记王建伟,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在村民眼中,王建伟在村里拥有相当高的“威望”,大家把他当作“领头雁”。霄坑村位于皖南山区腹地,平均海拔700米,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5000亩优质绿茶,久负盛名。历史上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一段时期内,村民们单打独斗、小厂林立,不仅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形成不了品牌效应,甚至存在十分严重的无序竞争现象,最后导致霄坑茶叶整体形象下降。
“2018年开始,我就带着村里的乡亲们进行茶叶资源整合,统一打造乡村绿茶的公共品牌,集中力量扩大霄坑绿茶的影响力。”王建伟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以前霄坑茶叶的小作坊比较多,茶叶生产销售等情况比较乱杂,长久下去会不断削弱霄坑绿茶的影响力。“后来在参加全国‘两会’时,我多次跟代表团其他成员交流,想到霄坑茶叶要发展,就必须走整合资源、统一品牌、做优产业的路线。”
在明确发展思路后,王建伟便领头走上了统一霄坑绿茶品牌的改革之路。“通过整合之后,村民明显感觉到茶叶品牌的宣传力量增加,也得到消费市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走这条路了。”在王建伟的带领下,霄坑村集结了村内6家规模以上的茶叶加工厂,成立霄坑村茶叶协会,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改良茶叶生产制作、统一产品品牌包装。
同时将昔日难成气候的小作坊“蝶变”成现代化管理的茶业企业,并顺势举办茶叶开园节,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主流媒体、知名摄影家参与宣传推广,一举将“池州霄坑绿茶”品牌推向安徽乃至全国市场。
目前,霄坑村还与安徽农业大学签订了三年的合作协议,对茶叶的品种选择、茶叶的品质分析等做出研究,进一步提升池州霄坑绿茶的宣传推广效果。“我相信,通过3-5年的时间,池州霄坑绿茶的品牌将在安徽乃至全国打响。”王建伟说道。
聚力“红+绿”模式发展乡村旅游
提到霄坑村下一步的发展,王建伟坦言,他将带领村民进一步改革,走出“红+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年,得益于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拥有很多外出考察的机会,发现一些先发地区不仅传统产业做的好,而且在文旅融合上很成功。”有了其他地区的借鉴经验,王建伟便想着能不能在自己村里也开展文旅融合的发展改革。
王建伟介绍,霄坑村远山如黛、清涧似玉、茶田错落、风景旖旎,再加上该地还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曾经,黄西工委机关在我们这里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解放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王建伟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便开始推进霄坑村的红色文化建设。2019年,他与村“两委”干部商议,决定向上申报项目,挖掘红色遗存,并于2020年获批建设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
2021年6月,位于霄坑村的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正式揭牌,吸引不少游客参观。接下来,王建伟将带领霄坑村一改往日村庄治理模式,围绕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两条主线,将整个村域规划布局建设作“一揽子”计划,系统建设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据悉,目前霄坑村已建有7家星级农家乐和2处特色民宿,每年来村游客2万余人。
在带领乡村产业发展有了成功经验后,王建伟也在不断地走访调研,希望能把更多百姓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上。“今年我想就因地制宜分层次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王建伟提出,建议将乡村三级分类分层次发展乡村振兴,比如继续大力扶持、发展本身产业优的乡村,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其次,挖掘、推动可以培育产业的乡村,而对于产业资源有限的乡村可以从乡村环境等方面治理乡村环境,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