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是冬日里的熟客。记忆中农村的冬天,常常要以一锅热气腾腾的萝卜汤驱赶黄土地散发的寒冷。
“萝卜汤”又叫“萝卜疙瘩汤”,是将汤与面丸子结合起来的一种吃食。北方人敦实,不大讲究菜品的精美度,菜品味道好、分量足便可以称为好菜。因此,一碗朴实的萝卜疙瘩汤便是最能打动北方人的好菜。
萝卜是地里常见的,在老家那几年,我们菜园子里三分之二种的都是萝卜。
青萝卜生吃甜丝丝的,汁水很多,做成酱萝卜、凉拌萝卜丝,就着馒头,也别有一番风味。除此之外,萝卜还能做成主食,像萝卜饼、萝卜疙瘩汤,都是饭桌上常见的。我在乡下读小学的那几年,每每中午放学回家,家里做的大都是萝卜疙瘩汤。
萝卜疙瘩汤简单美味,放到现在也能作为一道“懒人菜品”。
青萝卜洗净切成丁,加入少许盐和鸡精,取适量面粉,打两个鸡蛋,最后倒入适当的水,搅拌成面糊。锅里炒上两个番茄,放入调料,加水煮开。此时再将萝卜面糊揪成疙瘩,在番茄汤里煮两分钟后加入黑木耳。待黑木耳煮熟后再加入菠菜,淋上香油,便可出锅。萝卜做成的面疙瘩吃起来滑滑的,吸满了开胃的番茄汤,吃上一口,先是舌头香酥,继而身子也热乎起来了。
奶奶说,早年间家里来过一个讨饭的小伙子,据说是外出打工被骗了钱,年关将至没赚到一分钱,便不敢回家。那个时候,奶奶给他做了一大锅萝卜疙瘩汤,小伙子眼含热泪向奶奶道谢。那人吃了三大碗热腾腾的萝卜疙瘩汤,最终决定回家。冰天雪地里生出的暖,足以触及游子内心的柔软,勾起对亲人的牵怀与挂念。
对于我来说,一锅萝卜疙瘩汤生出的暖,也在冬天。它与亲情连成线,慢慢织成厚厚的毯,伴我度过寒冷的冬天,予我一生的暖。
高三那年,我选择走读。回到家中,母亲会给我煮一个鸡蛋,再盛一碗冒着热气的萝卜疙瘩汤。我坐在出租房的书桌旁,一边吃着萝卜疙瘩汤,一边泡脚。它轻而易举地赶走我周身的倦意和委屈,那时的夜晚会因为一碗萝卜汤变得很温馨。
母亲曾说,以前过年招待客人,最后总会端上一锅萝卜疙瘩汤。客人们吃得欢欢喜喜,几口热汤下肚,便连连称赞主人家“周到、贴心”。现在换成嫩鱼鲜肉做成的汤肴,反倒没多少人动筷。
我忽而明白,食物本身是没有情感的,是人将这份情感含蓄地藏进了菜肴。哪怕平凡的一粥一饭,细细思索、慢慢品味,总能琢磨出关怀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