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朱灿铭:腊月食味

©原创 2022-01-27 13:44

我小时候,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都在准备各种各样的吃食,为新年献上一场“饕餮盛宴”。 

腊月最早的可口餐食,是腊八粥。腊八一早,母亲就围着灶台转。红豆、绿豆、花生、桂圆、红枣、莲子……食材一样一样洗净下锅。香味在蒸腾的热气里四溢,口水按捺不住地从嘴角流出,急切的心情如开闸的洪水一样泛滥成灾。 

吃完了腊八粥,就该馋送灶粑粑了。腊月二十三大清早,父亲上了集市,母亲下了菜园,我们就在焦急中等待着。食材到了家里,洗净、切丁、煸炒,盛起备用。父亲揣面,母亲打了个鸡蛋,放点酱油拌匀,抹些在掌心,开始做粑粑。 

我们也卷起袖子,一齐上阵。等大小不一的粑粑铺满一大簸箕,父亲起身开始焙烤。父亲总是习惯从锅底往上贴,一枚枚扁圆的送灶粑粑贴满锅,再淋上菜籽油,盖上锅盖。 

父亲架好柴禾,亲自烧火。锅洞里的火有多烈,送灶粑粑在锅里噼里啪啦地就有多响。那香味像是长了手似的,扒开围在锅盖与铁锅缝隙处的毛巾,讨厌地钻了出来,一个劲地挑逗着小伢子,惹得齿颊生津,眼睛冒火。 

父亲铲出几枚送灶粑粑,放在锅台照壁上的灶神像前,领着我们虔诚地拜了又拜。然后,恭敬地将灶神像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捧到院子里点燃,跪送灶神上天言好事。送走了灶神,父亲又打开窗户,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往外扔了几个送灶粑粑,祈求过路的孤魂野鬼吃饱后赶紧离开,不要吓着家里的小伢子。如此这般之后,我们才能在急不可耐之后大快朵颐。 

到了腊月二十六七,杀家禽、宰年猪、起年鱼,腊月越来越丰富多彩,年味越来越芬芳馥郁。 

每年杀家禽,都是由父亲执刀。当拔尽家禽脖子处的毛,一向胆大的父亲也会变得畏畏缩缩,总要念叨着“小鸡小鸡你别怪,你是农家一碗菜”,才将十几只鸡鸭鹅杀了。母亲则领着我们拔毛,再开膛打理干净,留足过年时食用的分量。然后,用竹枝或者筷子将开了膛的鸡撑开,挂在屋檐下风干,而鸭、鹅则放入缸里腌制。至于鸡鸭鹅的下水,自有妙用。母亲掰开鸭鹅的脚掌,垫上一枚尖辣椒,放上鸡鸭鹅的心肝,再用肠子层层包裹,腌成美味。 

家禽刚刚打理妥当,杀猪匠们就抬着刀具、铤条、大木桶等工具进了院门。父亲叼上一支烟,亲自用钩子钩住养了一整年的肥猪的下巴,用力将肥猪往圈外拖。 

于是,众人一哄而上,按头的按头,捉腿的捉腿,抓耳朵的抓耳朵,拽尾巴的拽尾巴……很快,两片油光闪亮的猪肉被扔在了门板上,又被丢进了村民们的篮子里。 

第二天,父亲要组织全队起年鱼。作为队长的父亲还没有到场,队里的老老少少早已全部出动。下网、起网、捞鱼、转场、称重、搭配、拈阄、分发,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天晚上,整个村庄就沉浸在浓浓的鱼香里。刮鳞、剖鱼、烹煮,一条条鱼被做成鱼丸子和红烧鱼,盛在碟子里,就连浓稠的鱼汤也舀入汤盆里作鱼冻吃。 

烧好了鱼,我家的习惯是炸糯米圆子。滚烫的糯米饭被揉成圆圆的小球,放到翻滚的菜籽油里炸熟。咬上一口,焦脆之余,回味悠长。 

腊月里,为新年准备的食物可不少。不要说喷香的腊八粥,也不要说金黄的送灶粑粑,更不要说解馋的鸡鸭鱼肉,单单是那点小糖果、小零食就能让小伢子们神魂颠倒。 

于是,鱼香未散,油香又起。将发过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长条,再切成各种形状,或是将晒干的山芋条,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这些小炸放进嘴里,脆嘣嘣,香馥馥。 

打年货时,父亲将拴了几条蛇皮袋的扁担抱在前胸,挤进水泄不通的街市和商店里,将诱人的瓜子、橘子糖、虾酥糖、大白兔奶糖一一带回家里,就能甜蜜整个童年。 

有些年份,还会邀人来家打米糖。黑色的铁砂在锅里烧热,一碗米下去,就有一粒粒米泡子在跳跃。然后,烧热化开糖稀,放入米泡子、花生、芝麻之类,再铲出放入模具里,先后切成长条和方片,嘎嘣脆的米糖就诞生了。 

如今,回顾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是那么快乐。究其原因,甜蜜的期盼、温馨的亲情,就是快乐的源头所在。


我小时候,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都在准备各种各样的吃食,为新年献上一场“饕餮盛宴”。 

腊月最早的可口餐食,是腊八粥。腊八一早,母亲就围着灶台转。红豆、绿豆、花生、桂圆、红枣、莲子……食材一样一样洗净下锅。香味在蒸腾的热气里四溢,口水按捺不住地从嘴角流出,急切的心情如开闸的洪水一样泛滥成灾。 

吃完了腊八粥,就该馋送灶粑粑了。腊月二十三大清早,父亲上了集市,母亲下了菜园,我们就在焦急中等待着。食材到了家里,洗净、切丁、煸炒,盛起备用。父亲揣面,母亲打了个鸡蛋,放点酱油拌匀,抹些在掌心,开始做粑粑。 

我们也卷起袖子,一齐上阵。等大小不一的粑粑铺满一大簸箕,父亲起身开始焙烤。父亲总是习惯从锅底往上贴,一枚枚扁圆的送灶粑粑贴满锅,再淋上菜籽油,盖上锅盖。 

父亲架好柴禾,亲自烧火。锅洞里的火有多烈,送灶粑粑在锅里噼里啪啦地就有多响。那香味像是长了手似的,扒开围在锅盖与铁锅缝隙处的毛巾,讨厌地钻了出来,一个劲地挑逗着小伢子,惹得齿颊生津,眼睛冒火。 

父亲铲出几枚送灶粑粑,放在锅台照壁上的灶神像前,领着我们虔诚地拜了又拜。然后,恭敬地将灶神像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捧到院子里点燃,跪送灶神上天言好事。送走了灶神,父亲又打开窗户,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往外扔了几个送灶粑粑,祈求过路的孤魂野鬼吃饱后赶紧离开,不要吓着家里的小伢子。如此这般之后,我们才能在急不可耐之后大快朵颐。 

到了腊月二十六七,杀家禽、宰年猪、起年鱼,腊月越来越丰富多彩,年味越来越芬芳馥郁。 

每年杀家禽,都是由父亲执刀。当拔尽家禽脖子处的毛,一向胆大的父亲也会变得畏畏缩缩,总要念叨着“小鸡小鸡你别怪,你是农家一碗菜”,才将十几只鸡鸭鹅杀了。母亲则领着我们拔毛,再开膛打理干净,留足过年时食用的分量。然后,用竹枝或者筷子将开了膛的鸡撑开,挂在屋檐下风干,而鸭、鹅则放入缸里腌制。至于鸡鸭鹅的下水,自有妙用。母亲掰开鸭鹅的脚掌,垫上一枚尖辣椒,放上鸡鸭鹅的心肝,再用肠子层层包裹,腌成美味。 

家禽刚刚打理妥当,杀猪匠们就抬着刀具、铤条、大木桶等工具进了院门。父亲叼上一支烟,亲自用钩子钩住养了一整年的肥猪的下巴,用力将肥猪往圈外拖。 

于是,众人一哄而上,按头的按头,捉腿的捉腿,抓耳朵的抓耳朵,拽尾巴的拽尾巴……很快,两片油光闪亮的猪肉被扔在了门板上,又被丢进了村民们的篮子里。 

第二天,父亲要组织全队起年鱼。作为队长的父亲还没有到场,队里的老老少少早已全部出动。下网、起网、捞鱼、转场、称重、搭配、拈阄、分发,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天晚上,整个村庄就沉浸在浓浓的鱼香里。刮鳞、剖鱼、烹煮,一条条鱼被做成鱼丸子和红烧鱼,盛在碟子里,就连浓稠的鱼汤也舀入汤盆里作鱼冻吃。 

烧好了鱼,我家的习惯是炸糯米圆子。滚烫的糯米饭被揉成圆圆的小球,放到翻滚的菜籽油里炸熟。咬上一口,焦脆之余,回味悠长。 

腊月里,为新年准备的食物可不少。不要说喷香的腊八粥,也不要说金黄的送灶粑粑,更不要说解馋的鸡鸭鱼肉,单单是那点小糖果、小零食就能让小伢子们神魂颠倒。 

于是,鱼香未散,油香又起。将发过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长条,再切成各种形状,或是将晒干的山芋条,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这些小炸放进嘴里,脆嘣嘣,香馥馥。 

打年货时,父亲将拴了几条蛇皮袋的扁担抱在前胸,挤进水泄不通的街市和商店里,将诱人的瓜子、橘子糖、虾酥糖、大白兔奶糖一一带回家里,就能甜蜜整个童年。 

有些年份,还会邀人来家打米糖。黑色的铁砂在锅里烧热,一碗米下去,就有一粒粒米泡子在跳跃。然后,烧热化开糖稀,放入米泡子、花生、芝麻之类,再铲出放入模具里,先后切成长条和方片,嘎嘣脆的米糖就诞生了。 

如今,回顾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是那么快乐。究其原因,甜蜜的期盼、温馨的亲情,就是快乐的源头所在。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