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湖,就有了水;有了水,城市就有了灵性和故事。
合肥东乡因为新建了一个湖,树更俊秀,鸟更欢畅,空气更清新洁净,也让住在和睦湖边的居民更开心,更自豪,更有幸福感。
“姐,我家楼下的和睦湖真美啊!”“姐,我们这边的空气可真新鲜啊!”“心动不如行动,那就去吧!”
初秋的江淮大地,一派丰茂。在那个美丽的早晨,我家梁先生开车带我出发了,只为领略二妹口中炫耀的和睦湖。我们从胜利广场出发,沿着裕溪路高架向东而行,快到二妹新居时,空气逐渐湿润,不断有飞鸟掠头而过,顷刻,又消失在蓊郁之中。
它们会去哪儿呢?它们中会有我的老朋友吗?冥冥中,有一种天然的引力把我紧紧抓住。穿过荫翳绿道,视野骤开,我向往的和睦湖豁然闯入眼底。
湖也是有生物钟和脾性的,晨光中的和睦湖,泛着亮亮的光,呈现出一天中最温婉的面容——优雅、唯美。
天空一尘不染,蓝从撑开的水杉和银杏枝叶间滴漏,或者从天空直接泻下把湖水洗得更加通透。升腾的水汽,摇曳的水草,荡漾的绿波,都摆出最好的姿势迎接我们。只是那湖面上的风不太懂待客之道,竟把我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吹得如堤岸边纷乱的芦苇,以至引得那些停在真正芦苇之上的小鸟,滴溜着眼,好奇地对我瞅来瞅去,它们许在想:咦?那里怎么有棵会行走的芦苇?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那是什么鸟呀?”“不知道呢!”“它的翅膀可真大呀!”这一问一答打断了我的思路。思索间,天空忽然飘下几双翅膀,三只,五只,几十只,甚至上百只。它们落入苇丛,变成一朵一朵的花。
如今的和睦湖充满生命的律动,鸟是主角。曾经无处安家的它们赶上了好年代,长嘴的,短尾的,灰的,白的,候鸟,留鸟,许多我叫出名的鸟儿,许多我叫不出名的鸟儿,都在这片叫“和睦”的土地上和睦相处,温情和善意无处不在。离我咫尺处,两只头部有一圈绿色羽毛的野鸭,结伴在芦苇丛中觅食,它们动作轻柔,也不交谈,生怕惊扰了那只正在构思美文的翠鸟。一只发现鱼群的大个子白色水鸟,站立在浅水中,扑扇着翅膀,喉咙里发出呀呀的啼鸣,它不想吃独食,正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呼朋引伴,一传二,二传四,老带小,小随老,不一会儿,这里有鱼群的消息就迅速传播,然后,寂静的水面就渐渐热闹起来。
芦苇荡鸟儿的舞蹈,组建的是一幅巨型国画,而树林里鸟儿的吟唱则是一首首野性的诗歌。麻雀一树一树的,喜鹊一只一只的,感觉人与鸟类相处,已是高度默契,并非刻意,游人一拍手,它们就会像音符一样飞扬。两只泰迪,一会傲然昂首,一会追逐打闹,古怪机灵;淘气的小儿郎,捡个石子打水漂,激起水花朵朵;儿童车上的女娃娃,挥舞着手中的氢气球,欢呼雀跃:“好多麻雀,妈妈,妈妈,还有花喜鹊!”能够一下子看到这许多鸟儿,该是一种怎样的幸运。
鸟儿的增加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离不开环境的修复,鸟语花香的背后,是这些“土中刨食”农民的思想改变与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