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著名作家温跃渊先生力作《文坛纪事》,日前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11月7日下午,《文坛纪事》首发式和座谈会在合肥举办。
《文坛纪事》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半部文坛史。全书分为上卷“方家风采”、中卷“文友轶闻”、下卷“文坛纪事”。其中“方家风采”卷,作者写了两篇纪实散文《拜望茅盾》和记张光年先生的《儒雅的笑容》。特别写到《人民文学》1977年10月首次召开全国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盛况。会议的高潮,茅盾先生临场讲话,接见了与会人员并合影留念。期间,温跃渊还认识了贺敬之、马烽等文学大家,书中分别呈现了与他们交往的散文。
“文友轶闻”卷内,作者呈现的是安徽省内(或在省内工作过的)多位作家和文化界人士的各色面目,有王丽萍、周志友、方君默、张万舒、白榕、王英琦、钱玉岁等,可谓活色生香。在展现个中人物艺术成就的同时,人物形象张力十足。
有学者玩笑说,“温跃渊是安徽文坛活档案”。在“文坛纪事”卷,作者详尽呈现了安徽省文坛发展概貌和历界文代会的盛况。记述有作者创办的省内首家文学期刊“《文艺作品》诞生记”(《希望》前身),以及《省城首个创作组》、“《诗歌报》,曾经的辉煌”等,文学性、史料性、可读性浑然一体,体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人文情怀和对文学事业的满腔热忱!
通读《文坛纪事》,未能亲临现场、时年96岁的著名美学史论家郭因老发来祝贺信表示,“阁下为人朴实,为文亦朴实,不卖弄词藻,不玩噱头。我喜欢你这个人,也喜欢你这些文。”
安徽省文联原主席、著名作家季宇从三个角度肯定了这本书的价值:“第一是史料性,非常有价值,很多珍贵的照片包括和贾平凹的通信;第二是独特性,以自己亲历的角度,一般史料是没有的,是一个重要的史料补充;第三是文学性,毕竟是一篇篇很好的散文,很多细节很有意思。”
安徽省作协副主席洪放表示,自己晚上经常要翻翻,了解合肥和安徽文坛的故事,“第一就是真实,是真切的感受,是经得起推敲和考验的,写得特别明亮和温暖——文化人之间的作品,有的私心多一些,有些会刻意回避;第二个就是真诚,作为前辈作家,温老都是真诚地记下点点滴滴,我们能看见一本没有功利心的记载文坛的作品并不多。”
温跃渊先生是撰写“小岗红手印、凤阳大包干、沈浩好村官”的中国作家第一人。出版有《小岗纪事》《小岗风云录》《人民村官沈浩》《怀念沈浩》《沈浩故事》《沈浩与小岗》《见证小岗》等,2008年被小岗村授予001号荣誉村民。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着60多年资历的老画家,举办过3场次书画展,出版有《跃渊书画》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文/摄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