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花朝节”之一】淡出人们视野的“花朝节”

©原创 2023-03-10 15:20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可谓官民同庆、官民同乐的一个重大节日。清末以降,却渐渐为人们淡忘。

花朝节,民间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清朝以前,这个节日受人们欢迎和重视的程度,堪比中秋,因此,大量古代诗文中有“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的说法,用以表示良辰美景。月夕,指月末,月尾,特指中秋节。与中秋节相对应的“花朝”,即指二月十五日的花朝节。历史上,不同的地区,花朝节的具体日期也不同,有的地方是二月十五日,有的地方是二月二日,还有的地方是二月十二日。每当花朝节来临,人们做花糕,踏青赏红,饮酒赋诗,挑菜扑蝶,官民同乐。

这个节日,源自人们踏青赏花;至于源自何时,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始于春秋,依据是《陶朱公书》中有记载,称“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二是始于魏晋,依据是晋人周处《风土记》中记载,称“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花朝月夕”,春序正中,即二月半。三是始于唐朝,依据有《山堂肆考》,记载武则天在花朝节令宫女采花做花糕,分赐群臣。依笔者之见,这三种说法的“依据”都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陶朱公书》全名为《陶朱公致富奇书》,是明朝人写的一部农学书,无署名(史学界惯称“无名氏”)。当年的书商为了卖书赚钱,托名“陶朱公”撰。陶朱公,即商神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姓化名,北上务农经商,成为巨富。借他的口来说“生意经”,目的是促销此书。可见,该书内容是明朝人借托春秋时陶朱公之名而撰写的;“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是明朝人说的,不是春秋人陶朱公说的。其次,晋人周处《风土记》,出自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的引文;晋代《风土记》早已亡佚,原文究竟是何面貌,后人无从知晓。再次,《山堂肆考》是明朝万历年间彭大翼撰写的。彭大翼在文中说武则天的这段轶事所本何在,人们不得而知。

可见,花朝节的起源时间,目前是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但是,唐朝时文人已颇重视花朝活动,这是事实。《唐文拾遗》中《唐韦君靖碑》记载称,每逢月夕花朝,达官文人丝竹相伴,高朋满座,盛宴追欢。白居易《祭崔相公文》描述花朝之日,长安城中最著名的娱乐场所杏园内,文人雅集,面对青山,畅饮赋诗。类似记载不少,此不赘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只是出现“花朝”、“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说法,“花朝节”一词的出现,始自宋朝。宋人杨万里《诚斋诗话》称开封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又为“扑蝶会”。《翰墨记》称洛阳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又为“挑菜节”。明朝人冯应京著《月令广义》,其中记载“宋条制,守土官于花朝日出郊劝农”。这是宋朝廷规定地方官在“花朝日”这一天必须履行的一项职责,却透露出宋朝已有明确的“花朝日”日期。花朝日,也就是民间说的“花朝节”。这也说明到宋朝时,花朝节已经由此前的宫廷、官衙走进民间,由官宦独乐演变为官民同乐;其内容由原来的赏花、做花糕,增添饮宴、赋诗、挑菜、扑蝶、官府劝农等。

明清之际,花朝节的形式沿袭唐宋风格,至清末淡出民间习俗舞台。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又开始悄悄向我们走来。

大皖新闻记者  丰吉

编辑  许大鹏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可谓官民同庆、官民同乐的一个重大节日。清末以降,却渐渐为人们淡忘。

花朝节,民间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清朝以前,这个节日受人们欢迎和重视的程度,堪比中秋,因此,大量古代诗文中有“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的说法,用以表示良辰美景。月夕,指月末,月尾,特指中秋节。与中秋节相对应的“花朝”,即指二月十五日的花朝节。历史上,不同的地区,花朝节的具体日期也不同,有的地方是二月十五日,有的地方是二月二日,还有的地方是二月十二日。每当花朝节来临,人们做花糕,踏青赏红,饮酒赋诗,挑菜扑蝶,官民同乐。

这个节日,源自人们踏青赏花;至于源自何时,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始于春秋,依据是《陶朱公书》中有记载,称“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二是始于魏晋,依据是晋人周处《风土记》中记载,称“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花朝月夕”,春序正中,即二月半。三是始于唐朝,依据有《山堂肆考》,记载武则天在花朝节令宫女采花做花糕,分赐群臣。依笔者之见,这三种说法的“依据”都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陶朱公书》全名为《陶朱公致富奇书》,是明朝人写的一部农学书,无署名(史学界惯称“无名氏”)。当年的书商为了卖书赚钱,托名“陶朱公”撰。陶朱公,即商神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姓化名,北上务农经商,成为巨富。借他的口来说“生意经”,目的是促销此书。可见,该书内容是明朝人借托春秋时陶朱公之名而撰写的;“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是明朝人说的,不是春秋人陶朱公说的。其次,晋人周处《风土记》,出自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的引文;晋代《风土记》早已亡佚,原文究竟是何面貌,后人无从知晓。再次,《山堂肆考》是明朝万历年间彭大翼撰写的。彭大翼在文中说武则天的这段轶事所本何在,人们不得而知。

可见,花朝节的起源时间,目前是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但是,唐朝时文人已颇重视花朝活动,这是事实。《唐文拾遗》中《唐韦君靖碑》记载称,每逢月夕花朝,达官文人丝竹相伴,高朋满座,盛宴追欢。白居易《祭崔相公文》描述花朝之日,长安城中最著名的娱乐场所杏园内,文人雅集,面对青山,畅饮赋诗。类似记载不少,此不赘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只是出现“花朝”、“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说法,“花朝节”一词的出现,始自宋朝。宋人杨万里《诚斋诗话》称开封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又为“扑蝶会”。《翰墨记》称洛阳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又为“挑菜节”。明朝人冯应京著《月令广义》,其中记载“宋条制,守土官于花朝日出郊劝农”。这是宋朝廷规定地方官在“花朝日”这一天必须履行的一项职责,却透露出宋朝已有明确的“花朝日”日期。花朝日,也就是民间说的“花朝节”。这也说明到宋朝时,花朝节已经由此前的宫廷、官衙走进民间,由官宦独乐演变为官民同乐;其内容由原来的赏花、做花糕,增添饮宴、赋诗、挑菜、扑蝶、官府劝农等。

明清之际,花朝节的形式沿袭唐宋风格,至清末淡出民间习俗舞台。在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又开始悄悄向我们走来。

大皖新闻记者  丰吉

编辑  许大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