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汤盛杰:醉翁文化的内涵及其文化史意义

2023-02-23 17:16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研究地方文化。为了宣传本土的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政府、高校包括普通文学爱好者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每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不同,所导向的研究方向自然不同。我们必须找到一座城市的核心精神,然后再来分析地方文化的深刻意义。本文谨以欧阳修为例,探索醉翁文化的产生、内涵及其影响。

一、滁州的寓贤文化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我们必然要顺着这个脉络来研究。有些地方产生了很多本土的作家、学者,当然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但是还有些地方,本地产生的大家很少,但是偏偏走过了很多大家,滁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用地方文化研究的术语来说,滁州文化是典型的流寓文化或者寓贤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知到,滁州的历史、文学等等文化史的面相是靠寓贤们的足迹所串联成的文化史。宋代有欧阳修,于是就有了景欧文化,明代有王阳明,所以就有了崇王文化。这是两个文化史旋涡的中心,由此产生的巨大的文化影响力与文化共振,使得滁州的文化成为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体系。

丰乐亭自宋代以来历朝都祭祀为滁州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先贤。最著名的是“九贤祠”,包括唐代刺史韩思复、韦应物、李德裕、李幼卿、李绅以及宋代知州王禹偁、欧阳修、张方平、曾肇。这九位先贤后多成为朝廷重臣,大大加深了滁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力。即使如韦应物一般在朝廷上并不得志者,因为他特殊的文学才能和他所创作的《滁州西涧》,其影响力已然超越前者而成为当之无愧的滁州文化品牌。

经过时光的淘洗,九位先贤在后代的影响发生了变化,九贤最终变成“二贤”即欧阳修、王禹偁。明清时期,欧阳修一枝独秀,成为滁州文化史的灵魂,于是便有了“醉翁文化”。

二、醉翁文化的内涵

我们都知道,欧阳修是北宋开一代风气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所独撰的《新五代史》是唐以来唯一一部私修正史,他所编纂的《集古录》成了金石学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

然而在学术史方面这许多的光环仍不足以涵盖欧阳修的成就,他之所以伟大,从更宏大的视野来审视,则在于他对中国文化史至深且远的影响力。庆历五年(1045)秋天,欧阳修因庆历新政失败被贬滁州知州,从此滁州文化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欧阳修在滁期间创作了约64首诗,60篇文章,为滁州文化贡献巨大,我们也可因此能够从这些诗文中窥见欧公的风貌。在滁两年多,那个指点江山的欧阳大人渐行渐远,在山水之间激扬文字的醉翁却获得了新生。苏东坡在《次韵王滁州见寄》一诗中说:“教得滁人解吟咏,至今里巷嘲轻肥”。欧阳修来滁前,滁州是文化沙地,经过欧阳修的教化,才有了滁州的文化。换言之,自从有了欧阳修,滁州文化史才真正进入了中国文化史的大潮流中。欧阳修不仅是滁州文化史的高峰,也是滁州文化史的创造者。

以往很多学者讨论醉翁文化的内涵,往往集中在“醉”上。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有“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离滁之际又有《别滁》诗谓:“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似乎“醉”才是核心所在,其实不然。醉翁之称号独属滁州,醉翁文化也是欧阳修在滁期间所产生的文化。

“盛游西洛方年少,晚落南谯号醉翁。白首归来玉堂署,君王殿后见鞓红。”这首诗写于嘉祐四年的春天,诗的前三句概括了欧阳修完整的生命历程。洛阳时期的欧阳修神采飞扬、意兴勃发,那是青春年少的生命盛年;被贬至滁州“醉翁”,不到四十,正是人生的壮年,“名虽为翁实少年”;“白首归来玉堂署”,经过漫长的贬官岁月和两年守母丧期满,重归京城,他已是真正的老翁了。夷陵和滁州期间的欧阳修,虽“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其实“意气尚在”,他对天下大势、世态人情的生命感悟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和强烈,这是一个潜藏着深层忧患与愤慨的“清醒的”醉翁。以称号来说,欧阳修在洛阳时称“达老”,这是他对明朗豁达的真切向往;贬谪夷陵时自称“迁客”,在某种程度上则是一种对自己贬谪身份在意与失落的自我标签;到滁州时期的“醉翁”,其自放山水无论是真实还是虚写,都有明显的超越贬谪穷愁形象的积极作用。在滁州期间,欧阳修提出了著名的“穷而后工”说。醉翁时期的欧阳修面对狂风暴雨的恬淡从容,是仍然积极入世,心怀大义,是虽处山水亭林的“江湖之远”,还是“心忧其君”的。“醉翁之乐”是与民同乐,是“达则兼济天下”。

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撰写《六一居士传》总括一生:“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作为六一居士的欧阳修,心态发生了重大转变。六一居士之乐是人生在世的有所寄托有所归宿,是自由解放,回归本真回归自由回归自己,是“穷则独善其身”。作为一种标尺,欧阳修的观念、趣味、修为与性情,他“六一风度”所体现的处穷自若、豁达自娱、超越功利却务实以利天下的精神面貌,成为勾勒北宋一代士大夫阶层之意趣、修养和追求的体察标签。欧阳修来滁成为了醉翁,滁州从此产生了醉翁文化。醉翁文化无处不在,有如《醉翁亭记》一般的文学遗产,有如丰乐亭一般的建筑文化,还有因此而衍生出的亭文化、酒文化、太守宴。宋代大文豪苏轼更是为沈遵所作《醉翁引》曲谱填词而成《醉翁操》,流传至今成为千年醉翁的遗响。

三、滁州的景欧传统及其文化史意义

滁州文化在琅琊,琅琊文化在醉翁。醉翁去后,引发了千年的景欧传统,至今“野老犹能说醉翁”。历代方志出现了大量吟咏欧公的作品,《醉翁亭记》等在滁创作的精品更是被文人学子们一再仿作。琅琊山的醉翁亭景区甚至出现了伪托欧阳修手植的梅花,谓之“欧梅”。

在如此众多的醉翁遗韵中,《醉翁操》可以说是最能反映醉翁精神的产物。苏轼在《醉翁操》的序中描述了创作此词的整个过程:

琅琊幽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舍,(沈)遵亦殁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因为心怀对欧公的无限仰慕,所以有了《醉翁操》琴曲,因为出于对欧公精神完美表达的考虑,在苏词产生前,有众多文人的词作被历史否定。苏词一出,天下震动,欧苏的完美结合,俨然就是《醉翁亭记》欧文苏字的双绝碑,历史选择了苏词,也就选择了不朽。此后又接连出现黄庭坚、楼钥、辛弃疾等文学大家的仿作,将景欧文化推向了高潮。此后的文人雅士凡咏滁必及欧。如“琅琊山近浮龙气,六一泉清泻玉声。”(宋濂《扈从至滁阳》)“郡曾纸贵传欧记,地为翁来出让泉。”(石澄《寻醉翁亭故址》)“滁人犹想六一醉,坡曲不闻三两弦。”(吕常《寻醉翁亭故址》)“风流太守惭山简,辞赋黄门忆仲宣。”(萧琯《醉翁亭寄李叔则》)等皆盛名一时。

醉翁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在滁州乃至中国文化史上意义重大。余胤绪在《重修景欧亭记》中说道:“善醉者心醒,实乐者怀壮。圣人之学,诚立明通,以天地万物为体,故先忧后乐,直与天地万物同流,否则徒在山水之间醉生玩世,非所以景欧也。”先忧后乐,与天地同流,这才是真正的醉翁文化。欧阳修向以倡导古文运动为我们所熟知,他不仅在全国推行新古文运动,也在偏隅之滁实行“文以载道”的理想。醉翁文化的产生,标志着滁州文学真正融入了儒学的大潮流,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据一席之地。(汤盛杰)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研究地方文化。为了宣传本土的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政府、高校包括普通文学爱好者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是每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不同,所导向的研究方向自然不同。我们必须找到一座城市的核心精神,然后再来分析地方文化的深刻意义。本文谨以欧阳修为例,探索醉翁文化的产生、内涵及其影响。

一、滁州的寓贤文化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我们必然要顺着这个脉络来研究。有些地方产生了很多本土的作家、学者,当然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但是还有些地方,本地产生的大家很少,但是偏偏走过了很多大家,滁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用地方文化研究的术语来说,滁州文化是典型的流寓文化或者寓贤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清晰地认知到,滁州的历史、文学等等文化史的面相是靠寓贤们的足迹所串联成的文化史。宋代有欧阳修,于是就有了景欧文化,明代有王阳明,所以就有了崇王文化。这是两个文化史旋涡的中心,由此产生的巨大的文化影响力与文化共振,使得滁州的文化成为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体系。

丰乐亭自宋代以来历朝都祭祀为滁州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先贤。最著名的是“九贤祠”,包括唐代刺史韩思复、韦应物、李德裕、李幼卿、李绅以及宋代知州王禹偁、欧阳修、张方平、曾肇。这九位先贤后多成为朝廷重臣,大大加深了滁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力。即使如韦应物一般在朝廷上并不得志者,因为他特殊的文学才能和他所创作的《滁州西涧》,其影响力已然超越前者而成为当之无愧的滁州文化品牌。

经过时光的淘洗,九位先贤在后代的影响发生了变化,九贤最终变成“二贤”即欧阳修、王禹偁。明清时期,欧阳修一枝独秀,成为滁州文化史的灵魂,于是便有了“醉翁文化”。

二、醉翁文化的内涵

我们都知道,欧阳修是北宋开一代风气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所独撰的《新五代史》是唐以来唯一一部私修正史,他所编纂的《集古录》成了金石学的开山之作,影响深远。

然而在学术史方面这许多的光环仍不足以涵盖欧阳修的成就,他之所以伟大,从更宏大的视野来审视,则在于他对中国文化史至深且远的影响力。庆历五年(1045)秋天,欧阳修因庆历新政失败被贬滁州知州,从此滁州文化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欧阳修在滁期间创作了约64首诗,60篇文章,为滁州文化贡献巨大,我们也可因此能够从这些诗文中窥见欧公的风貌。在滁两年多,那个指点江山的欧阳大人渐行渐远,在山水之间激扬文字的醉翁却获得了新生。苏东坡在《次韵王滁州见寄》一诗中说:“教得滁人解吟咏,至今里巷嘲轻肥”。欧阳修来滁前,滁州是文化沙地,经过欧阳修的教化,才有了滁州的文化。换言之,自从有了欧阳修,滁州文化史才真正进入了中国文化史的大潮流中。欧阳修不仅是滁州文化史的高峰,也是滁州文化史的创造者。

以往很多学者讨论醉翁文化的内涵,往往集中在“醉”上。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有“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离滁之际又有《别滁》诗谓:“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似乎“醉”才是核心所在,其实不然。醉翁之称号独属滁州,醉翁文化也是欧阳修在滁期间所产生的文化。

“盛游西洛方年少,晚落南谯号醉翁。白首归来玉堂署,君王殿后见鞓红。”这首诗写于嘉祐四年的春天,诗的前三句概括了欧阳修完整的生命历程。洛阳时期的欧阳修神采飞扬、意兴勃发,那是青春年少的生命盛年;被贬至滁州“醉翁”,不到四十,正是人生的壮年,“名虽为翁实少年”;“白首归来玉堂署”,经过漫长的贬官岁月和两年守母丧期满,重归京城,他已是真正的老翁了。夷陵和滁州期间的欧阳修,虽“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其实“意气尚在”,他对天下大势、世态人情的生命感悟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和强烈,这是一个潜藏着深层忧患与愤慨的“清醒的”醉翁。以称号来说,欧阳修在洛阳时称“达老”,这是他对明朗豁达的真切向往;贬谪夷陵时自称“迁客”,在某种程度上则是一种对自己贬谪身份在意与失落的自我标签;到滁州时期的“醉翁”,其自放山水无论是真实还是虚写,都有明显的超越贬谪穷愁形象的积极作用。在滁州期间,欧阳修提出了著名的“穷而后工”说。醉翁时期的欧阳修面对狂风暴雨的恬淡从容,是仍然积极入世,心怀大义,是虽处山水亭林的“江湖之远”,还是“心忧其君”的。“醉翁之乐”是与民同乐,是“达则兼济天下”。

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撰写《六一居士传》总括一生:“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作为六一居士的欧阳修,心态发生了重大转变。六一居士之乐是人生在世的有所寄托有所归宿,是自由解放,回归本真回归自由回归自己,是“穷则独善其身”。作为一种标尺,欧阳修的观念、趣味、修为与性情,他“六一风度”所体现的处穷自若、豁达自娱、超越功利却务实以利天下的精神面貌,成为勾勒北宋一代士大夫阶层之意趣、修养和追求的体察标签。欧阳修来滁成为了醉翁,滁州从此产生了醉翁文化。醉翁文化无处不在,有如《醉翁亭记》一般的文学遗产,有如丰乐亭一般的建筑文化,还有因此而衍生出的亭文化、酒文化、太守宴。宋代大文豪苏轼更是为沈遵所作《醉翁引》曲谱填词而成《醉翁操》,流传至今成为千年醉翁的遗响。

三、滁州的景欧传统及其文化史意义

滁州文化在琅琊,琅琊文化在醉翁。醉翁去后,引发了千年的景欧传统,至今“野老犹能说醉翁”。历代方志出现了大量吟咏欧公的作品,《醉翁亭记》等在滁创作的精品更是被文人学子们一再仿作。琅琊山的醉翁亭景区甚至出现了伪托欧阳修手植的梅花,谓之“欧梅”。

在如此众多的醉翁遗韵中,《醉翁操》可以说是最能反映醉翁精神的产物。苏轼在《醉翁操》的序中描述了创作此词的整个过程:

琅琊幽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舍,(沈)遵亦殁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因为心怀对欧公的无限仰慕,所以有了《醉翁操》琴曲,因为出于对欧公精神完美表达的考虑,在苏词产生前,有众多文人的词作被历史否定。苏词一出,天下震动,欧苏的完美结合,俨然就是《醉翁亭记》欧文苏字的双绝碑,历史选择了苏词,也就选择了不朽。此后又接连出现黄庭坚、楼钥、辛弃疾等文学大家的仿作,将景欧文化推向了高潮。此后的文人雅士凡咏滁必及欧。如“琅琊山近浮龙气,六一泉清泻玉声。”(宋濂《扈从至滁阳》)“郡曾纸贵传欧记,地为翁来出让泉。”(石澄《寻醉翁亭故址》)“滁人犹想六一醉,坡曲不闻三两弦。”(吕常《寻醉翁亭故址》)“风流太守惭山简,辞赋黄门忆仲宣。”(萧琯《醉翁亭寄李叔则》)等皆盛名一时。

醉翁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在滁州乃至中国文化史上意义重大。余胤绪在《重修景欧亭记》中说道:“善醉者心醒,实乐者怀壮。圣人之学,诚立明通,以天地万物为体,故先忧后乐,直与天地万物同流,否则徒在山水之间醉生玩世,非所以景欧也。”先忧后乐,与天地同流,这才是真正的醉翁文化。欧阳修向以倡导古文运动为我们所熟知,他不仅在全国推行新古文运动,也在偏隅之滁实行“文以载道”的理想。醉翁文化的产生,标志着滁州文学真正融入了儒学的大潮流,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据一席之地。(汤盛杰)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