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宣纸制作、龙窑制陶、茂林花砖……党的十八大以来,泾县不断探索创新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发挥非遗时代价值和社会功能,充分吸收现代元素,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绽放出时代芳华。
非遗技艺代代相传
泾县龙窑制陶技艺传承人王玉林的工作室位于琴溪镇陶窑村的一处院落里。走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各种造型别致的陶瓷器件,这些是王玉林精心制作的“宝贝”。王玉林受父亲熏陶,16岁便进入泾县陶瓷厂,成为一名制陶学徒。如今57岁的他依然坚持手艺人的梦想,将祖辈的手工烧陶技艺传承延续下来。尽管人们如今对陶器的需求在减少,但王玉林通过融入美学和创意,赋予了陶器和陶艺新的生命。
泾县龙窑制陶技艺传承至今。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泾县整合省级和县级非遗资金,打造“非遗人家”项目,“水墨花砖”就是其中之一。与传统徽州建筑的“粉墙黛瓦”不同,泾县茂林一带的古建筑大量使用带有青白色纹路的花砖作墙体或装饰,这种砖装饰的墙面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因其采用泾县茂林当地特有的“油黄土”和“冷水土”烧制而成,故“水墨花砖”又得名“茂林花砖”。
走进“水墨花砖”非遗人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面积达12平方米的巨型水墨砖雕《茂林府第图》,该图几乎涵盖了茂林本地的所有明清建筑,大夫第、轩园、吴氏大宗祠……栩栩如生,重现昔日茂林风采。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纪建新系统地挖掘、整理、收集了花砖传统技艺的全部资料及代表性实物,还在古窑址的基础上,扩大花砖厂建设规模,打造出集研学、住宿、餐饮为一体的非遗民宿。
工人将烧制好的“水墨花砖”成品砖逐层有顺序地取出。
十年新增6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让非遗“活”起来,是工匠王玉林、纪建新的不懈追求。十年来,泾县围绕非遗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尤其是在全省率先启动“订单式”非遗进课后服务,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剪纸、龙窑制陶等非遗项目课程深受师生欢迎。目前,已先后在39个学校开展非遗进课后服务活动,惠及近2万名学生,让多彩非遗成为青少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过去十年,泾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做好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据统计,2012年到2022年,泾县非遗代表性项目从23项增加到8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22人增加到131人;非遗传习基地从1个增加到10个。2021年,泾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成效入选全省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工作激励市县名单。
施智飞 卫雯婷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图片由泾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