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基于攒个喜剧电影不容易,所以我像个安静的美男子,静静坐等《独行月球》的豆瓣评分跌破7分的时候,在它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才开始吐槽它的炫耀和无趣。因为这个水准的特效也拍不了《三体》,而这也根本不是什么软科幻喜剧的先驱。就说沈腾自己,起码能想起《夏洛特烦恼》和《疯狂的外星人》。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喜剧神作,里面太多神来之笔的桥段,马什么梅,什么冬梅,“沈马组合”是有传统的,从春晚的小荧幕落实到影院的大银幕。不是说拆开了就差点意思,沈腾确实是个自带笑点的男人,而马丽怎么说呢,起码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里显得太冷静了,在《独行月球》里更正经,而在《李茂换太子》里,不提也罢。
沈腾+马丽,1+1>2的。
问题来了。这两年和麻花有关的电影脚本里,太多恶俗的谐音梗,而且是那种特别没有技术含量的谐音梗。甚至你从《李茂换太子》和《独行月球》的片名就能看出来这种倾向,所以“下落特烦恼”这种谐音梗段子出现的时候,多少会有点让你坐立不安。然后,黄子韬开始拿谢顶当笑料,call back的人物还是周星驰若干年前电影里的人物火云邪神,一线艺人变成“一号线艺人”,让你想到沈腾在《独行月球》里的台词:好消息是,不会再有坏消息了,坏消息是,也不会有好消息了。这不是凑包袱,是什么?
实话实说,这些年常远和黄才伦们,甚至包括艾伦,都在消耗“开心麻花”这块招牌。黄才伦用一根葫芦丝开了一整部电影的玩笑,常远的《温暖的抱抱》和《李茂换太子》干的就是捞一票走人的勾当。离开沈腾的日子,只有一个魏翔挺身而出,然而你也没法不担心,魏翔那种视死如归的疯癫表现,会不会一下子就把自己燃烧殆尽。从这个层面讲,沈腾一个人被遗弃在月球,是充满了隐喻的。《独行月球》的编剧为了让这个隐喻昭然若揭,甚至在沈腾在月球打算去死的时候,让地球上的喜剧演员们一起在地球拧开了手电筒,组成了一句温暖的挽留:
你不是(一个)人!
这个场面——
比所有硬科幻都要硬,比所有软科幻还要软。
从月球逃回来这么多喜剧演员,包括镇守地球爆出如鲠在喉如坐针毡如芒在背的简装版“X教授”李诚儒——那个《大腕》里惊鸿一瞥“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疑似喜剧大师,一出场的包袱就是跌出了轮椅。这个角色确实也让李诚儒实践了“三如”,显然他担心的不是到底能不能率领大家拯救沈腾,而是如果沈腾不能回到地球,地球上的幸存者将死于没法开心。然而真正的情况是,袋鼠刚子早就看穿了一切:这次沈腾一点不好笑,这次沈腾只是努力在感人。所以沈腾开玩笑抖包袱的时候,袋鼠刚子只反复做一件事:揍他!
相比较而言,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真的算很好笑的喜剧了!宁浩好歹攒的是个喜剧剧本,张吃鱼攒的《独行月球》更像一个三流偶像剧和四流超级英雄剧本。当然,特效是合格的。然而沈腾和马丽的CP情感线,在《地心引力》面前碎成了渣,在《火星救援》面前碎成了渣,在《星际穿越》面前碎成了渣。你说:那些不是喜剧!我说:《独行月球》也不是喜剧。沈腾就这么扛着炸药飞向π+,像超人一样,他不怕碰到全球热映的《雷神4》吗,乱入的英雄旋律和款款情歌,就像强行结束的《难忘今宵》。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凭着惯性《独行月球》会有个高开,坏消息是这个品质的喜剧百分百会低走。它在爱情戏码、科幻戏码和英雄戏码里,迷失了基础的喜剧戏码,而在过度炫技又实在没有必要的大量特效镜头面前,可以让《独行月球》不碎成渣的,是最近有一部同样匪夷所思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某种意义上说,混乱不堪的《独行月球》可以叫《外太空的郝建》。除了沈腾像在参加一场综艺,显得过于放松,其他人,都绷在那里,看着沈腾,一起感受着一部喜剧难以自拔的“下落特烦恼”。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我是没怎么开心,但我去看个喜剧片,你总不能让我时刻准备着去同情你。毕竟,加上我们一家三口的一百块钱,你已经卖到快20亿。虽然喜欢沈腾马丽,讲真的,《独行月球》豆瓣6.9分,我还是觉得高了。(蒋楠楠)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