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黟县画家汪晶德:让徽州古民居陶瓷画更“出彩”

©原创 2020-12-27 08:30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一直以来,徽州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天堂。浓厚的徽州文化,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黄山黟县人汪晶德是第一位用陶瓷画呈现徽州古民居的画家。近来,他又在尝试着各种技法的综合运用,让自己的徽州古民居陶瓷画作品色彩更丰富,更具有神秘感和现代感。

退休从艺,徽州古民居是作品主角

汪晶德,黟县人,现为中国山水画家,陶瓷艺术家,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山市陶瓷协会副会长,陶瓷艺术大师。他曾入伍当过兵,在地方从过政。不过,他在知天命之年,提前退休,捡起那支童年时在田埂上作画的“树枝”,开始专业学习绘画。

汪晶德。


汪晶德开始走进中国美术学院,潜心学习,打造基础,重塑自我;开始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山水的美丽,陶冶自己的情操;开始走出国门,领略异国风情,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这期间,汪晶德受到李宝林、沉浮等多位大师的指点和启迪。

无论身处异国还是客居他乡,最终打动汪晶德的还是家乡,那里有一方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土地,有一座留下无数故事的村落,有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园。

汪晶德出生在徽州,生长在徽州。徽州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使他在绘画艺术中获益匪浅。而徽州古民居也是他作品中的主角,那是他最熟悉的事物。汪晶德山水画中的徽州古民居,典雅、清新、温文尔雅,又不失苍润、浑厚。

另辟蹊径,把徽州山水搬上陶瓷画

汪晶德精心钻研陶瓷技术,将自己的国画与陶瓷画结合在一起,将定格在宣纸上的徽州古民居移植到瓷器上。其实,接触陶瓷作画,纯属一次偶然的机会。

2008年左右,汪晶德一位常居景德镇的老友到黟县游玩,邀请汪晶德去景德镇作客。汪晶德应邀前往,他惊奇地看到,很多人在陶瓷在上作画,山水、花鸟、人物,十分逼真,相比国画又容易收藏,不虫蛀,不发霉,不变质。

汪晶德的作品 。


汪晶德萌发了“试一试”的念头,说不定,是一场奇遇。 “这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画陶瓷有瘾,越画越过瘾。”汪晶德笑着说。

最先被汪晶德搬上陶瓷画的,就是他擅长的徽州山水、古民居作品,但尝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汪晶德得先学陶瓷作画的基本功。

“先从青花入手,就是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这和宣纸上画水墨画的手法类似,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掌握。”

后来,汪晶德逐步将徽州古民居运用到釉上彩,也叫新彩,在烧好的瓷板上,用油料绘制,再用800度低温烧制成画。汪晶德在陶瓷画入门后,慢慢向高难度发起挑战。

他开始用高温颜色釉绘制古民居,这是其中一个难点,相当难掌控,甚至有些不可控。 “高温颜色釉是一种窑变材料,用这种材料来绘制古民居,难度就比较大一些。因为它会起变化的。”汪晶德说,“比如,我画出来的线条是很细的,但烧出来就变很粗了,就是烧出来这个古民居,变形了。”

在陶瓷作品中摸索多年,汪晶德创作了500多幅作品,如今,无论花鸟山水、人物风景,汪晶德的陶瓷画已然自成风格。

不断尝试,只为更好地呈现古民居

虽然已将陶瓷画创作出自己的风格并取得独特的成就,但汪晶德没有停下思考与学习的脚步。如何让古民居更好地在陶瓷上呈现?这是汪晶德近来正在思索的问题。

“我还在尝试最难的一步。”汪晶德说,他正在探索一种组合技法,用各种绘制方法,比如青花、新彩、分水、高温颜色釉等等,混在一起运用,来表现作品。 “这样一来,作品的色彩更丰富,内容也很丰富,能够使作品更具有神秘感,现代感,但是难度会更大,可操控性就更小了,有人尝试过,但成功者极少。”

汪晶德多次尝试把这种组合新技法,运用到表现徽州民居方面,自觉更有难度。 “运用新技法方面,看你所表现的对象与物体,这很重要。”

汪晶德的作品 ,


经过多番尝试,也偶得过几幅不错的作品,比如陶瓷画《晨曦》。 “这个是在釉上烧成的陶瓷板上,再用高温颜色釉,到炉内通过1300度的高温烧制,变出了这个五彩缤纷的色彩。再利用新彩的技法,在釉上,用油料来重新增加一些古民居、树木等,又通过烧制一次,才表现出来。”

但并不是每一次,每一幅作品,都能成功,它的每一步都充满变数,尤其是在进窑烧制的前后,后面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这是陶瓷画的一个难点,更是大家追逐它的兴奋点所在。

汪晶德说,一幅优秀的陶瓷作品,并不是完全靠人的技法。 “它要靠窑温、火候、窑里面的气氛、摆在窑内的位置,甚至天气气候等等一些外部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才能得到比较完美的作品。”

积极创新,想将陶瓷艺术发扬光大

在汪晶德看来,陶瓷很有魅力,工艺多样又复杂,如青花类就有多种,釉下青花、釉中青花、青花汾水等,釉上新彩又包括粉彩、古彩等等,还有高温颜色釉与釉里红等。陶瓷艺术依托中国深厚的陶瓷文化,近些年来发展越来越广泛,不仅是中国代表,还有世界性。

汪晶德的作品 。


汪晶德以徽州风景作为他的创作源泉,把徽派建筑和家乡的风貌表现在陶瓷上,以陶瓷为载体,宣传安徽宣传徽州,多年来收益颇丰。让汪晶德欣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收藏陶瓷艺术品,这对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我们作为陶瓷艺人,也要不断创新、探索,将陶瓷艺术发扬光大、更加向好。”

汪晶德的陶瓷作品先后被中国陶瓷馆和中国航天科技培训中心收藏。他多年来还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比如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赠作品,为抗洪救灾、扶贫、抗疫等义卖作品。

即将到来的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汪晶德正在谋划创作新的作品,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星级记者 朱庆玲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一直以来,徽州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天堂。浓厚的徽州文化,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黄山黟县人汪晶德是第一位用陶瓷画呈现徽州古民居的画家。近来,他又在尝试着各种技法的综合运用,让自己的徽州古民居陶瓷画作品色彩更丰富,更具有神秘感和现代感。

退休从艺,徽州古民居是作品主角

汪晶德,黟县人,现为中国山水画家,陶瓷艺术家,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山市陶瓷协会副会长,陶瓷艺术大师。他曾入伍当过兵,在地方从过政。不过,他在知天命之年,提前退休,捡起那支童年时在田埂上作画的“树枝”,开始专业学习绘画。

汪晶德。


汪晶德开始走进中国美术学院,潜心学习,打造基础,重塑自我;开始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山水的美丽,陶冶自己的情操;开始走出国门,领略异国风情,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这期间,汪晶德受到李宝林、沉浮等多位大师的指点和启迪。

无论身处异国还是客居他乡,最终打动汪晶德的还是家乡,那里有一方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土地,有一座留下无数故事的村落,有一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园。

汪晶德出生在徽州,生长在徽州。徽州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使他在绘画艺术中获益匪浅。而徽州古民居也是他作品中的主角,那是他最熟悉的事物。汪晶德山水画中的徽州古民居,典雅、清新、温文尔雅,又不失苍润、浑厚。

另辟蹊径,把徽州山水搬上陶瓷画

汪晶德精心钻研陶瓷技术,将自己的国画与陶瓷画结合在一起,将定格在宣纸上的徽州古民居移植到瓷器上。其实,接触陶瓷作画,纯属一次偶然的机会。

2008年左右,汪晶德一位常居景德镇的老友到黟县游玩,邀请汪晶德去景德镇作客。汪晶德应邀前往,他惊奇地看到,很多人在陶瓷在上作画,山水、花鸟、人物,十分逼真,相比国画又容易收藏,不虫蛀,不发霉,不变质。

汪晶德的作品 。


汪晶德萌发了“试一试”的念头,说不定,是一场奇遇。 “这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画陶瓷有瘾,越画越过瘾。”汪晶德笑着说。

最先被汪晶德搬上陶瓷画的,就是他擅长的徽州山水、古民居作品,但尝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汪晶德得先学陶瓷作画的基本功。

“先从青花入手,就是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这和宣纸上画水墨画的手法类似,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掌握。”

后来,汪晶德逐步将徽州古民居运用到釉上彩,也叫新彩,在烧好的瓷板上,用油料绘制,再用800度低温烧制成画。汪晶德在陶瓷画入门后,慢慢向高难度发起挑战。

他开始用高温颜色釉绘制古民居,这是其中一个难点,相当难掌控,甚至有些不可控。 “高温颜色釉是一种窑变材料,用这种材料来绘制古民居,难度就比较大一些。因为它会起变化的。”汪晶德说,“比如,我画出来的线条是很细的,但烧出来就变很粗了,就是烧出来这个古民居,变形了。”

在陶瓷作品中摸索多年,汪晶德创作了500多幅作品,如今,无论花鸟山水、人物风景,汪晶德的陶瓷画已然自成风格。

不断尝试,只为更好地呈现古民居

虽然已将陶瓷画创作出自己的风格并取得独特的成就,但汪晶德没有停下思考与学习的脚步。如何让古民居更好地在陶瓷上呈现?这是汪晶德近来正在思索的问题。

“我还在尝试最难的一步。”汪晶德说,他正在探索一种组合技法,用各种绘制方法,比如青花、新彩、分水、高温颜色釉等等,混在一起运用,来表现作品。 “这样一来,作品的色彩更丰富,内容也很丰富,能够使作品更具有神秘感,现代感,但是难度会更大,可操控性就更小了,有人尝试过,但成功者极少。”

汪晶德多次尝试把这种组合新技法,运用到表现徽州民居方面,自觉更有难度。 “运用新技法方面,看你所表现的对象与物体,这很重要。”

汪晶德的作品 ,


经过多番尝试,也偶得过几幅不错的作品,比如陶瓷画《晨曦》。 “这个是在釉上烧成的陶瓷板上,再用高温颜色釉,到炉内通过1300度的高温烧制,变出了这个五彩缤纷的色彩。再利用新彩的技法,在釉上,用油料来重新增加一些古民居、树木等,又通过烧制一次,才表现出来。”

但并不是每一次,每一幅作品,都能成功,它的每一步都充满变数,尤其是在进窑烧制的前后,后面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这是陶瓷画的一个难点,更是大家追逐它的兴奋点所在。

汪晶德说,一幅优秀的陶瓷作品,并不是完全靠人的技法。 “它要靠窑温、火候、窑里面的气氛、摆在窑内的位置,甚至天气气候等等一些外部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才能得到比较完美的作品。”

积极创新,想将陶瓷艺术发扬光大

在汪晶德看来,陶瓷很有魅力,工艺多样又复杂,如青花类就有多种,釉下青花、釉中青花、青花汾水等,釉上新彩又包括粉彩、古彩等等,还有高温颜色釉与釉里红等。陶瓷艺术依托中国深厚的陶瓷文化,近些年来发展越来越广泛,不仅是中国代表,还有世界性。

汪晶德的作品 。


汪晶德以徽州风景作为他的创作源泉,把徽派建筑和家乡的风貌表现在陶瓷上,以陶瓷为载体,宣传安徽宣传徽州,多年来收益颇丰。让汪晶德欣喜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收藏陶瓷艺术品,这对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我们作为陶瓷艺人,也要不断创新、探索,将陶瓷艺术发扬光大、更加向好。”

汪晶德的陶瓷作品先后被中国陶瓷馆和中国航天科技培训中心收藏。他多年来还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比如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赠作品,为抗洪救灾、扶贫、抗疫等义卖作品。

即将到来的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汪晶德正在谋划创作新的作品,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星级记者 朱庆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