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喜欢读书。不过那时候,家里经济困难,物资奇缺,没什么书可读。在书籍贫乏的环境中,如果偶得连环画等图文并茂的小书,不能不说是一种幸事。有时一人看,手不释卷,晚上就靠煤油灯照明,偶尔也用蜡烛。当时的我,如饥似渴埋头于书中,贪婪地阅读,将身心融入到紧张激烈有矛盾的故事情节中;有时喜欢和小伙伴头挨头聚在一起看,边看边议论,争吵得不亦乐乎。那些有趣的书中情节,给了我无限的乐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
到了初中,给我精神滋养的,是一本薄薄的《唐诗三百首》。当时,姐姐从老师那里借来这本书,我看见后,便哼哼唧唧地索要。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姐姐答应给我看,但约法三章:一不准涂画,二不许折页,三读前要洗手。我如获至宝,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每天捧着书边看边背诵。那时我还不能准确理解每首诗的含义和写作背景,只是囫囵吞枣凭着感觉去读去背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在我年少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很多年以后,尤其是到了军校以后,我有了大量时间可以到图书馆阅读,所读的书的题材也越来越广,如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经典名著《红与黑》《呼啸山庄》《三个火枪手》,传记类小说《忏悔录》《海伦·凯勒自传》等。印象深刻的是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中人物的自尊、自信、自强,还有那纯洁而平凡的爱,给了我心灵的震动,读后令人荡气回肠。我贪婪地阅读着,这给我精神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我的灵魂开始在另一个世界里游荡。
近年,我读书,都是随缘而读。读史使人明智,“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因此我买了《读史有智慧》,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钥匙;读诗使人灵秀,我喜欢在诗词歌赋里领略上官仪的风韵,感受陈子昂的风骨,品味王维的禅趣,欣赏孟浩然的画意,惊叹李白杜甫的伟大,体验柳永周邦彦的风流……
我仿佛身临其境,和李商隐一起“一寸相思一寸灰”,和杜牧一起“菊花须插满头归”,还和苏东坡一起“一蓑烟雨任平生”。沉浸唐宋盛世中,我认真感受诗人词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细腻,体验他们的深沉和洒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在阅读中得到激励,沉淀思想,学会释然,也修炼了一颗更加坚定的心。正如《上学记》中所说:“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一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二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回首往事,感慨万端。阅读不仅让我成长,还让我的内心充满感慨和喜悦。人生的残酷,在于一路上很少甚或没有人相伴,幸好有书籍陪伴,让我勇敢不孤单。念及此,我对阅读便又多了几分亲昵和依赖。
无论是新书初读还是旧书重读,不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读物,从经典名著到当代文学作品,从社会科学到人文艺术,在每一本书籍中,都有一份珍贵的智慧与体验在等待我去发现。开卷皆有益,每一次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新鲜体验和宝贵收获,阅读丰富了我的视野,开拓了我的思路。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阅读,阅的是生活,读的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