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记者4日从人民文学出版社了解到,近年备受关注的著名作家葛亮的小说集《瓦猫》日前出版面市,葛亮也通过这本书解读了自己心目中的“匠人精神”。
莫言盛赞葛亮传承中国小说传统
《瓦猫》中的三篇小说虽然都描写的是匠人匠心,但各有侧重。《书匠》是中西古籍修复之异同,讲究的是“不遇良工,宁存故物”;《飞发》是传承变与不变之争,持守与创新;《瓦猫》更涉及匠人的的根本——吾随物性,以手摹心。《瓦猫》中的三个故事不疾不徐,贯穿其中的仍是一个“情”字,人与人之间的相识、相知、相守,在有限的叙事空间中创造了无尽的情感维度,再次说明了小说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独到的叙述美学。葛亮已然以严格的工匠精神,实现了现代汉语与古典文学的有效衔接。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评价葛亮小说时所说:“葛亮有意识地在传承中国小说的传统、语言的力度与分寸的拿捏。他笔下的人物,即使在艰难的时世,那种仁义的理念没有泯灭。中华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重现。”
“匠人精神”是和体态无关的年轻
“匠人精神”,是这些年不断引起各界热议的话题,《瓦猫》一书事关手艺,其中涉及古籍修复师、理发师以及陶艺师三个传统匠种,空间跨越三城三地,由南京、香港到昆明,从江南、岭南再至西南,时间跨度则从当代溯至西南联大时期,呈现出多元的叙事风格和气象。
本书的写作源起,自葛亮参与祖父葛康俞教授的著作《据几曾看》手稿的救护工作。葛康俞是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于抗战期间在四川江津凭借记忆完成的专著《据几曾看》至今仍被中国古代书画研究者奉为圭臬。因为祖父受损的手稿,葛亮偶然接触了“古籍修复师”这个行当,并亲自体会了一本书可以被完整修复的全过程。这一经历感染了葛亮,启发他写下“匠传系列”首篇《书匠》。
在此后数年,葛亮深入寻访各地工匠,接连完成《飞发》和《瓦猫》等作品。“匠人系列”小说在杂志刊发后,即跻身“收获文学榜”“十月小说榜”等各大文学榜单,其中《书匠》更入选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题。值得一提的是,葛亮的祖父是葛康俞,太舅公是陈独秀,叔公是邓稼先。
谈及匠人精神,葛亮表示:“我所接触到的他们,会有一种和体态无关的年轻。在神态上,那便是发自内心。其中之一,就是他们仍然保持着丰沛的好奇心。在一些和现代科学分庭抗礼的立场上,他们需要通过老法子解决新问题,从而探索大巧若拙的手段和方式。这其实是带有着某种对传统任性的呵护与捍卫。如我写《书匠》中的老董,不借助仪器,以不断试错的方式,将雍正年间的官刻本复制出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