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章佳斌:宝宝吃,宝宝吃…… 

©原创 2023-03-31 17:45

几丝轻风吹拂着河边杨柳,掠过树下葱郁的小草,不时给人送上阵阵翻滚的热浪。河中结伴而行的小鱼,在水草中悠闲地追逐着。烈日下河面的热风和直射的阳光,给水中的鱼儿送上了无声的伴奏。

要不是急着去看外孙,中年汉子实在不忍心打扰这群可爱的鱼儿,赤脚踏进河中的瞬间,鱼儿便飞快地向前奔去……骄阳似火的七月,刚出河水的光脚板,走过细细的流沙,脚底有种火辣辣的感觉。中年汉子加快了步伐,将脚在河边青草上擦了擦便穿上鞋,继续他的行程。

走过流沙河,很快就上了弯弯的田埂,看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汉子摘下头顶的草帽,取下系在腰间的毛巾,在稻田边上的小水塘中洗去了脸上的汗水……

“亲家,孩子怎么瘦得皮包骨啦?”

“没办法,从马鞍山到太湖,孩子生病几个月没好。段家龙药婆说,他要禁油盐。”

这里再现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个盛夏七月,发生在安徽省太湖县太平公社章大生产队的一场对话。提问者是我外公,答话的是我爷爷,那时他们都才刚过50岁。爷爷1969年、外公1988年分别去了天堂。

我尚未记事时发生的事,母亲和家人在我面前讲过多次。听母亲说,我刚刚一岁就会走路。

“男走辛苦呀!”在长辈的思维中,男孩走路早,长大后人生之路一定很艰辛。不到一岁时,父母将我从老家太湖县农村带到马鞍山生活了一阵,那时父亲在马鞍山钢铁公司医院上班。在马鞍山的日子里,我由于消化不良导致厌食,大病了一场。在医院住了两个月,因为手腕血管太细,打点滴只好从头顶上挂。病情刚刚好转,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爷爷来信催我们母子,将户口迁回老家参加分田。谁知我回老家后,病情又加重了,家里四处求医问药。当时有一个叫段家龙的村子中,有位药婆会点医术,附近农村不少人都找她治病、寻药方,让我“禁油盐”便是段家龙药婆的医嘱。

“亲家,别全信药婆的。这孩子瘦成这样,不能再禁油啦!”返回时,外公将我“抢”走了。

我们两家虽都属于太湖县,但风土人情、处世方法各有千秋。我家紧邻宿松县,外公家靠着望江县;我们说话带宿松腔,外公家说话太湖味中夹着望江口音。我家离外公家有20多公里,那时全靠两条腿走路。母亲告诉我,那次外公是用稻箩将我挑到他家去的(两只稻箩中一头坐着我、一头放几块砖)。外公将我挑回家的当天下午,生产队的男女老少,正在一口刚刚彻底干涸的水塘中抓鱼、挖泥鳅。外公把我送回家,拎上一只木制小水桶便赶了过去,此时的水塘捡鱼已近尾声,他抬眼望了望,泥塘中虽已无鱼可捡,还是朝泥塘中心走去。谁知刚下泥塘走了几步,他的脚底下就踩上了“一团肉乎乎的移动物体”,经验告诉他这应该是一只团鱼(中华鳖,我们乡下叫团鱼)。他立即弯下身去,将手插到脚底,用两个手指夹住团鱼的尾巴两侧,迅速从脚底抓出团鱼放进水桶中。

“一只、两只、三只……”

“太厉害啦。我怕被团鱼咬,踩到了也不敢抓。”不少已上岸准备回家的村民,也纷纷将目光再次转移到泥塘中,在送上赞许的同时,也自愧不如。

“抓紧把这只炖上,另外那十四只先养养,慢慢吃。”当天晚上外公就让我喝上了新鲜的团鱼汤。这之后的十多天中,清炖、清蒸、水煮、红烧……外公将团鱼的各种做法全给用了。

“吃团鱼啦!”

外公家几乎天天都有不少乡邻来串门,见我这么喜欢吃团鱼,也常常逗我,假装要与我分食。“宝宝吃,宝宝吃!”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也会用小孩子特有的语言回答。

“我外孙真喜欢吃团鱼,一顿吃两小竹筒。”外公逢人便夸我,自信中透着喜悦与厚爱。

“亲家,小孙子胖了、胖了,这小脸胖的……”到外公家住了半个月,想念孙子的爷爷,赶到外公家见到我时,笑得合不拢嘴。

“宝宝,妈妈都不认识你啦……”爷爷将我接回家后,刚进家门我就扑进了母亲的怀中。

“宝宝吃,宝宝吃……”长大后,每当去外公家拜年、串门时,亲戚们见面总会向我讲述那段吃团鱼的往事,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讲述中透着亲情和大爱。

斯人已去,念此茫茫。爷爷和外公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留下的那份亲情和特别的爱,却永远留在了后人的记忆中,值得珍惜、值得怀念!


几丝轻风吹拂着河边杨柳,掠过树下葱郁的小草,不时给人送上阵阵翻滚的热浪。河中结伴而行的小鱼,在水草中悠闲地追逐着。烈日下河面的热风和直射的阳光,给水中的鱼儿送上了无声的伴奏。

要不是急着去看外孙,中年汉子实在不忍心打扰这群可爱的鱼儿,赤脚踏进河中的瞬间,鱼儿便飞快地向前奔去……骄阳似火的七月,刚出河水的光脚板,走过细细的流沙,脚底有种火辣辣的感觉。中年汉子加快了步伐,将脚在河边青草上擦了擦便穿上鞋,继续他的行程。

走过流沙河,很快就上了弯弯的田埂,看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汉子摘下头顶的草帽,取下系在腰间的毛巾,在稻田边上的小水塘中洗去了脸上的汗水……

“亲家,孩子怎么瘦得皮包骨啦?”

“没办法,从马鞍山到太湖,孩子生病几个月没好。段家龙药婆说,他要禁油盐。”

这里再现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个盛夏七月,发生在安徽省太湖县太平公社章大生产队的一场对话。提问者是我外公,答话的是我爷爷,那时他们都才刚过50岁。爷爷1969年、外公1988年分别去了天堂。

我尚未记事时发生的事,母亲和家人在我面前讲过多次。听母亲说,我刚刚一岁就会走路。

“男走辛苦呀!”在长辈的思维中,男孩走路早,长大后人生之路一定很艰辛。不到一岁时,父母将我从老家太湖县农村带到马鞍山生活了一阵,那时父亲在马鞍山钢铁公司医院上班。在马鞍山的日子里,我由于消化不良导致厌食,大病了一场。在医院住了两个月,因为手腕血管太细,打点滴只好从头顶上挂。病情刚刚好转,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爷爷来信催我们母子,将户口迁回老家参加分田。谁知我回老家后,病情又加重了,家里四处求医问药。当时有一个叫段家龙的村子中,有位药婆会点医术,附近农村不少人都找她治病、寻药方,让我“禁油盐”便是段家龙药婆的医嘱。

“亲家,别全信药婆的。这孩子瘦成这样,不能再禁油啦!”返回时,外公将我“抢”走了。

我们两家虽都属于太湖县,但风土人情、处世方法各有千秋。我家紧邻宿松县,外公家靠着望江县;我们说话带宿松腔,外公家说话太湖味中夹着望江口音。我家离外公家有20多公里,那时全靠两条腿走路。母亲告诉我,那次外公是用稻箩将我挑到他家去的(两只稻箩中一头坐着我、一头放几块砖)。外公将我挑回家的当天下午,生产队的男女老少,正在一口刚刚彻底干涸的水塘中抓鱼、挖泥鳅。外公把我送回家,拎上一只木制小水桶便赶了过去,此时的水塘捡鱼已近尾声,他抬眼望了望,泥塘中虽已无鱼可捡,还是朝泥塘中心走去。谁知刚下泥塘走了几步,他的脚底下就踩上了“一团肉乎乎的移动物体”,经验告诉他这应该是一只团鱼(中华鳖,我们乡下叫团鱼)。他立即弯下身去,将手插到脚底,用两个手指夹住团鱼的尾巴两侧,迅速从脚底抓出团鱼放进水桶中。

“一只、两只、三只……”

“太厉害啦。我怕被团鱼咬,踩到了也不敢抓。”不少已上岸准备回家的村民,也纷纷将目光再次转移到泥塘中,在送上赞许的同时,也自愧不如。

“抓紧把这只炖上,另外那十四只先养养,慢慢吃。”当天晚上外公就让我喝上了新鲜的团鱼汤。这之后的十多天中,清炖、清蒸、水煮、红烧……外公将团鱼的各种做法全给用了。

“吃团鱼啦!”

外公家几乎天天都有不少乡邻来串门,见我这么喜欢吃团鱼,也常常逗我,假装要与我分食。“宝宝吃,宝宝吃!”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也会用小孩子特有的语言回答。

“我外孙真喜欢吃团鱼,一顿吃两小竹筒。”外公逢人便夸我,自信中透着喜悦与厚爱。

“亲家,小孙子胖了、胖了,这小脸胖的……”到外公家住了半个月,想念孙子的爷爷,赶到外公家见到我时,笑得合不拢嘴。

“宝宝,妈妈都不认识你啦……”爷爷将我接回家后,刚进家门我就扑进了母亲的怀中。

“宝宝吃,宝宝吃……”长大后,每当去外公家拜年、串门时,亲戚们见面总会向我讲述那段吃团鱼的往事,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讲述中透着亲情和大爱。

斯人已去,念此茫茫。爷爷和外公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留下的那份亲情和特别的爱,却永远留在了后人的记忆中,值得珍惜、值得怀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