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方成龙:为善良的心灵礼赞——读汪曾祺作品有感

©原创 2023-02-27 16:34

一代文学大师汪曾祺离世已有二十余年,但他的作品依然活在人们心中,而且大有越来越旺、历久弥香之势。近几年他的全集出版、分类作品再选编以及众多“汪迷”读书活动等等,百花涌动,络绎不绝,就是一种佐证。 

他的作品为什么会有如此气象?我想最为突出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坚持为善良的心灵礼赞。 

我们捧读汪先生作品,都会为其贯穿主题的纯美善良意境所感怀,也难以释怀。他的小说从《受戒》《大淖记事》到《岁寒三友》,都是如此。在《受戒》里,他所塑造的明子和小英子拥有天然童真的善良本性,淋漓尽致的纯真爱意直达读者的心底;有代表作之称的《大淖记事》更是把善良本性放置于文眼上,展现了巧云、十一子在那个年代虽摆脱不了苦难命运,但仍有着善良本色,讴歌了人性大爱之美,令人读后慨然赞叹。他的散文《跑警报》《名优逸事》《葡萄月令》等等充满着生活情趣,而其背后所支撑所传递的也是善良本性。“童眼看世界”,这既契合又填充了今日人们心间所困惑所期待所寻觅的情牵意绪,我想这是汪先生作品广受喜爱、依然红火的主要原因。 

汪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有这种“文气”,我想一方面归功于他个人生活体验的沉淀。从他七十七年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履历中可以看出,虽然有波折,但总体趋向顺畅平和。他一九二○年出生在相对繁荣的大运河驿站高邮,少儿上私塾,后读初中高中,又上大学,游走上海、北京等,这在那个年代是众多人可望而不可求的。特别是儿时尚好的家境、地域环境,给他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他所接触的也大都是包裹着善意的东西,这些氤氲了他的启蒙,普惠了他的率性,也在他心中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以至存有“人本善”的思维取向;另一方面是受老师言传身教的诱导启迪,孕育了他为善良而歌的土壤。他在散文《师恩母爱》一文中记述了当年王文英老师教唱儿歌的情景:“剧情很简单,音乐曲调也很简单,但是感情却很丰富,麻雀母女之情,小孩的善良仁爱,都在小朋友的心灵中留下深刻长久的影响。”沈从文老师对他的影响更是巨大,不仅为他传授了写作技法,而且其作品所追寻的善良纯洁意境也深深影响着汪先生的写作,还有沈先生天真善良的为人为事态度,都影响着汪先生的文笔和行事风格。汪先生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说:“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倒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 

此外,西方文学也为汪先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汪先生所喜爱的屠格涅夫、阿索林、伍尔芙等著名作家,大都倡导和践行表现人性善良的主题,这对汪先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的视角,描写了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和劳动人民的酸甜苦辣,既充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讴歌劳动人民的智慧、淳朴和善良。汪先生在《我的创作生涯》一文中说,他一九三八年去乡下避难,只带了两本书:“一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本《沈从文选集》,我就反反复复地看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对我后来的写作,影响极大。”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要有益于世道人心》)这应是汪先生坚持为善良的心灵礼赞的初衷和追寻所在,也是今日人们所需学习吸纳的。


一代文学大师汪曾祺离世已有二十余年,但他的作品依然活在人们心中,而且大有越来越旺、历久弥香之势。近几年他的全集出版、分类作品再选编以及众多“汪迷”读书活动等等,百花涌动,络绎不绝,就是一种佐证。 

他的作品为什么会有如此气象?我想最为突出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坚持为善良的心灵礼赞。 

我们捧读汪先生作品,都会为其贯穿主题的纯美善良意境所感怀,也难以释怀。他的小说从《受戒》《大淖记事》到《岁寒三友》,都是如此。在《受戒》里,他所塑造的明子和小英子拥有天然童真的善良本性,淋漓尽致的纯真爱意直达读者的心底;有代表作之称的《大淖记事》更是把善良本性放置于文眼上,展现了巧云、十一子在那个年代虽摆脱不了苦难命运,但仍有着善良本色,讴歌了人性大爱之美,令人读后慨然赞叹。他的散文《跑警报》《名优逸事》《葡萄月令》等等充满着生活情趣,而其背后所支撑所传递的也是善良本性。“童眼看世界”,这既契合又填充了今日人们心间所困惑所期待所寻觅的情牵意绪,我想这是汪先生作品广受喜爱、依然红火的主要原因。 

汪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有这种“文气”,我想一方面归功于他个人生活体验的沉淀。从他七十七年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履历中可以看出,虽然有波折,但总体趋向顺畅平和。他一九二○年出生在相对繁荣的大运河驿站高邮,少儿上私塾,后读初中高中,又上大学,游走上海、北京等,这在那个年代是众多人可望而不可求的。特别是儿时尚好的家境、地域环境,给他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他所接触的也大都是包裹着善意的东西,这些氤氲了他的启蒙,普惠了他的率性,也在他心中播下了善良的种子,以至存有“人本善”的思维取向;另一方面是受老师言传身教的诱导启迪,孕育了他为善良而歌的土壤。他在散文《师恩母爱》一文中记述了当年王文英老师教唱儿歌的情景:“剧情很简单,音乐曲调也很简单,但是感情却很丰富,麻雀母女之情,小孩的善良仁爱,都在小朋友的心灵中留下深刻长久的影响。”沈从文老师对他的影响更是巨大,不仅为他传授了写作技法,而且其作品所追寻的善良纯洁意境也深深影响着汪先生的写作,还有沈先生天真善良的为人为事态度,都影响着汪先生的文笔和行事风格。汪先生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说:“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倒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 

此外,西方文学也为汪先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汪先生所喜爱的屠格涅夫、阿索林、伍尔芙等著名作家,大都倡导和践行表现人性善良的主题,这对汪先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的视角,描写了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和劳动人民的酸甜苦辣,既充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讴歌劳动人民的智慧、淳朴和善良。汪先生在《我的创作生涯》一文中说,他一九三八年去乡下避难,只带了两本书:“一本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一本《沈从文选集》,我就反反复复地看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对我后来的写作,影响极大。”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要有益于世道人心》)这应是汪先生坚持为善良的心灵礼赞的初衷和追寻所在,也是今日人们所需学习吸纳的。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