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小小包间里,我反复打量文友。一个年过半百、头发斑白的半截老人,皮肤粗糙黝黑,干净整齐的衣服穿在身上反显不太伏贴,有一种刻意感。
他应我之求,带来近期纸质样刊样报,还有手机里储存的数字报。他创作势头很猛,我很佩服。我虚心地拜读了他的几首诗,又走马观花翻阅了若干篇散文和小说。他的文字自然朴实,简约耐读,文如其人。字里行间流淌着汗味和相伴的泥土芬芳。
包间有一方小桌,两把酱紫靠椅,餐具精致古雅,墙壁装饰古韵沛然。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最宜会友畅谈。
陶瓷釉盆、釉钵,小巧玲珑,每道菜虽然较少,却更适合小饮小酌,花钱不多,可以品尝多种花样的美味佳肴,满足味蕾的多样化需求,也融洽当下“清盆”之风。进大餐馆,有时不免虚头巴脑,显名声,图气派,摆阔气,强忍心理崩溃承受天价。一道菜的花费在寮房可以自选自挑五六道。
我打开酒瓶,提着陶壶滴溜滴溜轻斟,端起陶杯神仙一般吧嗒吧嗒对饮。秋日胜春朝,秋日诗情到碧霄,秋日启发思维,秋日激励斗志。与文友聚集,寮房小酌,虽然算不上“兰亭集”,但也有凡俗之人一觞一咏粗粝情趣。酒过三巡,我们一边品酒,一边交流创作经验,闲侃文学界逸闻轶事,分析本县文学创作的堵点和亮点,也谈家境,谈生活背负。
文友腿有小恙,做几亩薄田,农闲外出打工,养活妻小,供孩子读书,看书写作全都挤在夜里。“虫声窗外月,书册夜深灯”。他说,辛苦创作除掉赚“米”,还有更大的动力就是信仰,喜欢让心泉汩汩流淌,喜欢把空旷填得满满当当,喜欢生命之花绚丽绽放。
谈兴助酒兴,你来我往,一杯又一杯。后来,他有点警觉,说明天就要背负行囊,远去他乡,“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我说,你发表那么多那么好的新诗,自古诗人偏爱酒,酒引诗情,酒润诗句,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是酒仙诗仙,世人公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东坡也爱酒嗜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见酒在他心中的分量。欧阳修更是“醉翁”,《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也”到底,酒气弥漫琅琊山。
触到兴奋点,文友壮怀激烈,感慨说,李白、苏东坡、欧阳修之所以成为李白、苏东坡、欧阳修,除了天分就是勤奋!
临别,他留下几本样刊和几张样报,给我提供几家报刊投稿邮箱。
寮房小酌,我体察到平凡中的非凡,体察到信念的美丽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