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朵花开的时间,我要在青石板的小路上追你……
寿州,当我落入你的怀抱时,我爱你的心也植根在了这里!我相信,无论是沧海桑田,还是千年岁月,都阻止不了我神游你的步伐。古城,你告诉我,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迷,你又藏了多少历史未知的故事?
带着追问,带着一份痴迷,带着梦的萦绕,我穿越你的脉搏,你的枝叶,你的思绪,走近你的深处……
小城旧有三街六巷七十二拐头之说,每一巷,每一拐,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与传说。时光飞逝,小城古巷也在发生着变化。昔日孩童,岁月将他们进行了锻造,成了而今巷旁的白发老人。沧桑也刻进了石阶里,写在了砖墙上。如果把古城历史比喻成一棵大树,每一个小巷就是这棵树上的枝条,每一个家庭便是这枝条上长出来的叶子,叶子上写着城和我们的故事。也许因为时光的远去、循迹、消逝,才使我们有更多的怀念、追思、遥想。
古城里,有一个以姓氏命名的袁家巷,巷子很短,也很窄,西边通往北街,东连仓巷。走进去,时光会慢下来,你心里的杂念也将被清空,又会装满诗意,当你慢慢品味时,就会走进时光深处……巷子里的地面仍保留着青石板,刻有深深的车痕。袁姓人家,祖辈来自城南梨树的袁圩村,那里有袁家老坟,是明朝开国元勋袁洪祖辈的墓。后袁洪之子成了永乐皇帝的驸马,衣锦还乡,每年正月十六携手公主回乡祭祖,袁圩的后人也来到小巷居住。古时巷里有井,井上立一墙,墙里一眼,墙外一眼,里外可同时打水,称为两眼井。走在这里,眼前便浮现旧时的人们,挑着水桶,挎着竹篮,在井边打水、洗衣……多少个清晨,多少个傍晚,时光悠悠,春来冬去,没有浮华,没有富丽,平淡生活,美好亦此!
宋代苏轼经过古城,有诗曰:“平淮忽迷天远近,…寿州已见白石塔”。古代,塔是一个城的象征,诗人乘坐淮河里的一叶扁舟,远远地看到塔尖,便知道城池的方位。塔南有一小巷名曰白帝巷,走进小巷,会一睹石的丰彩。一面南墙之上,拼装了饱经沧桑的石头,形状不同,色彩各异,印痕多姿,都集中在相同的岁月里,静静地说着沧桑与坎坷。古城风情,如秋的色彩,缤纷万种;小城文化,又如这石上的斑纹,积淀丰富。每一方石头都是时光里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镶嵌在墙里,把厚重藏在纹路里,把鲜活留在小草的生命里,把希冀染成绿色后,又渐渐缤纷!
每个小巷,都有古井,千百年来,滋养着古城一方百姓的生息,比如南过驿巷里的三眼井,臊泥塘巷里的十八罗汉井,钱李巷里的袁家井……
星移斗转,草木枯荣,岁月悠悠,在外的游子可以常回家看看,品味古巷乡愁。清真寺巷的绿豆园、油果子、糖糕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北大街的油馍、小刀面依然可口,楼巷里的粉丝豆腐脑会留住你的思念,走街串巷,思绪会像一把穿行于千年历史的飞梭,会让人想起戴望舒笔下的文字: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啊,想起这曾经邂逅的小巷,回荡着记忆,丰满了美好时光,穿越历史的城河,有别样的美好。
光阴在石板上流转,小巷深处,有迎春花垂下花朵与你相望,有爬满蔷薇花的芬芳与你致意,有紫藤编织的花衣与你相遇。夕阳里,庭院深深,飘出炊烟袅袅,那是家的味道,星光微露,飞扬着邻家女孩轻柔的歌声。想起李白“寿阳信天险”,“遥阻八公山”的诗句,想起王安石、苏轼、欧阳修、刘禹锡等文人雅士们来到古城做客。走过街巷,穿越千年时光,那些文字如风般展现于脑海,那往昔,那容颜,那诗句都已如花盛开,灿烂了古城的风姿内涵。
古城的小巷风情万种,也注满了人间烟火。清晨的日光打在小巷路上,清新飘逸的微风牵手着一天的开始。卖豆腐的老汉一路高歌,把白白嫩嫩的温柔送到每一个门前。夏天,老人们搬来木凳坐在巷边,摇着蒲扇,话着家常。信步走在秋色里,时光漫漫,巷子里染上秋光。路边,片片落叶正用枯黄的眼光看着你,正用变红的心茎围绕着你,此时的你,在这美好的古城,任时光老去,让思维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