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地标农产品成安徽农业发展金字招牌

©原创 2022-10-30 10:49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目前,安徽共有119个农产品成功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安徽组织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以来,省、市、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密切配合,在2020年、2021年保护工程绩效考评中连续两次获“优秀”等次,项目实施效果受到农业农村部的肯定。2022年,安徽继续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太平猴魁、和县辣椒等11个产品纳入保护提升序列。

【措施】

依靠“三品一标”培育壮大地标特色产业

如何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安徽以实施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为契机,培育壮大地标特色农业产业,让农民更多从产业发展受益,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首先是加强品种培优。大部分地标农产品都使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种资源,一些还是原生起源地。在市场上种养殖品种日趋同化的今天,加强地标特色品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要建设地标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加强品种繁育选育和提纯复壮,保持和改良优良品性。

其次,加强特色品质。一方面,严格划定产地范围,建设核心生产基地,改善生产设施条件,保护产地环境,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优质地标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开展产品质量安全和特色品质检测和分析,以数据为支撑,讲清地标农产品特色品质。加强全程质量控制,实行产品分等分级。再者,打造精品品牌。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表示,要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传统生产方式和习俗,突出品牌的文化内涵,讲好地标农产品历史故事。规范标志授权和使用,保护区域内生产者利益。

最后,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地标农产品特定生产方式基础上,健全完善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推动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开展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按标生产培训,加强标准化应用示范和实施推广。建立生产档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或使用信息平台,加强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提升数字化水平。

【成效】

逐步形成“一标生五金”助农增收新模式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安徽共有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范围,覆盖粮油、果品、中药材等7个产品类别,建成良种繁育基地及种质资源圃41个,培优品种33个,成效显著。

首先,壮大了一批乡村特色产业。扩增标准化(核心)生产基地27个、面积27.5万亩,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13000余人次。累计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推动淮南麻黄鸡、三潭枇杷、旌德灵芝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铜陵白姜、霄坑绿茶、桐城小花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进一步做大做强。

其次,打响了一批乡土区域品牌。举办地标农产品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32场,举办市级以上或跨省举办地理标志农产品推介50场,拍摄产品宣传片20部。九华黄精、亳丹皮等7个产品入选首批安徽省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认证绿色食品43个、有机农产品26个,“地标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 “地标标志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品牌叠加效应进一步显现。

再者,建立了一套质量品质保障体系。完善了20个项目产品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100%。积极落实标志授权管理规定,新增授权用标主体277家,授权用标产品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地理标志农产品+追溯”等智慧监管模式全面推广,有效加强了种养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授权用标产品溯源。

最后,带动了一方农民增收致富。20个项目产品累计带动农户35万人,实现增收5.5亿元以上,助农增收与财政支出效益比近5.9∶1。各地在联农带农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分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订单种植“得酬金”、三产融合“赢现金”,逐步形成“一标生五金”的助农增收新模式,并在2022年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视频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

陈书红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大皖新闻讯 大皖新闻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截至目前,安徽共有119个农产品成功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安徽组织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以来,省、市、县三级农业农村部门密切配合,在2020年、2021年保护工程绩效考评中连续两次获“优秀”等次,项目实施效果受到农业农村部的肯定。2022年,安徽继续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太平猴魁、和县辣椒等11个产品纳入保护提升序列。

【措施】

依靠“三品一标”培育壮大地标特色产业

如何保护和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安徽以实施2022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为契机,培育壮大地标特色农业产业,让农民更多从产业发展受益,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首先是加强品种培优。大部分地标农产品都使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种资源,一些还是原生起源地。在市场上种养殖品种日趋同化的今天,加强地标特色品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要建设地标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加强品种繁育选育和提纯复壮,保持和改良优良品性。

其次,加强特色品质。一方面,严格划定产地范围,建设核心生产基地,改善生产设施条件,保护产地环境,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优质地标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开展产品质量安全和特色品质检测和分析,以数据为支撑,讲清地标农产品特色品质。加强全程质量控制,实行产品分等分级。再者,打造精品品牌。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表示,要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传统生产方式和习俗,突出品牌的文化内涵,讲好地标农产品历史故事。规范标志授权和使用,保护区域内生产者利益。

最后,推行标准化生产。在地标农产品特定生产方式基础上,健全完善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推动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开展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按标生产培训,加强标准化应用示范和实施推广。建立生产档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或使用信息平台,加强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提升数字化水平。

【成效】

逐步形成“一标生五金”助农增收新模式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安徽共有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范围,覆盖粮油、果品、中药材等7个产品类别,建成良种繁育基地及种质资源圃41个,培优品种33个,成效显著。

首先,壮大了一批乡村特色产业。扩增标准化(核心)生产基地27个、面积27.5万亩,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 13000余人次。累计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6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推动淮南麻黄鸡、三潭枇杷、旌德灵芝开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铜陵白姜、霄坑绿茶、桐城小花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进一步做大做强。

其次,打响了一批乡土区域品牌。举办地标农产品为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32场,举办市级以上或跨省举办地理标志农产品推介50场,拍摄产品宣传片20部。九华黄精、亳丹皮等7个产品入选首批安徽省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认证绿色食品43个、有机农产品26个,“地标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 “地标标志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品牌叠加效应进一步显现。

再者,建立了一套质量品质保障体系。完善了20个项目产品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100%。积极落实标志授权管理规定,新增授权用标主体277家,授权用标产品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 “地理标志农产品+追溯”等智慧监管模式全面推广,有效加强了种养过程管控、农药兽药残留自检、产品带证上市、授权用标产品溯源。

最后,带动了一方农民增收致富。20个项目产品累计带动农户35万人,实现增收5.5亿元以上,助农增收与财政支出效益比近5.9∶1。各地在联农带农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分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订单种植“得酬金”、三产融合“赢现金”,逐步形成“一标生五金”的助农增收新模式,并在2022年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进视频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

陈书红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