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安大教授徐在国做客徽派揭秘 “安大简”: 考释古文字 感受汉字美

©原创 2022-07-03 11:00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安大简”是继“郭店简” “上博简” “清华简”之后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为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6月28日,安徽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徐在国做客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栏目,畅谈自己研究古文字的兴趣,尤其是安大简的入藏、整理、研究。从硬着头皮学,到萌生出热忱,发现古文字之美,一路走来,仅仅靠着毕生功力考释一些古文字,徐在国的脸上就写满了荣幸和满足。

遇见“安大简”   那年冬天埋头做“技工”

徽派:当我听到“安大简”时,第一反应是我们安大原址什么时候出土了文物?想听徐教授给我们讲讲“安大简”的前世今生。

“安大简”2015年初入藏安徽大学。

徐在国: “安大简”是2015年1月从海外抢救回来入藏安大的。入藏之前,我们与这批简有很长的故事,这里就不详细说了。竹简运到安大时,是用塑料薄膜封存的,打开来就是黑乎乎的一团。原先想从湖南文博系统请专门的技工来清洗竹简,但因为快过春节了,加上大雪,人家不想来。我就带着两名年轻老师程燕和刘刚、两名博士李鹏辉和周翔、一名硕士蒋伟男一起清洗、处理。当然,我们之所以敢自己做,是因为我们之前去湖南考察学习过,工具也都有。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埋藏在地下两千多年的竹简,非常娇贵。这些竹简全部叠压在一起,我们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地揭开,用手托住慢慢地移到玻璃条上清洗,因为竹简不能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太长,容易氧化、封干。用毛笔清洗竹简,一边往简上轻喷蒸馏水,一边用手笔轻轻地扫去杂质和泥点,一定要仔细,不能下手重,不然墨字就被擦掉了,下手轻了,污渍处理不掉。

徐在国做客徽派揭秘“安大简”。

徽派:这些专业的活你们以前做过吗?

徐在国:没做过。这是第一次。我们自己做也有好处,本身我们研究古文字,对简上的文字笔画有很强的敏感性,在清理的时候特别注重保护简上的字迹、简背上的划痕。简背不仅有毛笔的画痕,还有刀的划痕。整个清理完,给每根简一个编号,残断的也给它一个号,相当于身份证,共有1167个编号。安大简整体保存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在清理时,非常注意保留竹简最原始的状态,比如竹简上的编绳只要没有遮住字,尽量都不清理掉。如果你到文物保护室看这些竹简,还能看到上面的编绳。保护室是恒温恒湿的,安大为竹简的保存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徽派: “安大简”背景是海外抢救过来的,到你们手里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个辨别真伪的过程。

徐在国:有。入藏之前我们就做过。我带着样简到北京请李学勤先生和李家浩先生,入藏之后又做了专业鉴定,在北大考古系做过碳14的测定,还到荆州做过竹简的饱水度测试,造假的话一下就测出来了。最终证明,安大简就是战国时代的竹材。安大简的字没法造假,有些字古文字专家考释起来都有难度,加上竹简所记载的这么丰富内容,要是造假造出来的,那就不得了了。

徐教授化身“技工”。(资料图)

徽派:所以谁收藏谁研究就是用谁的单位的名字去命名了。

徐在国:对。北大简是北大收藏的汉简和秦简,清华简是清华收藏的战国简,我们安大的也是战国简。

会意古文字  “安大简”是我的“君子好逑”

徽派:现在回忆,还记得那份惊喜吗?

徐在国:清洗的时候看到这些字我就喊他们过来看,还是非常激动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已经出版了,全部是《诗经》的内容。原简本身就有编号,从1到117,中间缺了20多支,原因不知道。简文是用毛笔书写的,字非常漂亮,第一支简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简本内容和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诗经》大体相同,个别的字不一样。比如, “窈窕淑女”的“窈窕”,在“安大简”就写作“要翟”,读作“腰嬥”。 “嬥”,好貌。 “腰嬥”应该就是现在所说的苗条。

徽派:考证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吧?

徐在国:首先要确定它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字,你首先要分析这个字的形体,到底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这个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学古文字的乐趣就在于你能把一个不认识的字考证出来,这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我们始终秉承吉林大学于省吾先生做学问的原则,强调以字形为基础,于老说过“字形是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的唯一基础”。考释古文字首先是分析形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字,再放回辞例当中看能不能讲通,否则就要考虑通假的可能。

徽派团队参观“安大简”实验室。

徽派:有没有卡壳的时候?

徐在国:有。这个多了,解决不掉的问题非常多。根据“安大简”的新材料,我们解决了一些以前不认识的和认错的字,比如有个字左右是水,中间一个禾苗的禾,这个字就是《诗经》里“髧彼两髦”的“髧”字,我们认为这就是个会意字,把禾苗沉到水里面,沉没的“沉”的初文。那么,之前古文字里出现的一个水一个禾的字,应该也是“沉”,是个简写的字形。 “清华简”还有一个手一个水一个禾的“沉”,强调用手拿禾苗沉到水里。

徽派:感觉是在插秧。

徐在国:也是沉字,指沉到水里。这是一个会意字,会沉祭之意,古代的一种祭祀,类似于祭河伯一类的仪式。安大简有1167个编号,完整的简应该是八九百左右。 “安大简”的内容全都是古书,除了《诗经》之外,还有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周公和申屠狄的对话,儒家类文献比较多。大头是楚史,把整个楚国的历史记载得清清楚楚。

也谈文化自信  感受古文字之大美

徽派:汉字之美是大美,这里面您关注研究的“冷门绝学”在哪一个领域?

徐在国:我个人兴趣在战国文字,因为资料比较多。除了竹书,还有铜器铭文、兵器铭文、玺印,陶文等非常漂亮。我对陶文情有独钟,我老家山东,齐国陶文非常多,我一直比较关注陶文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战国文字种类很多,各个国家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特点。齐国的文字和楚国的文字就不一样,齐国喜欢加饰笔,对于判定国别非常有用。

徽派:听说“安大简”第二辑就要出了,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前分享的吗?

徐在国:第二辑叫《仲尼曰》,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总共有13支简,开篇就是“花繁而实厚,天;言多而行不足,人”,你看多好。

徽派:我们研究古汉字,可以佐证历史,更新故事,对于我们现代生活还有其他意义吗?

徐在国:和历史息息相关。现在国家比较重视传统文化,你看古文字,你想象不出来每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看着这些优美的古文字,就会对我们的祖先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会佩服中国古代文化和文明。古人造字,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字小孩没学过,一眼也能看出来。会意字,比如放牧的牧,手里拿个鞭子赶着个牛嘛。这样一讲,古文字对中小学的识字教育,尤其是引导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还是非常有用的。

徽派:我们经常讲的文化自信,也要文字自信。现在很多孩子也对考古、历史感兴趣,年轻人如果想要进入这个领域,有什么好的建议?

徐在国:古文字属于交叉学科,不能只学古文字,历史的、文献的、汉语言的(如音韵训诂)、考古的知识都要学。作为交叉学科,我感觉还是到研究生再学好一点,知识面要广一些,还是要多看书。现在好多学生不看书,这个要命,不是看你要考试的几本书,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看点古书,起码前四史要看一遍。

徽派:谢谢老师今天的普及,也期待后面“安大简”的持续更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安大简”是继“郭店简” “上博简” “清华简”之后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为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资料。6月28日,安徽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徐在国做客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栏目,畅谈自己研究古文字的兴趣,尤其是安大简的入藏、整理、研究。从硬着头皮学,到萌生出热忱,发现古文字之美,一路走来,仅仅靠着毕生功力考释一些古文字,徐在国的脸上就写满了荣幸和满足。

遇见“安大简”   那年冬天埋头做“技工”

徽派:当我听到“安大简”时,第一反应是我们安大原址什么时候出土了文物?想听徐教授给我们讲讲“安大简”的前世今生。

“安大简”2015年初入藏安徽大学。

徐在国: “安大简”是2015年1月从海外抢救回来入藏安大的。入藏之前,我们与这批简有很长的故事,这里就不详细说了。竹简运到安大时,是用塑料薄膜封存的,打开来就是黑乎乎的一团。原先想从湖南文博系统请专门的技工来清洗竹简,但因为快过春节了,加上大雪,人家不想来。我就带着两名年轻老师程燕和刘刚、两名博士李鹏辉和周翔、一名硕士蒋伟男一起清洗、处理。当然,我们之所以敢自己做,是因为我们之前去湖南考察学习过,工具也都有。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埋藏在地下两千多年的竹简,非常娇贵。这些竹简全部叠压在一起,我们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地揭开,用手托住慢慢地移到玻璃条上清洗,因为竹简不能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太长,容易氧化、封干。用毛笔清洗竹简,一边往简上轻喷蒸馏水,一边用手笔轻轻地扫去杂质和泥点,一定要仔细,不能下手重,不然墨字就被擦掉了,下手轻了,污渍处理不掉。

徐在国做客徽派揭秘“安大简”。

徽派:这些专业的活你们以前做过吗?

徐在国:没做过。这是第一次。我们自己做也有好处,本身我们研究古文字,对简上的文字笔画有很强的敏感性,在清理的时候特别注重保护简上的字迹、简背上的划痕。简背不仅有毛笔的画痕,还有刀的划痕。整个清理完,给每根简一个编号,残断的也给它一个号,相当于身份证,共有1167个编号。安大简整体保存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在清理时,非常注意保留竹简最原始的状态,比如竹简上的编绳只要没有遮住字,尽量都不清理掉。如果你到文物保护室看这些竹简,还能看到上面的编绳。保护室是恒温恒湿的,安大为竹简的保存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徽派: “安大简”背景是海外抢救过来的,到你们手里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个辨别真伪的过程。

徐在国:有。入藏之前我们就做过。我带着样简到北京请李学勤先生和李家浩先生,入藏之后又做了专业鉴定,在北大考古系做过碳14的测定,还到荆州做过竹简的饱水度测试,造假的话一下就测出来了。最终证明,安大简就是战国时代的竹材。安大简的字没法造假,有些字古文字专家考释起来都有难度,加上竹简所记载的这么丰富内容,要是造假造出来的,那就不得了了。

徐教授化身“技工”。(资料图)

徽派:所以谁收藏谁研究就是用谁的单位的名字去命名了。

徐在国:对。北大简是北大收藏的汉简和秦简,清华简是清华收藏的战国简,我们安大的也是战国简。

会意古文字  “安大简”是我的“君子好逑”

徽派:现在回忆,还记得那份惊喜吗?

徐在国:清洗的时候看到这些字我就喊他们过来看,还是非常激动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已经出版了,全部是《诗经》的内容。原简本身就有编号,从1到117,中间缺了20多支,原因不知道。简文是用毛笔书写的,字非常漂亮,第一支简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简本内容和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诗经》大体相同,个别的字不一样。比如, “窈窕淑女”的“窈窕”,在“安大简”就写作“要翟”,读作“腰嬥”。 “嬥”,好貌。 “腰嬥”应该就是现在所说的苗条。

徽派:考证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吧?

徐在国:首先要确定它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字,你首先要分析这个字的形体,到底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这个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学古文字的乐趣就在于你能把一个不认识的字考证出来,这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我们始终秉承吉林大学于省吾先生做学问的原则,强调以字形为基础,于老说过“字形是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的唯一基础”。考释古文字首先是分析形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字,再放回辞例当中看能不能讲通,否则就要考虑通假的可能。

徽派团队参观“安大简”实验室。

徽派:有没有卡壳的时候?

徐在国:有。这个多了,解决不掉的问题非常多。根据“安大简”的新材料,我们解决了一些以前不认识的和认错的字,比如有个字左右是水,中间一个禾苗的禾,这个字就是《诗经》里“髧彼两髦”的“髧”字,我们认为这就是个会意字,把禾苗沉到水里面,沉没的“沉”的初文。那么,之前古文字里出现的一个水一个禾的字,应该也是“沉”,是个简写的字形。 “清华简”还有一个手一个水一个禾的“沉”,强调用手拿禾苗沉到水里。

徽派:感觉是在插秧。

徐在国:也是沉字,指沉到水里。这是一个会意字,会沉祭之意,古代的一种祭祀,类似于祭河伯一类的仪式。安大简有1167个编号,完整的简应该是八九百左右。 “安大简”的内容全都是古书,除了《诗经》之外,还有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周公和申屠狄的对话,儒家类文献比较多。大头是楚史,把整个楚国的历史记载得清清楚楚。

也谈文化自信  感受古文字之大美

徽派:汉字之美是大美,这里面您关注研究的“冷门绝学”在哪一个领域?

徐在国:我个人兴趣在战国文字,因为资料比较多。除了竹书,还有铜器铭文、兵器铭文、玺印,陶文等非常漂亮。我对陶文情有独钟,我老家山东,齐国陶文非常多,我一直比较关注陶文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战国文字种类很多,各个国家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特点。齐国的文字和楚国的文字就不一样,齐国喜欢加饰笔,对于判定国别非常有用。

徽派:听说“安大简”第二辑就要出了,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前分享的吗?

徐在国:第二辑叫《仲尼曰》,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它总共有13支简,开篇就是“花繁而实厚,天;言多而行不足,人”,你看多好。

徽派:我们研究古汉字,可以佐证历史,更新故事,对于我们现代生活还有其他意义吗?

徐在国:和历史息息相关。现在国家比较重视传统文化,你看古文字,你想象不出来每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看着这些优美的古文字,就会对我们的祖先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会佩服中国古代文化和文明。古人造字,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字小孩没学过,一眼也能看出来。会意字,比如放牧的牧,手里拿个鞭子赶着个牛嘛。这样一讲,古文字对中小学的识字教育,尤其是引导学生对字义的理解还是非常有用的。

徽派:我们经常讲的文化自信,也要文字自信。现在很多孩子也对考古、历史感兴趣,年轻人如果想要进入这个领域,有什么好的建议?

徐在国:古文字属于交叉学科,不能只学古文字,历史的、文献的、汉语言的(如音韵训诂)、考古的知识都要学。作为交叉学科,我感觉还是到研究生再学好一点,知识面要广一些,还是要多看书。现在好多学生不看书,这个要命,不是看你要考试的几本书,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看点古书,起码前四史要看一遍。

徽派:谢谢老师今天的普及,也期待后面“安大简”的持续更新。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