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万物生,柳树急不可待地吐出毛茸茸的嫩芽,杏花,桃花,海棠跟着次第开放,公园里的人气,一日日多起来。
春色喜人,天空中不时出现的一只只彩蝶,也赶来凑热闹。虽然,一年四季都可以放风筝,但好像只有在春天里,才最应景。天空中的风筝和大地上的繁花,互为辉映,是要把一个春天推到极致。
春日里,我经常去附近的公园遛弯,每每看到大人带着小孩在草地上放风筝,便会迈不动步子。观看放风筝,真是一件开心的事。你看手牵风筝线的,笑张着嘴,奔跑;围观的人,眯着眼,跟着乐;路过的人,昂着头看,走远了,还在频频回首。把风筝放上天空带来的快活劲,能感染一圈子人。
我劝一位投资失败整天闭门不出的朋友,与其憋在家中郁闷,不如趁着春光明媚出去走走,或去公园观看放风筝。半月后,这位朋友打来电话,说前几日去公园转悠,看见卖风筝的,上前挑选了一只黑色的苍鹰,来回折腾了半天,奔跑出一身汗,终于把这只鹰放飞到天上。这几日,他睡过午觉,就去公园放风筝,可能是运动带来的疲乏,连续失眠几个月的他,竟然可以睡个整觉了。我听了,甚是欣慰。
风筝在古代,不单单是为了取乐,还有一个目的,叫“放晦气”。《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黛玉不慎将一只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了,命丫鬟去找回来。李纨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么一乐,所以也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黛玉平日里多愁善感,是个药包子,众女眷劝她放风筝把晦气放了,寄希望能将她的病根儿带走。
还有人放风筝,把心中烦恼写在风筝上,让它随风筝飞上天,认为这样心中的烦恼就会随风而去;更有人想借助放风筝,寄期望上天带来好运。明代大文人徐渭,晚年穷困潦倒,日常生活靠卖画为生,“风鸢”是他晚年绘画创作的重要题材,他画了大量的《风鸢图》,每一幅画都有题诗,至今保存的还有30首左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通过这首诗,可见徐渭对风筝,寄予了多么大的厚望。
我曾在公园的梅树林,捡到一只蝴蝶形状的风筝,上面写着:“某某某,我爱你,一生一世。”我拿着这个风筝四下寻找,不见人影,又坐等了好一会儿,还是不见有人来寻。想了想,不禁哑然失笑,觉得自己真是傻。这只风筝,应该是一个男孩对心上人的宣誓。
风筝在古代,还曾被作为军中重要工具救过急。南朝时期梁太清三年,侯景举兵叛乱,将梁武帝萧衍围困于梁都建康(今南京)的核心台城,内外断绝,期望援军。羊车儿献计制作纸鸦,把武帝诏令藏在其中。当时的太子萧纲(后为简文帝)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纸鸦向外求援。叛军以为放飞的纸鸦是巫术,将其射落。不久台城遭攻破,武帝被囚,梁朝由此开始衰亡。
在公园里,我时常看到几位六七十岁的大爷结伴在草坪上放风筝,他们一来就是大半天时间。我好奇几位老人这个年龄了,还痴迷于童年时的娱乐。一位老人解释说,放风筝不但是为了娱乐,还可强身健体呢,对颈椎、血压大有益处,他的颈椎就是放风筝放好的。老人的观点,无从考证,但我知道放风筝肯定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每天处于繁花绿树中,仰望天上游弋的彩蝶,心情怎能不好,大好的心情,自然会带来健康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