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杨修文:高原的冬天

©原创 2022-12-08 15:41

我的童年是在青藏高原度过的。 

高原的冬天真冷呀。雪下到一米多厚是常事。你要是站在雪地里不动,只需片刻,感觉骨头都已经冻透冻酥了。 

那个年代生活很艰苦,没有自来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水流很清的河。生活用水都从河里取。冬天河面冻住了,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解放军叔叔就在河面上凿个洞取水。 

妈妈忙不过来时,我就要提个拴着绳子的小水桶到河里去打水。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千万不能摘下羊皮手套。冰层与水流湍急的水面还有一段距离,我要跪在冰窟窿边上,拽住小水桶上的绳子把桶扔下去才能打到水。等打好水站起来时,裤子就被冻在冰上了,我一使劲,灯芯绒裤子上的绒就被粘掉一大块。一个冬天下来,我的罩裤就像是一堆烂蛇皮。 

我的同学小平最惨了,去打水时忘记戴手套,结果一只手被冻在了铁皮水桶上,他一使劲,把手上的皮给粘下来一大块,他痛得大哭着跑回家,好多天都没有来上学。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那个年代,是没有什么玩具可供我们玩的。我们这群孩子,在冬天就是玩冰。 

冬天道路上的冰是很牢固不会融化的。下一场雪冰就加厚一层。我的小伙伴们上学都是溜冰去的。这种溜冰很简单:就是先助跑几步,然后侧身站立,在惯性的作用下,脚就在冰上快速地向前滑去。等没有了动力停下来,再新一轮反复。这样既省力又刺激,让我好生羡慕。可我天生平衡能力差,一直不会滑,只能在路两边的雪地里艰难地行走。 

放学后,我们依然是玩冰,虽然河面已经结了很厚的冰,但父母亲怕发生意外是严禁我们去河面溜冰的。如果院子里的冰层有缝隙或不够大,我们就从家里用水盆端水泼到冰面上,水马上就凝固了。 

最好玩的当数冰车了。那时大些男孩子都会做冰车,我小弟虽然年纪小但冰车却做得非常好。还有的家里都是女孩儿的,爸爸就会帮着做。冰车就是用一块椅子面大小的木板,把木板的一面四周加厚约十厘米的木头,在左右两边各嵌进去一根粗铁丝或者钢丝就做成了。 

一个人玩时就盘腿坐在上面或者两条腿向前伸直。两手各拿着一根铁棍,只需向后轻轻一撑,冰车就快速向前冲出去了;两个人玩时,一个人坐着,另一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一只脚踩在冰车上,另一只脚向后蹬着加速,等速度起来了,就把两只脚都放在冰车上,那感觉像是飞起来了。要是下坡,就像是在赛车飞驰在赛道上。 

玩冰,摔跤就成了常事,还经常连人带车碰撞摔在一起,但我们却从未摔坏,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全副武装:里面穿着棉袄、棉裤,外面穿“棉猴”,就是妈妈给我们做的带着棉帽子的棉大衣,脖子上围着围巾,捂住鼻子和嘴巴,只露出两只眼睛。手上戴着挂着一条绳子的羊皮手套,脚上穿着妈妈做的棉鞋,为了防潮,妈妈们把棉鞋外边刷了一层透明胶,冰雪是浸不进去的。往往玩兴正酣时,妈妈来喊回家吃饭了,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家去。 

虽然室外冰天雪地异常寒冷,家里却非常暖和。那时的煤炉炉膛很大,可以轻松带动起土火墙。火墙是用砖头砌成的空心砖墙,连接在炉子上,既是烟筒又是取暖器。如果炉火不够旺,妈妈就往炉子里倒上半簸箕牛羊粪,屋里马上就热起来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高原的蔬菜奇缺,一年四季就两样:大白菜、土豆。但牛羊肉我们是敞开吃的。 

手抓羊肉是我的最爱,这种吃法是纯正的藏族牧民的吃法:把新鲜宰杀的羊肉,最好是羊排,放进沸腾的,不放任何作料的清水锅里,这道菜的关键是要掌握好火候,不能煮时间长,肉没有了血丝就立刻拿出来,蘸着盐和辣椒面混合在一起的作料吃。 

这种手抓的特点是肉很鲜嫩,且有着一种特殊的肉香味。那个年代还没有动物保护的意识,我爸爸是神枪手,休息日他就提着小口径步枪出门了,用不了多久,爸爸就提着野鸡、野兔等战利品回来了。妈妈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着吃:野鸡炖蘑菇、烤兔肉、酸菜炖羊肉……我们一个个吃得心满意足,头上还热气腾腾冒着汗。 

有什么样的冬天就会有什么样的童年。再冷的冬天,也有它的美好和乐趣在其中。 

我喜欢青藏高原的冬天。



我的童年是在青藏高原度过的。 

高原的冬天真冷呀。雪下到一米多厚是常事。你要是站在雪地里不动,只需片刻,感觉骨头都已经冻透冻酥了。 

那个年代生活很艰苦,没有自来水。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水流很清的河。生活用水都从河里取。冬天河面冻住了,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解放军叔叔就在河面上凿个洞取水。 

妈妈忙不过来时,我就要提个拴着绳子的小水桶到河里去打水。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千万不能摘下羊皮手套。冰层与水流湍急的水面还有一段距离,我要跪在冰窟窿边上,拽住小水桶上的绳子把桶扔下去才能打到水。等打好水站起来时,裤子就被冻在冰上了,我一使劲,灯芯绒裤子上的绒就被粘掉一大块。一个冬天下来,我的罩裤就像是一堆烂蛇皮。 

我的同学小平最惨了,去打水时忘记戴手套,结果一只手被冻在了铁皮水桶上,他一使劲,把手上的皮给粘下来一大块,他痛得大哭着跑回家,好多天都没有来上学。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那个年代,是没有什么玩具可供我们玩的。我们这群孩子,在冬天就是玩冰。 

冬天道路上的冰是很牢固不会融化的。下一场雪冰就加厚一层。我的小伙伴们上学都是溜冰去的。这种溜冰很简单:就是先助跑几步,然后侧身站立,在惯性的作用下,脚就在冰上快速地向前滑去。等没有了动力停下来,再新一轮反复。这样既省力又刺激,让我好生羡慕。可我天生平衡能力差,一直不会滑,只能在路两边的雪地里艰难地行走。 

放学后,我们依然是玩冰,虽然河面已经结了很厚的冰,但父母亲怕发生意外是严禁我们去河面溜冰的。如果院子里的冰层有缝隙或不够大,我们就从家里用水盆端水泼到冰面上,水马上就凝固了。 

最好玩的当数冰车了。那时大些男孩子都会做冰车,我小弟虽然年纪小但冰车却做得非常好。还有的家里都是女孩儿的,爸爸就会帮着做。冰车就是用一块椅子面大小的木板,把木板的一面四周加厚约十厘米的木头,在左右两边各嵌进去一根粗铁丝或者钢丝就做成了。 

一个人玩时就盘腿坐在上面或者两条腿向前伸直。两手各拿着一根铁棍,只需向后轻轻一撑,冰车就快速向前冲出去了;两个人玩时,一个人坐着,另一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膀,一只脚踩在冰车上,另一只脚向后蹬着加速,等速度起来了,就把两只脚都放在冰车上,那感觉像是飞起来了。要是下坡,就像是在赛车飞驰在赛道上。 

玩冰,摔跤就成了常事,还经常连人带车碰撞摔在一起,但我们却从未摔坏,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全副武装:里面穿着棉袄、棉裤,外面穿“棉猴”,就是妈妈给我们做的带着棉帽子的棉大衣,脖子上围着围巾,捂住鼻子和嘴巴,只露出两只眼睛。手上戴着挂着一条绳子的羊皮手套,脚上穿着妈妈做的棉鞋,为了防潮,妈妈们把棉鞋外边刷了一层透明胶,冰雪是浸不进去的。往往玩兴正酣时,妈妈来喊回家吃饭了,这才意犹未尽地回家去。 

虽然室外冰天雪地异常寒冷,家里却非常暖和。那时的煤炉炉膛很大,可以轻松带动起土火墙。火墙是用砖头砌成的空心砖墙,连接在炉子上,既是烟筒又是取暖器。如果炉火不够旺,妈妈就往炉子里倒上半簸箕牛羊粪,屋里马上就热起来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高原的蔬菜奇缺,一年四季就两样:大白菜、土豆。但牛羊肉我们是敞开吃的。 

手抓羊肉是我的最爱,这种吃法是纯正的藏族牧民的吃法:把新鲜宰杀的羊肉,最好是羊排,放进沸腾的,不放任何作料的清水锅里,这道菜的关键是要掌握好火候,不能煮时间长,肉没有了血丝就立刻拿出来,蘸着盐和辣椒面混合在一起的作料吃。 

这种手抓的特点是肉很鲜嫩,且有着一种特殊的肉香味。那个年代还没有动物保护的意识,我爸爸是神枪手,休息日他就提着小口径步枪出门了,用不了多久,爸爸就提着野鸡、野兔等战利品回来了。妈妈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着吃:野鸡炖蘑菇、烤兔肉、酸菜炖羊肉……我们一个个吃得心满意足,头上还热气腾腾冒着汗。 

有什么样的冬天就会有什么样的童年。再冷的冬天,也有它的美好和乐趣在其中。 

我喜欢青藏高原的冬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