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 上世纪70年代,在合肥提到书画名家王家琰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因为明教寺的大雄宝殿、天主堂、清真寺等等都有他的字。上周,但做客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特别赞助的徽派时,王家琰去除枝节,没提社会职务、没有旁征博引,就是一个爱上了书法,一辈子就只干这一件事的人。虚岁77的王家琰说,自己爱上这一件事之后,就干了一辈子,他也深深感到,写字写到最后就是写人,而且越写到最后越怕写。王家琰笑言,严嵩、秦桧、蔡京的字再好,也没有人愿意说师承他们。
小时候练字从来没烦过
徽派:王老师名字里的这个“琰”字,就是雕饰的美玉的意思,我还专门查了一下这个字的读音,三声。
王家琰:我和《新安晚报》渊源颇深,1993年创刊号上,就介绍了我的书画作品。关于我的这个琰字,笑话很多。我是搞书法的,写作品的时候落款经常造成误会。不熟悉的认为是“谈”或“淡”。1978年,安徽省图书馆搞书画活动,我也书写了两幅作品参展。展览当天嘉宾有张恺帆、赖少其、萧龙士、孔小瑜等领导和艺术家。我在里面是最年轻的。当时的一位领导也是书法家,他看到我的两幅字后,就和赖少其说这两幅字不错,作者叫王家谈还是叫王家淡?一听这话,赖少其就笑了,他说你问问作者,就把我叫过去,问我叫什么,做什么工作。书画界的朋友以后就经常拿“王家淡”来开玩笑。
徽派:您和书画结缘是一见钟情还是后天培养的?
王家琰:我是寿县人,1943年生,三四岁的时候就看父亲写字。我父亲是个私塾先生,字写得极好。我家兄弟姐妹很多,只有我一人喜欢这个,他们都不爱写字。我觉得爱好就是天生的。一方面我喜欢墨香,另一方面我看到很多书画爱好者来求我父亲墨宝,这一点当时也很吸引我——觉得一个人能把字写好、有人求是件很体面的事情。父亲看我有慧根,便开始手把手教我写字。写影仿,接着就开始临帖,一笔一画。从小他对我写字训练很严格,我的基本功打得很扎实。
徽派:练字应该是很辛苦的,您有没有烦过呢?
王家琰:我从来就没烦过。每次写字,自己感到满意了就特别开心,越写越开心。1951年上小学,那时候已经不怎么提倡写毛笔字了,我是学校里面毛笔字写得最好的学生。那时候学校的老师都有毛笔字基础,语文老师的字写得都非常好。老师批改作业,我每次写过字老师都画好几个圈,同学们都说王家琰字写得好。这么一来,我写字更一发不可收了,更加喜欢上了。爱上写字,就是我一生所干的事业,我的第二生命,我一生时时刻刻离不开毛笔字,几十年来从没间断过。画画是后来的事了。
作品赴日巡展成人生拐点
徽派:书画界的朋友说到王家琰,都说您是一位很传奇的艺术家,而且经历也特别坎坷?
王家琰:没有坎坷,但还是很奇特,起码我在书画上还是比较顺利的。其实我书读得并不多,高中都没读完。当时生活特别困难,就辍学了,1960年我就到手表厂参加工作。填表的时候老厂长一看我字很好,他对我极其信任,说这个小鬼字写得很好,我一上班就留在厂长身边做了秘书。当时宣传主要是写毛笔字,那时候我就派上用场了,厂里给我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给厂里写各种宣传材料,我都是按照练习书法的标准进行的,而不是胡写。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那时候我的字,全合肥市人都知道。
徽派:上世纪70年代是您名声最响亮的年代,那时合肥城里有很多招牌便出自您笔下。明教寺的大雄宝殿、天主堂、清真寺等等都有您的字,而让您一战成名的就是1976年在日本举办的那次展览吧?
王家琰:老诗人严阵跟我交情很深,我那时候喜欢到艺术家家里去串门。1976年三四月吧,有一次我去严阵家玩,他说,最近文化部、对外文委正在组织中国书法到日本展览,让我写一幅字送到文联去。我答应了,就写了鲁迅先生《赠日本友人》这首诗。过了一个多月,文联通知我,作品选到日本去展览了。领导说安徽就选上两个,我和司徒越(孙剑鸣),而且都是寿县人。很快,入选作品就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北九州巡展,这些作品最后都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这次展览对我人生是一个重要的拐点,没有这次展览,我哪有出头之日呢?正好那时候安徽省文物局成立了,我的工作关系就转到了博物馆。
徽派:博物馆的经历,对您个人的提升肯定也非常有帮助?
王家琰:博物馆里文物资料多,是艺术宝库。当时安徽省博物馆有23万件国家文物,书画有两三万件,很多还是国家一级文物。书画库房一般人是不给随便进的,但管理库房的人对我还是网开一面。我因此有机会看到了大量的古人墨迹。书画家看古人墨迹,这很重要,用笔用墨得看真迹才能看到,不会失真。看印刷品是不行的。博物馆还有很多的好处,有大量碑帖,这个可以借出来,自己喜欢的就临摹。
书法包含着一个人的修养
徽派:您当年也和很多书法大家有过交流?
王家琰:这个非常重要。当时要搞“安徽文房四宝陈列”,安徽省博物馆牵头,派我去到全国各大代表性博物馆征集借调文房四宝。为配合文房四宝展览,还要向全国大书画家征集作品。北京李可染、吴作人、启功,上海谢稚柳夫妇等,南京是林散之、亚明,这些艺术家我都接触了,这对我人生影响太大了。他们就是我的老师,还写字送我。大师们现场创作书画,我在那观摩。这些都是给我补课,比一般上大学厉害。
徽派:和这些书画大师打交道,您觉得在他们看来书法之道是什么。您理解的道在哪儿?
王家琰:书法之道,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含着一个人的修养,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好字。光是使劲练不行的。看一个人能不能写好字,看握笔的姿势,要有笔性,要有这种艺术天赋。书法的要求高,还要多读书,要有文化修养。黄宾虹见到林散之,跟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对书画家的最高要求。书画艺术表现一个人的气质修养是全方位的。
心正笔正。心里有邪念,字写得也不行。写到最后就是写人。严嵩秦桧都是状元出身,蔡京的字也很好,“苏黄米蔡”的“蔡”本来是指蔡京,就是因为他人品不行才换成蔡襄。都讲秦桧字写得好,但秦桧的字再好,你好意思说你是学秦桧的么?那你的格调就一扫而光了。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蒋楠楠/文 薛重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