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祖克慰的《观鸟笔记》,是一部以观鸟、爱鸟、写鸟为主题的纪实性散文集,他以家乡为原点,让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鸟跃然纸上。
读罢《观鸟笔记》,一颗蛰伏已久的心遽然有了飞的感觉。诚然,鸟是自由的,天空,大地,森林,河流,湖泊,沼泽,村庄,甚至城市,鸟的踪迹无处不在,鸟是大地最美的精灵,是乡村的歌者,也是城市的音符。
我所在的小区,树木茂盛,天刚亮,鸟儿就在窗外唧唧喳喳地叫着,多数是麻雀,麻雀胆大,从来不避讳行人;偶尔听到几只斑鸠的叫声,心里就咯噔一下,这种乡下的鸟,居然也迁徙到了喧嚣的城市,融入光怪陆离的生活,这是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还是鸟的领地受到人类的侵扰越来越逼仄?我不得而知。
我知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不能没有鸟兽虫鱼,鸟在天空中飞翔,天空就辽阔起来;鸟在大地上跳跃,大地就生动起来;鸟在山林中鸣叫,山林就活跃起来;鸟在村庄中筑巢,村庄就热闹起来。
与鸟结缘,是一种造化。
日月流转,与大自然休戚与共的,是一群又一群的鸟。
在老家的菜园地东端,是一片丛生的低矮园竹林,那是鸟的家园。当春的脚步刚刚跨过冬的门槛,成群结队的黑山雀,还有画眉、黄鹂,至少十几种鸟,就在竹丛中折腾起来,那是春的策源地,是大地的舞台,那些悦耳动听的鸟鸣,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冬天,村庄躁动起来,万物丰盈起来。有贪吃的鸟儿啄食菜园里的种子和菜叶,有人驱赶,有人说,把这片竹林砍了吧。白胡子爷爷说,孩子们,这是鸟的家,留着吧,家在,鸟在;鸟在,村庄就在,祖宗的血脉就在。
鸟与村庄,村庄与鸟,就这样相互依偎,相互取暖,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正如作家韩华仁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在以村庄为落脚点的农耕生活中,有些鸟也是村庄的住户。在人与鸟的长久接触中,鸟已成为农耕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灵性意象;鸟也作为一个传神的符号,融入了传统的文化之中。”
在我生活的海河之畔,遍布沼泽,芦苇丛生,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俨然水鸟的天堂,“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唐·林逋)一汪水沼,一蓬芦苇,鸟鸣入耳,鹭鸶跳跃,一幅活生生的芦苇图,让一个个书斋之人,丢了书卷之气,接近于地气,接近于乡土。然而,我非书生,并未完全蜕去农夫的本色,直面一大片起伏摇曳的芦苇,我端详、瞭望、倾听,在这茂密的芦苇中,究竟藏着多少生命的密码?水鸟、鹭鸶、斑鸠、田鸡、田鼠、野鸭子……这些彻头彻尾的生灵们,自由自在地觅食、嬉戏、逍遥。蔚蓝的天空下,乌鸫盘旋,黑鸦鸦的意象,夹在古诗词发黄的纸页中;喜鹊一天天多起来,在树枝上,在原野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我是什么呢?一个过客,一根思想的芦苇,杵在烟火袅袅的人间。
以至于,这么多年,那片竹林仍蓊蓊郁郁,那些鸟鸣,回荡在我异乡的天空,仿如天籁。
以至于,行走天涯,对于捕鸟者,对于提笼遛鸟的人,我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和厌恶。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天空,大地,阳光,空气,山川草木,鸟语虫鸣,才是我们肉体和精神的源头,溯源而上,我愿做一个回归自然的人,一个悲悯万物的人。
人与鸟,人与自然万物的命运是相生相伴、密不可分的。鸟的轻灵、神秘与存在,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完美呈现。因为鸟,我们的生活花香鸟语,我们的地球生机盎然。有鸟的世界是多元的、美丽的、幸福的;无鸟的生活,是枯燥的,是人类的原罪和悲哀,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人类活动范畴的拓展和延伸,整个地球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大气、海洋、山川、河湖、土壤、生物等等,而鸟的生存状况愈加令人堪忧,肆无忌惮地侵占鸟的领地、滥捕滥杀鸟类等丑恶现象时有发生,保护鸟类,关爱鸟类,拯救濒危鸟类,把鸟与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自身做起,做一个爱鸟、护鸟之人,在倡导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今天,尤为重要,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祖克慰在《观鸟笔记》中悉心描绘的鸟的世界,趣味横生,意象纷呈,五花八门的鸟,让我们走进鸟的世界、鸟的内心、鸟的乐园。书中不仅有我们司空见惯的鸟,更多的是诸如清丽淡雅的绣眼,空谷丽音的靛颏,鸣歌共舞的云雀,行摇飞鸣的鹡鸰,双双飞翼的金翅雀等等,它们或羽翼丰满,毛色绚烂;或叫声婉转,音色甜美;或凌空飞翔,飞行自如……一个五彩斑斓的鸟的王国,让人眼花缭乱、眼界大开,让每一个阅读者受益匪浅,回味悠长。
把一只只的鸟写得如此生动、逼真,源于作者有一颗火热的爱鸟之心,有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祖克慰的《观鸟笔记》,既是一次心灵的观照与回归,也是一次鸟类知识科普,文本中描摹鸟的形体、习性与姿态,细腻入微,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从《观鸟笔记》中回归现实,请记住嵇康的话吧,“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从羁如鸟笼的生活中抽身而出,打开天窗听鸟鸣,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绿意葱茏的人。
与鸟为邻,这是《观鸟笔记》给我的最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