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5月16日,泾县泾川镇“老年助餐点”在幕桥社区泾秀苑养老中心、山口社区和官塘社区1cm红色驿站正式运营。至此,今年以来,宣城全市范围内已建设运营36个老年助餐点,更是吸引了百岁老人到助餐点吃饭。助餐点运营状况如何?老人们喜不喜欢?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探访。
老年助餐点给做饭不便的老人们提供了便利
有老人走了几个红绿灯来吃饭
5月17日上午10点多钟,记者来到位于宣城市区政法大院小区内的一处老年助餐点。上午10:40分左右,已经有近20位老人来到这里等待饭菜的到来。在这个助餐点,每天上午十一点左右,会有餐饮企业来送餐。大约11点钟,记者看到送餐的面包车来到这里,两位工作人员从车上将已经分装成份的饭菜卸下,堂食和外带用了不同的包装,老人们排队一个个领取,当天的菜有红烧带鱼、炒南瓜丝、炒青菜以及小笋杂酱。
助餐点门口张贴的一张通告上写明了价格,菜品包括一荤一半荤两素菜, 60岁到69岁的老人,一份8元;70到79岁的老人7元一份;80岁以上的老人和失能老人6元一份。老人们通过购买餐券来消费,一张餐券可以买10份饭菜,用一次会在上面打一个“√”。
上午十点多钟,老人们就来到助餐点排队等待就餐
“今天和昨天的菜都不一样,味道也不错。”家住宣城市区大坝塘小区、70多岁王大爷告诉记者,虽然从他的家到就餐点要走两个红绿灯,但是他和老伴基本上每天都会来这里吃中饭,“我们自己在家烧,要买菜、要烧、还要洗,麻烦的很。”王大爷对记者说,如果助餐点离他家再近一些就好了。
家住宣城市区香江金郡小区的杜阿姨今年68岁,她的孩子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就她一个人,知道这里有助餐点后,虽然离她家有几公里远,但她常常骑着电瓶车来吃饭,有时候还会一下买两份,把晚餐也一起买回去。
不同助餐点运营模式有区别
位于宣城市区状元南路旁的城南邻里中心是宣城市区今年建设运营的另一处老年助餐点。这里的模式与政法大院小区内的助餐点不同。这里原来是宣城市救助站,在救助站搬到新的场所之后,经过装修改造,目前由一家提供多种养老服务的企业运营,老年助餐点是该企业提供的一项服务之一。
5月17日中午十二点左右,记者来到这里时,中餐时间已经临近尾声。“我们这里老人的中餐从10点半就开始了。”负责人李向京对记者说。
这一处就餐点并不仅仅是餐厅,厨房也在这里。中餐由工作人员现场制作,厨房门口的黑板上写着两天的菜谱,每天有六个菜一个汤,相比中央厨房餐饮企业送餐的模式,在这里就餐的老人在菜品上可以有多种选择。收费标准与政法大院的助餐点也有所不同,其中60岁到65岁老人10元一份,66岁到75岁9元,76岁到90岁8元,90岁以上7元,百岁老人免费。“前两天有一位101岁老人来吃饭,是她70多岁的儿媳妇带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老人行动不便,后来都是她家人来把饭菜买回家给她吃。
近日,一位101岁的老人到宣城市区一处老年助餐点就餐
分布在宣城市各地的老年助餐点在运营模式上有所区别。泾县桃花潭镇龙潭村设立了该县第一个农村老年助餐点,地点位于该村一个老祠堂内,这里同时也是村里的百姓说事点和农村养老服务中心,5月15日运营以来,每天有十多位老人在这里就餐,饭菜由附近一家餐饮店提供;聚和园是绩溪县城一家开了近20年的徽菜馆,今年5月初开始,这里也成为当地一处老年助餐点,每天有100多位老人在此就餐。
计划今年建成48个已完成36个
5月17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宣城市民政局了解到,2022年初,宣城市人民政府将主城区助餐点建设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今年宣城全市计划建设48个老年助餐点,目前已经建设运营36个,其中6个在农村。
据介绍,老年助餐工作目前在宣城市还在摸索阶段,存在多种运营模式。有的是餐饮企业中央厨房送餐,也有是食堂现场烹饪;有的设在邻里中心或者新风堂,有的则在酒店餐厅里;有的是慈善机构运营,有的则是养老公司参与……
由于助餐点的收费价格相比市场上的快餐店都较低,参与运营的企业和单位很难从中盈利,这对助餐点的运营也是一种考验。“不赚钱,要是当天准备的饭菜有剩下的,那就是亏的。”绩溪聚和园酒店的负责人对记者说,运营老年助餐点实际上已经影响了酒店的经营。
如何让老年助餐点的运营更具有可持续性?宣城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促进科负责人介绍,今后,在确保餐饮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餐饮单位、养老服务组织参与,利用现有的养老服务三级中心、餐饮服务场地、农村新风堂等提供老年助餐服务。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的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和老年人就餐补助力度;发动联点共建单位给予人、财、物支持,同时还希望吸引慈善力量参与,通过老年食堂(助餐点)冠名、设立社区专项基金等方式开展慈善募捐,并组织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