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吴照明:别了,我的安庆师范大学

©原创 2022-04-13 16:30

多情自古伤离别。

其实,我不是多情的人,但是在短短十个月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两次离别,在我内心掀起的波澜,真的久久难以平复。

今天是2022年4月8日。十个月前,2021年6月7日7点,怀着忐忑,我乘车来安庆师范大学正式上班。车过安徽理工大学西门,看到熟悉的场景,过往的一幕一幕涌上心头,不自禁地,我突然喉头发紧、鼻腔发酸,泪水瞬间盈眶。坐在车内,噙着泪水,我在手机上写下了几段文字,想以此来缓解自己未曾预料、突如其来的伤感。

记得那是初夏时节,草木葱茏,阳光灿烂。现在正是烟花三月,草长莺飞。时间刚刚过去十个月,先前的泪水仿佛还在眼眶里打转,不经意间,又一次离别袭来,那么的令人猝不及防。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些天,我常常独自在校园里踟蹰,攀上鹅公山,绕行双龙湖,抚摸校史墙,瞻仰稼先像。这首《再别康桥》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是的,很快,我也要轻轻的走了。我想“轻轻的招手”,双臂似乎千斤重,举不起来;我想“作别西天的云彩”,两腿似乎万钧沉,迈不开去。我是凡夫俗子,离别无法做得像诗人那样轻巧,那样洒脱。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别绪,浓得化不开,乱得理不清。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情感体验。

十个月确实很短。可是,我这十个月又真的很厚很重很美很甜。十个月的余音,将袅袅地在辗转的年轮中氤氲;十个月的甘美,将悠悠地在清浅的岁月中绵长。

十个月,许多精彩已深深在我的脑海中镌刻。

曾记得,2021年6月5日,惨烈的安庆六五事件发生当夜,三千多学子自发献血,校园里排出的队伍好长好长。那一天,我在淮南做着来校准备,看到信息感动之余第一时间就在朋友圈分享。

曾记得,2021年6月21日,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颁奖仪式在学校举行。学校以总成绩第三捧得“优胜杯”。那一天,我就坐在颁奖会场,真的是满心自豪、满面荣光。

曾记得,2021年6月29日,学校为4800名学生举行毕业典礼,各学院组织丰富多彩的送别仪式,计算机学院老师们自驾车辆送学生到车站。那一天,我主持典礼并到了4个学院送别的现场,感受到了校园里、师生间浓浓的爱意回荡。

曾记得,2021年9月14日,新生进校的前一夜,各学院领导带队,6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刚刚竣工的15号学生公寓楼,用手机照亮,打扫卫生、整理床铺,一直鏖战到深夜。那一天,我楼上楼下跑了好多趟,既担心着急又欣慰舒畅。

曾记得,2021年9月15日,学校迎来了7000名新生报到,以“遇见安庆师大”为主题的网络全程直播大思政课开讲,3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奔波服务,独臂少年张博文忙碌的身影感动了好多人。那一天,我受邀直播致辞,还连线了新生家长,说真的,我很兴奋也多少有些紧张。

曾记得,2021年12月1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盲人研究生张晨的事迹,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家媒体广泛传播,她们夫妇的感人故事冲上了热搜。那一天,我去音乐学院看望她和她的唐先生,她的乐观自强教育了我和陪我同去的人们,让我看到了90后、00后们的奋斗与希望。

曾记得,2022年3月8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25000多名师生连夜做全员核酸。驰援安庆的医务工作者,校医院、安全处、学生处、团委、后勤处的同志们和大学生志愿者奋战了整整一个通宵。那一天,我陪同书记、校长视察采集现场,已是凌晨一点,我又看到了独臂少年张博文依旧忙碌在同学们的身旁。

曾记得,2022年3月12日,3800名被封闭在校园里的大学生要到市区九个考场去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了落实防控要求,学校组织了75辆大巴车点对点接送。早晨7点,壮观的车队按时有序开出校门奔赴考场。学生处、安全处、团委同志们和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紧张地工作了一整夜,早晨6点又准时出现在乘车现场。每个考点两名辅导员、每车两名大学生志愿者从早晨6点到下午6点忙碌了整整12个小时。那一天,我调错了手机闹铃,遗憾地错过了清晨的送考,没能和大家战斗在一起,这事至今还让我觉得有些神伤。

曾记得,2022年3月17日,今年春季征兵打了翻身仗,53名学生投笔从戎即将奔赴沙场。在春寒料峭里,在疫情雾霭中,学校为孩子们举行简朴的欢送仪式。那一天,伴随着激昂的鼓乐声,我与孩子们一一握手道别,我感动于热血青年许身报国的凌云壮志,感动于七尺男儿告别母校时的热泪盈眶。

     ……  ……

十个月,有许多美好将久久地在我的记忆里珍藏。

怎能忘记,历史厚重的敬敷书院、沧桑古朴的安大红楼;苍茫巍峨的大龙山、碧波荡漾的双龙湖。

怎能忘记,菱湖之滨、鹅公山下播雨杏坛、传道授业的辛勤园丁,笑颜如花、蓬勃向上的逐梦少年。

怎能忘记,与我并肩作战、给了我很多关怀与帮助的校领导。从容宽厚的许书记,精进睿智的闵校长,亲善和煦的汪校长、刘校长,嘘寒问暖的胡书记、吴校长,你们让我如沐春风,独处异乡却总能体味家一般的亲情与温暖。

怎能忘记,在省委组织部推荐考察之后,同事们真诚的祝贺与良好的祝愿,还有那么多依依不舍的话别。

怎能忘记,几天前,丁伯华老书记与我近两个小时的促膝长谈,赠予我大著《栉风沐雨》,还给予我方方面面的谆谆教导。

怎能忘记,我分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学院的同志们,还有在关键时刻闻令而动、能打胜仗的副书记、辅导员们。你们辛勤工作、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你们容忍了我冒着丝丝傻气的较真较劲、吹毛求疵、火急火燎,毫不计较地给予了我多方配合与支持,让我开展工作如鱼得水。你们让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同事、好战友。因为有了你们,我才坚信安庆师范大学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  ……

十个月,有许多遗憾将浓浓地在我胸中郁结。

怎不遗憾,十个月,院级党组织作用发挥工程、校园安全专项整顿、深化公共体育改革、辅导员创新团队建设、大学生就业和征兵制度机制建设……,好多事才开了个头、点了个题,我没有给学校真正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怎不遗憾,十个月,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最让难以割舍的好同事,你们给了我那么多的支持、关心、包容与体谅,可我并没能给予任何人有实际意义的关怀与帮助。

怎不遗憾,十个月,学校“十四五”发展蓝图刚刚绘就,高水大学建设也才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可我只能远远地关注、默默地祝福。

怎不遗憾,因为疫情延缓了到铜陵报到的时间,计划利用这段时间到各个学院、部门一一告别,可是今天又突然接到通知要提前去居家隔离。

……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怀着感恩,带着牵挂,我不得不轻轻的招手:

再见,励志桥的朝阳。

再见,文曲亭的晚霞。

再见,鹅公山麓清脆的鸟鸣。

再见,双龙湖面竞发的龙舟。

再见,红楼前高耸的重阳木。

再见,菱湖畔悠扬的黄梅调。

再见,亲炙謦咳的硕学鸿儒。

再见,殚精竭虑的掌校先贤。

再见,勤学笃行的学子。

再见,敬敷世范的人师。

此刻,不自禁地,我噙着泪水,低声浅吟:

别了,我的安庆师范大学。

别了,我的安庆师范大学亲人们。

此刻,不自禁地,我噙着泪水,痴痴冥想:

我幸运,我曾经是安庆师范大学人。

我期望,我永远是安庆师范大学人


多情自古伤离别。

其实,我不是多情的人,但是在短短十个月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两次离别,在我内心掀起的波澜,真的久久难以平复。

今天是2022年4月8日。十个月前,2021年6月7日7点,怀着忐忑,我乘车来安庆师范大学正式上班。车过安徽理工大学西门,看到熟悉的场景,过往的一幕一幕涌上心头,不自禁地,我突然喉头发紧、鼻腔发酸,泪水瞬间盈眶。坐在车内,噙着泪水,我在手机上写下了几段文字,想以此来缓解自己未曾预料、突如其来的伤感。

记得那是初夏时节,草木葱茏,阳光灿烂。现在正是烟花三月,草长莺飞。时间刚刚过去十个月,先前的泪水仿佛还在眼眶里打转,不经意间,又一次离别袭来,那么的令人猝不及防。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些天,我常常独自在校园里踟蹰,攀上鹅公山,绕行双龙湖,抚摸校史墙,瞻仰稼先像。这首《再别康桥》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是的,很快,我也要轻轻的走了。我想“轻轻的招手”,双臂似乎千斤重,举不起来;我想“作别西天的云彩”,两腿似乎万钧沉,迈不开去。我是凡夫俗子,离别无法做得像诗人那样轻巧,那样洒脱。萦绕在心头的离愁别绪,浓得化不开,乱得理不清。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情感体验。

十个月确实很短。可是,我这十个月又真的很厚很重很美很甜。十个月的余音,将袅袅地在辗转的年轮中氤氲;十个月的甘美,将悠悠地在清浅的岁月中绵长。

十个月,许多精彩已深深在我的脑海中镌刻。

曾记得,2021年6月5日,惨烈的安庆六五事件发生当夜,三千多学子自发献血,校园里排出的队伍好长好长。那一天,我在淮南做着来校准备,看到信息感动之余第一时间就在朋友圈分享。

曾记得,2021年6月21日,第九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颁奖仪式在学校举行。学校以总成绩第三捧得“优胜杯”。那一天,我就坐在颁奖会场,真的是满心自豪、满面荣光。

曾记得,2021年6月29日,学校为4800名学生举行毕业典礼,各学院组织丰富多彩的送别仪式,计算机学院老师们自驾车辆送学生到车站。那一天,我主持典礼并到了4个学院送别的现场,感受到了校园里、师生间浓浓的爱意回荡。

曾记得,2021年9月14日,新生进校的前一夜,各学院领导带队,6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刚刚竣工的15号学生公寓楼,用手机照亮,打扫卫生、整理床铺,一直鏖战到深夜。那一天,我楼上楼下跑了好多趟,既担心着急又欣慰舒畅。

曾记得,2021年9月15日,学校迎来了7000名新生报到,以“遇见安庆师大”为主题的网络全程直播大思政课开讲,3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奔波服务,独臂少年张博文忙碌的身影感动了好多人。那一天,我受邀直播致辞,还连线了新生家长,说真的,我很兴奋也多少有些紧张。

曾记得,2021年12月1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盲人研究生张晨的事迹,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国家媒体广泛传播,她们夫妇的感人故事冲上了热搜。那一天,我去音乐学院看望她和她的唐先生,她的乐观自强教育了我和陪我同去的人们,让我看到了90后、00后们的奋斗与希望。

曾记得,2022年3月8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25000多名师生连夜做全员核酸。驰援安庆的医务工作者,校医院、安全处、学生处、团委、后勤处的同志们和大学生志愿者奋战了整整一个通宵。那一天,我陪同书记、校长视察采集现场,已是凌晨一点,我又看到了独臂少年张博文依旧忙碌在同学们的身旁。

曾记得,2022年3月12日,3800名被封闭在校园里的大学生要到市区九个考场去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了落实防控要求,学校组织了75辆大巴车点对点接送。早晨7点,壮观的车队按时有序开出校门奔赴考场。学生处、安全处、团委同志们和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紧张地工作了一整夜,早晨6点又准时出现在乘车现场。每个考点两名辅导员、每车两名大学生志愿者从早晨6点到下午6点忙碌了整整12个小时。那一天,我调错了手机闹铃,遗憾地错过了清晨的送考,没能和大家战斗在一起,这事至今还让我觉得有些神伤。

曾记得,2022年3月17日,今年春季征兵打了翻身仗,53名学生投笔从戎即将奔赴沙场。在春寒料峭里,在疫情雾霭中,学校为孩子们举行简朴的欢送仪式。那一天,伴随着激昂的鼓乐声,我与孩子们一一握手道别,我感动于热血青年许身报国的凌云壮志,感动于七尺男儿告别母校时的热泪盈眶。

     ……  ……

十个月,有许多美好将久久地在我的记忆里珍藏。

怎能忘记,历史厚重的敬敷书院、沧桑古朴的安大红楼;苍茫巍峨的大龙山、碧波荡漾的双龙湖。

怎能忘记,菱湖之滨、鹅公山下播雨杏坛、传道授业的辛勤园丁,笑颜如花、蓬勃向上的逐梦少年。

怎能忘记,与我并肩作战、给了我很多关怀与帮助的校领导。从容宽厚的许书记,精进睿智的闵校长,亲善和煦的汪校长、刘校长,嘘寒问暖的胡书记、吴校长,你们让我如沐春风,独处异乡却总能体味家一般的亲情与温暖。

怎能忘记,在省委组织部推荐考察之后,同事们真诚的祝贺与良好的祝愿,还有那么多依依不舍的话别。

怎能忘记,几天前,丁伯华老书记与我近两个小时的促膝长谈,赠予我大著《栉风沐雨》,还给予我方方面面的谆谆教导。

怎能忘记,我分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学院的同志们,还有在关键时刻闻令而动、能打胜仗的副书记、辅导员们。你们辛勤工作、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你们容忍了我冒着丝丝傻气的较真较劲、吹毛求疵、火急火燎,毫不计较地给予了我多方配合与支持,让我开展工作如鱼得水。你们让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同事、好战友。因为有了你们,我才坚信安庆师范大学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  ……

十个月,有许多遗憾将浓浓地在我胸中郁结。

怎不遗憾,十个月,院级党组织作用发挥工程、校园安全专项整顿、深化公共体育改革、辅导员创新团队建设、大学生就业和征兵制度机制建设……,好多事才开了个头、点了个题,我没有给学校真正做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怎不遗憾,十个月,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最让难以割舍的好同事,你们给了我那么多的支持、关心、包容与体谅,可我并没能给予任何人有实际意义的关怀与帮助。

怎不遗憾,十个月,学校“十四五”发展蓝图刚刚绘就,高水大学建设也才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可我只能远远地关注、默默地祝福。

怎不遗憾,因为疫情延缓了到铜陵报到的时间,计划利用这段时间到各个学院、部门一一告别,可是今天又突然接到通知要提前去居家隔离。

……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怀着感恩,带着牵挂,我不得不轻轻的招手:

再见,励志桥的朝阳。

再见,文曲亭的晚霞。

再见,鹅公山麓清脆的鸟鸣。

再见,双龙湖面竞发的龙舟。

再见,红楼前高耸的重阳木。

再见,菱湖畔悠扬的黄梅调。

再见,亲炙謦咳的硕学鸿儒。

再见,殚精竭虑的掌校先贤。

再见,勤学笃行的学子。

再见,敬敷世范的人师。

此刻,不自禁地,我噙着泪水,低声浅吟:

别了,我的安庆师范大学。

别了,我的安庆师范大学亲人们。

此刻,不自禁地,我噙着泪水,痴痴冥想:

我幸运,我曾经是安庆师范大学人。

我期望,我永远是安庆师范大学人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