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部戏的力量 ——评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

©原创 2021-02-25 07:42

编剧余青峰说:“写《大清名相》,不只是为了歌颂古代的一个清官,更想在历史和未来的交会处,为今世注入些许营养剂。”

余青峰的戏,向来有一种人文情怀,落脚当下。即便在他偏爱的历史、文人题材上,《大道行吟》《李清照》《洪昇》等也都是借历史的口吻陈述如今的世相。“戏一定是写给今人看的”,遵照这样的创作初衷,新编黄梅戏《大清名相》已然超越了单纯传记式作品范畴,拥有天生强大的叙事力量。

由安庆市黄梅艺术剧院创排的《大清名相》,自2015年问世以来,迄今已演出数百场。该剧讲述清代名臣张廷玉为整肃贪墨、重振朝纲,已届垂暮之年不惜舍弃官职,让出配享,与贪腐集团斗争到底的故事,是近些年黄梅戏舞台上叫好又叫座的廉政戏典范。

以“六尺巷”典故为蓝本,加以创编的剧目已有多部。“老故事不敢写,因为我们还站在历史的门外”。剧作者从创作伊始就摆明了求新求变的态度,“写一个全新的由六尺巷而生发的故事”。

余青峰坦言,在接受邀约时慎之又慎,直至“令人兴奋的”切入点——张廷玉出现。为此,围绕这位晚晴重臣的人生沉浮,整个主创团队翻阅了近百万字的史料,八易其稿,才有了最终的舞台呈现。

很显然,“六尺巷”典故的主角非张廷玉而是其父张英。剧中唱段“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也出自张英手笔。从情节上看,《大清名相》实际是“六尺巷”故事的承续,而串联前后的线索是在“让”与“不让”抉择面前,两代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大清名相》着重刻画了张廷玉在个体得失时的“让”:晚辈前程,自身官职,家族荣誉,三次退让一次比一次代价沉重,但同腐败势力斗争时却又坚决不让,与典故里单纯的邻里“谦让”相比,该剧如愿以偿地呈现出“似乎更有意味”的内容,跳出了“六尺巷”的叙事空间的单一指向,将笔触延展到了父子宰相历经数朝的历史空间。

剧本创新引发的连动效应,也让黄梅戏这一剧种本体在题材表现领域实现了突破。历史题材原本就深厚,尤其还是涉及整顿吏治、惩治贪腐的正统叙事。而以清新婉约著称的黄梅戏,在处理生活题材时更得心应手。诚然,该剧的创编有它当下的特定意义,但从这部戏也可看出黄梅戏拓宽“戏路”的自觉。

正如主角黄新德老师说的:“为今后以男性为主角的黄梅戏,开拓了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在一惯偏爱女性角色的黄梅戏舞台上确实无先例。同为古装大戏,与该剧形成反观的《徽州女人》,是用一出戏的篇幅来记录女人的一生。传统戏《女驸马》更是让女主人公借助性别伪装,完成中状元、当驸马、救夫婿的身份逆袭。

由此看《大清名相》确有几分借鉴京剧的意味。事实上这或许就是黄梅戏对未来发展的“野心”使然,《大清名相》恰好适时地充当了实践范本。

《大清名相》的主演阵容强大,两大梅花奖得主实力担纲。张廷玉一角更像是为黄新德老师量身订造。他多年的京剧舞台经验积累,在剧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声腔运用上,在保留剧种底色的同时,为配合全戏的正统叙事风格而糅入京剧唱腔,恰到好处;父子二人连夜退礼的情节,以大幅度舞台动作和紧张急促的音乐的运用来外化主人公愤懑、疲惫的内心。这种侧重无声动作,替代有声唱词的方式,是对演员舞台功力的高要求。

《大清名相》全剧六幕,最后一幕又落脚在六尺巷。依然是在孩童的嬉闹声中,皇帝登场,这位当年与张廷玉达成行动默契的执政者,用配享太庙的殊荣来表示对一位汉室老臣忍辱负重的钦佩。

戏曲应该感化人心。编剧余青峰被问及如何看待观众对他作品的评价时说:“观众很感动,这就够了”。确实,《大清名相》带给我们的触动和反思,是一部戏理当具备的力量。   黄凌云


编剧余青峰说:“写《大清名相》,不只是为了歌颂古代的一个清官,更想在历史和未来的交会处,为今世注入些许营养剂。”

余青峰的戏,向来有一种人文情怀,落脚当下。即便在他偏爱的历史、文人题材上,《大道行吟》《李清照》《洪昇》等也都是借历史的口吻陈述如今的世相。“戏一定是写给今人看的”,遵照这样的创作初衷,新编黄梅戏《大清名相》已然超越了单纯传记式作品范畴,拥有天生强大的叙事力量。

由安庆市黄梅艺术剧院创排的《大清名相》,自2015年问世以来,迄今已演出数百场。该剧讲述清代名臣张廷玉为整肃贪墨、重振朝纲,已届垂暮之年不惜舍弃官职,让出配享,与贪腐集团斗争到底的故事,是近些年黄梅戏舞台上叫好又叫座的廉政戏典范。

以“六尺巷”典故为蓝本,加以创编的剧目已有多部。“老故事不敢写,因为我们还站在历史的门外”。剧作者从创作伊始就摆明了求新求变的态度,“写一个全新的由六尺巷而生发的故事”。

余青峰坦言,在接受邀约时慎之又慎,直至“令人兴奋的”切入点——张廷玉出现。为此,围绕这位晚晴重臣的人生沉浮,整个主创团队翻阅了近百万字的史料,八易其稿,才有了最终的舞台呈现。

很显然,“六尺巷”典故的主角非张廷玉而是其父张英。剧中唱段“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也出自张英手笔。从情节上看,《大清名相》实际是“六尺巷”故事的承续,而串联前后的线索是在“让”与“不让”抉择面前,两代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大清名相》着重刻画了张廷玉在个体得失时的“让”:晚辈前程,自身官职,家族荣誉,三次退让一次比一次代价沉重,但同腐败势力斗争时却又坚决不让,与典故里单纯的邻里“谦让”相比,该剧如愿以偿地呈现出“似乎更有意味”的内容,跳出了“六尺巷”的叙事空间的单一指向,将笔触延展到了父子宰相历经数朝的历史空间。

剧本创新引发的连动效应,也让黄梅戏这一剧种本体在题材表现领域实现了突破。历史题材原本就深厚,尤其还是涉及整顿吏治、惩治贪腐的正统叙事。而以清新婉约著称的黄梅戏,在处理生活题材时更得心应手。诚然,该剧的创编有它当下的特定意义,但从这部戏也可看出黄梅戏拓宽“戏路”的自觉。

正如主角黄新德老师说的:“为今后以男性为主角的黄梅戏,开拓了更为宽广的创作空间。”在一惯偏爱女性角色的黄梅戏舞台上确实无先例。同为古装大戏,与该剧形成反观的《徽州女人》,是用一出戏的篇幅来记录女人的一生。传统戏《女驸马》更是让女主人公借助性别伪装,完成中状元、当驸马、救夫婿的身份逆袭。

由此看《大清名相》确有几分借鉴京剧的意味。事实上这或许就是黄梅戏对未来发展的“野心”使然,《大清名相》恰好适时地充当了实践范本。

《大清名相》的主演阵容强大,两大梅花奖得主实力担纲。张廷玉一角更像是为黄新德老师量身订造。他多年的京剧舞台经验积累,在剧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声腔运用上,在保留剧种底色的同时,为配合全戏的正统叙事风格而糅入京剧唱腔,恰到好处;父子二人连夜退礼的情节,以大幅度舞台动作和紧张急促的音乐的运用来外化主人公愤懑、疲惫的内心。这种侧重无声动作,替代有声唱词的方式,是对演员舞台功力的高要求。

《大清名相》全剧六幕,最后一幕又落脚在六尺巷。依然是在孩童的嬉闹声中,皇帝登场,这位当年与张廷玉达成行动默契的执政者,用配享太庙的殊荣来表示对一位汉室老臣忍辱负重的钦佩。

戏曲应该感化人心。编剧余青峰被问及如何看待观众对他作品的评价时说:“观众很感动,这就够了”。确实,《大清名相》带给我们的触动和反思,是一部戏理当具备的力量。   黄凌云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