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和先生去老家看望公婆,吃饭时,因为菜少,婆婆端出一瓶辣椒酱,我不觉想起小时候外婆做的辣椒酱。
幼时的我,虽不谙世事,但亲历过外婆做辣椒酱的全过程。从选择原料到加工成品,一道一道,亲自把关,像做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外婆将当年的新鲜蚕豆拿出来,放进木盆里,用清水浸泡三天,等干硬的蚕豆泡得胖乎乎的,一粒粒如吹足了气一般,外婆就忙活起来了。她将蚕豆倒进竹篮里,去水塘里反复淘洗干净,倒进大铁锅里煮熟了,捞出,置入冷水中浸泡片刻,再剥外皮。剥了皮的蚕豆粒要拌入面粉,平摊在大簸箕里晾干,再去地里,摘一些南瓜、向日葵之类的叶子,覆盖在上面,放置到厢屋里。外婆说,这叫捂酱。约三四天时间,蚕豆表面长了一层白花花茸毛,密密麻麻的。看到又长又密的茸毛,外婆的脸上露出欣慰神色。凭经验,这一年又可做得好酱了!等茸毛变成黄绿色,外婆拿出铲子,将酱料铲成块状,放阳光下暴晒一周,再浸入盐水缸里搅拌均匀。然后,移缸于外面,一个月光景,一缸色泽鲜亮,味道鲜美的蚕豆瓣酱就制成了。
小辣椒红的时候,外婆去菜地里一个一个采摘下来,放盆里剁碎,细心地筛去辣椒籽。其实,辣椒籽不筛,做出的酱反而更鲜美一些。外婆说,不去籽的,辣味太重了,你们这些小馋猫就不能吃了。外婆也会单独做一些,用于平时烧鱼腥菜肴做佐料。辣椒酱烧的鱼,香味能传出二里地,鼻子灵敏的人,打老远闻见了,都要流口水。
辣椒剁碎后,又去后院走廊的墙上取下干蒜头和干生姜,干蒜头和辣椒差不多等量,剥皮,剁成小块,干生姜少量,剁碎。
外婆做的辣椒酱,用油非常讲究。油是用来提味的,放多了太油腻,放少了,不但影响鲜美,还不利于贮藏。外婆会根据用料多少,在大锅里倒入适量的菜籽油,油烧翻滚后倒入酱,再烧开,将备用的辣椒等全部倒入锅里。这时,一股股酱香夹杂着辣椒和蒜子的香味热气腾腾地弥漫开来,直扑入鼻息。晶莹剔透、色味俱佳的蚕豆辣酱就做成了。
放凉以后,装进养水坛里,封口,扣上盖子,倒一些清水养着。吃的时候,用勺子舀一些。常常等不得端到饭桌上,我就伸出手指勾一点放进嘴里,咸淡适宜,辣香鲜美,而且辣椒脆嫩爽口。
曾经,我不止一次地问过外婆,为何有那般的耐心。外婆说不出高深的道理,只是淡淡地说,希望你们吃得好,长得快。但我知道,那些细细碎碎的点点滴滴里,浸透的是外婆对家人殷殷的呵护和关爱。
美食,无关材质,只关乎爱。有了爱,青菜豆腐,也是世间最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