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时隔八年余,鲁迅文学奖得主、《大清相国》作者王跃文日前推出了最新长篇《家山》,以54万字的篇幅描写南方乡村沙湾在上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结构、风俗民情、耕织生活、时代变迁。该小说也被列入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一批书目。
《家山》主要写了沙湾陈家五代人,小说以乡村一隅,几个家族的故事,叠加着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展开了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二十余年波澜起伏的一部地方史志。作为关于乡村生活的世情全书,乡村的社会结构、乡村伦理、乡村经济模式以及一方水土的民风、民情、民心,都在书中日常生活叙事中徐徐展开。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评论说:“跃文把这部书当做他的根底的书,一个作家的生命的根底,他的人生的根底,为这个根底写一部书,跃文在这上头花了大功夫,倾注了感情,倾注了心力。这部书所写的家和山不仅仅有着确切的细致的风物、风俗,也有确切的口音。这部小说充满了非常丰沛的由感性、由细节、由对人的形象、由对生活的气息的把握所建构起来的非常丰沛的生活世界和艺术世界。”
王跃文庆幸自己是一个乡下人。他认识到,乡村是最大意义上的中国,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乡村,而不是在城市。“所以这个小说创作过程中,我刻意要回到原生态,回到日常,回到真实的生活本身,呈现一部我所熟悉的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史,用一个乡村去展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书中大胆使用方言俚语作为叙述语言,据悉,此前编辑曾提出要不要对方言俚语、文言古句加以注解,王跃文非常自信,认为读者只要往下看,都能理解,“我使用民间语言的时候,学到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词汇、修辞,而是家乡人物的神态、腔调、笑貌,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等,这些都通过他们的语言活生生逼到眼前来。”
说到创作初衷,王跃文这样表示:“《家山》不遵循单一线性叙事逻辑,也不注重简单的外在冲突,深描细述寻常百姓的烟火人生,拋弃对生活和历史的概念化先验定义,回到原生态、日常和真实的生活,呈现一部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民众繁衍史和时代变迁史,以一村之隅展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正像佑徳公家娘井的水会流到长江和东海,沙湾村父老乡亲的喜恕哀乐、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连着波谲云诡的时代和灾难深重中浴火重生的中国。我力图把这部小说写得扎实、丰富、辽阔,追求我理想中的史诗品格。”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