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章小兵:我的师爷与师傅

©原创 2021-09-15 14:59

王师傅我要称他为师爷。他是我师傅的师傅。 

王师傅瘦高的个子,喜欢说,喜欢笑。笑起寡肉的脸庞,怎么看都像他切药的刀锋,闪着锋利的亮光。王师傅嘴上功夫了得,手上刀功也是让同行叹服。 

过去,听人说槟榔切片飞上天。一枚大似核桃、硬如铁的槟榔,不说切片了,那圆溜溜的东西拿在手中把玩,也容易掉下来,能切片吗?实在有眼福,曾亲眼看过一次王师傅槟榔切片的全过程。切槟榔除了在案板上把切刀固定之外,王师傅特意准备了一个竹夹子。这只竹夹子五寸多长,用当地的青竹烤软,慢慢扳成一个像现今天机器手一样的夹子,用这只夹子夹槟榔,切者视野比手拿开阔,更比手拿安全,渐渐递进便有了层次感。在王师傅嚓嚓嚓的运刀之下,一枚槟榔不多不少切出108片。随手捧起那堆薄如蝉翼的槟榔切片,轻轻地运气一吹,就像雪花一样,飘舞在小作坊中。也有年轻人敢与王师傅较真的,说一枚槟榔不多不少切出108片,那是偶然的巧合,硬要王师傅再切一次瞧瞧。王师傅不气不恼,瘦削的脸上荡漾着笑意道:“小子,你给我好好数着!”王师傅夹起一枚槟榔,运刀如风地切起来,那些围观的后生们,1、2、3……”地摇头晃脑地数起来,只到“108”,最后一片从王师傅刀上滚下来。那位较真的年轻人,连忙把王师傅的水烟袋双手递过去,并把纸媒子点燃,给王师傅恭敬地点上一锅烟。王师傅惬意地深深地吸了一口说:“技不压身,趁你们年轻要好好学啊!” 

过去,药店都是前店后坊。许多丸散膏丹,前店卖,后坊自己生产。每个药店,都有自己独到的传统产品,你有龟龄集,我就有全鹿大补丸。有名望的店员,站在店堂中,就是头柜,到了后坊,他又是头刀。王师傅就是这样的人。过去,我所工作过的汪同和大药店,就是以炮制全鹿大补丸而出名。说起这事,王师傅笑盈盈的,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严师出高徒。吴师傅是我的师傅,却是王师傅的徒弟。 

说起从事中药行业的经历,平时有点木讷且一脸凝重的吴师傅,却像换了一个人。像什么“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像说单口相声中的报菜名。 

吴师傅最擅长的就是做水法丸,一个老郎中的单子,审过、捡过、验过、烘过、碾过、筛过,就成了一堆细粉。要将这些细粉,做成丸药,过去没有制丸机,就得自己手工做。用手慢慢捻是一种办法,不过这种办法速度慢,也不太卫生。吴师傅用一只直径3尺多的团箕,将药粉放在团箕中,星星点点地洒上蜂蜜,再双手由慢变快地旋转起来。团箕中的药粉,由于粘上了蜂蜜,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小球。小球变得越来越多,团箕中的药粉变得越来越少,十几圈运转下来,团箕中的药粉都变成小球。此时,团箕在吴师傅手中,由开始的左右开弓,变成上下有规律的掀动。团箕中,那些滚动的药丸,由松散变得紧密,几个回合下来,从黑糊糊的,变得油亮亮的,像土漆浸染多遍。看似不再用劲,但其实用的是巧劲与暗劲。人站在旁边,四处是不透风的高高的院墙,却能感受到仿佛一股幽幽的风,从幽深的巷弄里刮过来。大冬天里,冰溜子挂满了屋檐,吴师傅穿着单衣薄衫,几团箕筛跌下来,脸上已是汗水涔涔。小县城里,当年老百姓的经济并不活泛,但却信奉着这句老话:“三九进补,上山打虎”。老百姓吃不起山珍海味,捡几服滋阴补肾或补气养血的中药,做成药丸,那也是当时一个家庭对当家的男人或女人的一种犒劳。吃过中秋月饼之后,吴师傅就要天天忙着做丸药了。吴师傅本来就瘦,天天连轴转地做丸药,秋冬两季下来,人又瘦了一圈,看到他行走在风口,总担心他会被风带走。 

最佩服的是吴师傅仅读半年的私塾,不要说“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倒背如流,他能随口背出100多首汤头歌。一般的病,不要郎中的处方,只要听顾客的表述后,他就从柜台上高高码起的包药纸中,拿出一张或几张16开包药纸,用枕木压好,刷刷地拉开百眼柜,用小铜戥子从中称出一味味飘香的中药。隔不了多久,那位抓过中药的顾客,便会上门冲着吴师傅在大街上就喊:“老先生,真神啊,三帖药就治好我的病!” 

师爷与师傅都是老药工,且都是老药工中的佼佼者。 

如今,师爷与师傅已经离世多年了。他们如果获知,古老的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功勋卓著,九泉之下,他们一定会感到欣慰。


王师傅我要称他为师爷。他是我师傅的师傅。 

王师傅瘦高的个子,喜欢说,喜欢笑。笑起寡肉的脸庞,怎么看都像他切药的刀锋,闪着锋利的亮光。王师傅嘴上功夫了得,手上刀功也是让同行叹服。 

过去,听人说槟榔切片飞上天。一枚大似核桃、硬如铁的槟榔,不说切片了,那圆溜溜的东西拿在手中把玩,也容易掉下来,能切片吗?实在有眼福,曾亲眼看过一次王师傅槟榔切片的全过程。切槟榔除了在案板上把切刀固定之外,王师傅特意准备了一个竹夹子。这只竹夹子五寸多长,用当地的青竹烤软,慢慢扳成一个像现今天机器手一样的夹子,用这只夹子夹槟榔,切者视野比手拿开阔,更比手拿安全,渐渐递进便有了层次感。在王师傅嚓嚓嚓的运刀之下,一枚槟榔不多不少切出108片。随手捧起那堆薄如蝉翼的槟榔切片,轻轻地运气一吹,就像雪花一样,飘舞在小作坊中。也有年轻人敢与王师傅较真的,说一枚槟榔不多不少切出108片,那是偶然的巧合,硬要王师傅再切一次瞧瞧。王师傅不气不恼,瘦削的脸上荡漾着笑意道:“小子,你给我好好数着!”王师傅夹起一枚槟榔,运刀如风地切起来,那些围观的后生们,1、2、3……”地摇头晃脑地数起来,只到“108”,最后一片从王师傅刀上滚下来。那位较真的年轻人,连忙把王师傅的水烟袋双手递过去,并把纸媒子点燃,给王师傅恭敬地点上一锅烟。王师傅惬意地深深地吸了一口说:“技不压身,趁你们年轻要好好学啊!” 

过去,药店都是前店后坊。许多丸散膏丹,前店卖,后坊自己生产。每个药店,都有自己独到的传统产品,你有龟龄集,我就有全鹿大补丸。有名望的店员,站在店堂中,就是头柜,到了后坊,他又是头刀。王师傅就是这样的人。过去,我所工作过的汪同和大药店,就是以炮制全鹿大补丸而出名。说起这事,王师傅笑盈盈的,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严师出高徒。吴师傅是我的师傅,却是王师傅的徒弟。 

说起从事中药行业的经历,平时有点木讷且一脸凝重的吴师傅,却像换了一个人。像什么“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像说单口相声中的报菜名。 

吴师傅最擅长的就是做水法丸,一个老郎中的单子,审过、捡过、验过、烘过、碾过、筛过,就成了一堆细粉。要将这些细粉,做成丸药,过去没有制丸机,就得自己手工做。用手慢慢捻是一种办法,不过这种办法速度慢,也不太卫生。吴师傅用一只直径3尺多的团箕,将药粉放在团箕中,星星点点地洒上蜂蜜,再双手由慢变快地旋转起来。团箕中的药粉,由于粘上了蜂蜜,渐渐地变成了一个小球。小球变得越来越多,团箕中的药粉变得越来越少,十几圈运转下来,团箕中的药粉都变成小球。此时,团箕在吴师傅手中,由开始的左右开弓,变成上下有规律的掀动。团箕中,那些滚动的药丸,由松散变得紧密,几个回合下来,从黑糊糊的,变得油亮亮的,像土漆浸染多遍。看似不再用劲,但其实用的是巧劲与暗劲。人站在旁边,四处是不透风的高高的院墙,却能感受到仿佛一股幽幽的风,从幽深的巷弄里刮过来。大冬天里,冰溜子挂满了屋檐,吴师傅穿着单衣薄衫,几团箕筛跌下来,脸上已是汗水涔涔。小县城里,当年老百姓的经济并不活泛,但却信奉着这句老话:“三九进补,上山打虎”。老百姓吃不起山珍海味,捡几服滋阴补肾或补气养血的中药,做成药丸,那也是当时一个家庭对当家的男人或女人的一种犒劳。吃过中秋月饼之后,吴师傅就要天天忙着做丸药了。吴师傅本来就瘦,天天连轴转地做丸药,秋冬两季下来,人又瘦了一圈,看到他行走在风口,总担心他会被风带走。 

最佩服的是吴师傅仅读半年的私塾,不要说“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倒背如流,他能随口背出100多首汤头歌。一般的病,不要郎中的处方,只要听顾客的表述后,他就从柜台上高高码起的包药纸中,拿出一张或几张16开包药纸,用枕木压好,刷刷地拉开百眼柜,用小铜戥子从中称出一味味飘香的中药。隔不了多久,那位抓过中药的顾客,便会上门冲着吴师傅在大街上就喊:“老先生,真神啊,三帖药就治好我的病!” 

师爷与师傅都是老药工,且都是老药工中的佼佼者。 

如今,师爷与师傅已经离世多年了。他们如果获知,古老的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功勋卓著,九泉之下,他们一定会感到欣慰。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