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吴玲:猴村问茶

©原创 2021-01-20 18:07

第二次到猴坑,去的还是老刘家。

老刘果不食言,在楼房西头续造了窄窄的小三楼,这样,他家的客房就增加了十多张床铺。即使这样,茶客多时,还是不够用。老刘和他媳妇新买了一艘小游轮,乍一看外表并不起眼,但稳当,妥帖,大小合适,坐在船舱里感觉很舒适。我估计这船至少得二十万。四十万出点头,老刘嘿嘿一笑。花这么多钱买一艘船,只为那些爱茶人么?这里偏僻,恐客人在家里待着着急,带他们游游湖。老刘答得爽快。

这个村子叫猴村,是太平猴魁的发源地、猴魁茶的核心产区。旧历年末来吃杀年猪饭,是要在这里住上一宿的,不像上次匆匆来去,只为老刘夫妇特别为我们烹制的一桌鲜美大餐。进了村,就有点路远车马稀,山中日月长的意思了,嘈杂与喧嚣丢到几百里之外,身心不由自主闲漫下来。众人或村里溜达,或登高望远,或湖边观光,有几个在甘棠镇另置了别业,一年里往返猴坑不计其数,像回到兄弟家一般轻松惬意。

茶为国饮。时下爱茶的人越来越多,来猴坑,自然得喝好茶。鲁迅先生是懂茶惜茶的,否则先生不会说出会喝茶,有好茶喝,俨然是一种福分这样的话。此刻山泉水、猴坑茶,就蹲坐在老刘家的八仙桌上,托盘中反扣着一只只白净的玻璃杯。家有茶人,耳濡目染,自然对茶钟爱有加,何况置身猴魁之乡?从茶罐里取出一枚枚“绿金王子”,投于杯中,皆长约七分许,两芽抱一叶,扁平、肥壮、细嫩。一俟注水,缓缓舒展的叶片魁伟挺拔,白毫隐伏,叶色苍碧匀润,叶脉绿中隐红,好一派玉树临风的茶中君子。轻轻呷一口,清润甘甜,独具“猴韵”,香兰之气直沁肺腑。

猴村其实很小,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星子一般散落在一地相对平坦的山凹里,举目雾岚云岫,重峦叠嶂;低首一湖清波,倒映白云蓝天。这大湖,就是太平湖。可别小觑远僻的山里人家,十年前村里人均年收入已达二十多万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猴村人祖祖辈辈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种茶事茶吃茶卖茶。近些年,因着天时地利人和,猴村人因茶富裕,因茶自信,因茶扬名,灿烂的笑容里透着自豪和欣慰。

站在老刘家门口,放眼皆是郁郁苍苍的茶山。老刘承包了两座山头,种茶二百亩,每年四月到十月,是他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日子,也是最为开心的日子。采制两千斤左右猴魁成茶,他足不出户,当季即可销售大半。来老刘家买茶的,都是些老茶客。茶人们晓得,茶喝久了,味就刁,入口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不行,得凭色、味、香、形,凭口感,这个口感即是茶人的味觉通感,说到底,比的是茶品质。游湖时,老刘有点不好意思,说一开始他家的茶不贵还卖不动,人家只是瞥一眼,啧啧口,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抬脚走人。一来二往,他坐不住了,打点行囊,外出拜师学艺,还请来省城制茶大师面对面指点迷津。如是者多年,终于若有所悟:做茶即做人,得有一颗干净的心。

“审品专家来品茶,紧张得眼睛都不敢眨一下。”老刘家的茶,行家认了。

茶的采制加工大约可分为采摘、分拣、杀青、揉捻、烘焙、整形、包装贮存等几十道工序,已是大师傅的老刘,在制茶的每个环节上丝毫不敢松懈,“茶季一天睡三四个小时觉是常事”。

好山好水出好茶。猴坑坐落在太平湖畔,峰岭纵横,逶迤起伏,坑峪幽深,湖山相映,“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猴魁茶树势雄健,枝叶繁茂,即使修剪过亦有小半人高。信步茶园,山势高耸,四野幽寂,唯有一两只叫不出名字的大鸟扑棱棱飞还。像其它常绿灌木一样,冬季的茶树进入了休眠期。但我们看到了平素不易见到的茶树花,即使凋谢只余下零星的几朵。

“上月来,花还多。”一个声音说道。可巧我们没赶上。

猴村之行,意外去看了猴坑的茶树王。茶王树二百多岁了,我们四五人方环抱住它的华冠。每年春天,猴坑村都会举行祭拜茶树王的仪式,茶农们怀着虔敬之心,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茶叶丰收。

我摘了一片嫩叶子,放进嘴里细嚼,微涩,带着清苦的甘甜。在附近走了走,又沿着逼仄的山道往上爬了几个石阶,抬头,猴岗村的青砖乌瓦马头墙,隐约浮荡在白云深处。

猴坑人珍惜上天赐予他们的风水宝地,珍爱世代茶人积攒的口碑。猴村的老刘呢,他说他没事就到茶园里转转,和茶树们说说话,讲讲他发家致富的事,讲讲村里的变化。他相信茶树是有灵魂的,与人的心灵是有感应的,它们能听得懂他的话。他说他从内心热爱、感恩、敬畏大自然赠与猴坑人的每一棵茶树。

那天,老刘将我们送出村口,走了老远,还在挥手:“春天到了,你们来喝茶。”

老刘其实不算老,四十多岁。


第二次到猴坑,去的还是老刘家。

老刘果不食言,在楼房西头续造了窄窄的小三楼,这样,他家的客房就增加了十多张床铺。即使这样,茶客多时,还是不够用。老刘和他媳妇新买了一艘小游轮,乍一看外表并不起眼,但稳当,妥帖,大小合适,坐在船舱里感觉很舒适。我估计这船至少得二十万。四十万出点头,老刘嘿嘿一笑。花这么多钱买一艘船,只为那些爱茶人么?这里偏僻,恐客人在家里待着着急,带他们游游湖。老刘答得爽快。

这个村子叫猴村,是太平猴魁的发源地、猴魁茶的核心产区。旧历年末来吃杀年猪饭,是要在这里住上一宿的,不像上次匆匆来去,只为老刘夫妇特别为我们烹制的一桌鲜美大餐。进了村,就有点路远车马稀,山中日月长的意思了,嘈杂与喧嚣丢到几百里之外,身心不由自主闲漫下来。众人或村里溜达,或登高望远,或湖边观光,有几个在甘棠镇另置了别业,一年里往返猴坑不计其数,像回到兄弟家一般轻松惬意。

茶为国饮。时下爱茶的人越来越多,来猴坑,自然得喝好茶。鲁迅先生是懂茶惜茶的,否则先生不会说出会喝茶,有好茶喝,俨然是一种福分这样的话。此刻山泉水、猴坑茶,就蹲坐在老刘家的八仙桌上,托盘中反扣着一只只白净的玻璃杯。家有茶人,耳濡目染,自然对茶钟爱有加,何况置身猴魁之乡?从茶罐里取出一枚枚“绿金王子”,投于杯中,皆长约七分许,两芽抱一叶,扁平、肥壮、细嫩。一俟注水,缓缓舒展的叶片魁伟挺拔,白毫隐伏,叶色苍碧匀润,叶脉绿中隐红,好一派玉树临风的茶中君子。轻轻呷一口,清润甘甜,独具“猴韵”,香兰之气直沁肺腑。

猴村其实很小,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星子一般散落在一地相对平坦的山凹里,举目雾岚云岫,重峦叠嶂;低首一湖清波,倒映白云蓝天。这大湖,就是太平湖。可别小觑远僻的山里人家,十年前村里人均年收入已达二十多万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猴村人祖祖辈辈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种茶事茶吃茶卖茶。近些年,因着天时地利人和,猴村人因茶富裕,因茶自信,因茶扬名,灿烂的笑容里透着自豪和欣慰。

站在老刘家门口,放眼皆是郁郁苍苍的茶山。老刘承包了两座山头,种茶二百亩,每年四月到十月,是他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日子,也是最为开心的日子。采制两千斤左右猴魁成茶,他足不出户,当季即可销售大半。来老刘家买茶的,都是些老茶客。茶人们晓得,茶喝久了,味就刁,入口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不行,得凭色、味、香、形,凭口感,这个口感即是茶人的味觉通感,说到底,比的是茶品质。游湖时,老刘有点不好意思,说一开始他家的茶不贵还卖不动,人家只是瞥一眼,啧啧口,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抬脚走人。一来二往,他坐不住了,打点行囊,外出拜师学艺,还请来省城制茶大师面对面指点迷津。如是者多年,终于若有所悟:做茶即做人,得有一颗干净的心。

“审品专家来品茶,紧张得眼睛都不敢眨一下。”老刘家的茶,行家认了。

茶的采制加工大约可分为采摘、分拣、杀青、揉捻、烘焙、整形、包装贮存等几十道工序,已是大师傅的老刘,在制茶的每个环节上丝毫不敢松懈,“茶季一天睡三四个小时觉是常事”。

好山好水出好茶。猴坑坐落在太平湖畔,峰岭纵横,逶迤起伏,坑峪幽深,湖山相映,“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猴魁茶树势雄健,枝叶繁茂,即使修剪过亦有小半人高。信步茶园,山势高耸,四野幽寂,唯有一两只叫不出名字的大鸟扑棱棱飞还。像其它常绿灌木一样,冬季的茶树进入了休眠期。但我们看到了平素不易见到的茶树花,即使凋谢只余下零星的几朵。

“上月来,花还多。”一个声音说道。可巧我们没赶上。

猴村之行,意外去看了猴坑的茶树王。茶王树二百多岁了,我们四五人方环抱住它的华冠。每年春天,猴坑村都会举行祭拜茶树王的仪式,茶农们怀着虔敬之心,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茶叶丰收。

我摘了一片嫩叶子,放进嘴里细嚼,微涩,带着清苦的甘甜。在附近走了走,又沿着逼仄的山道往上爬了几个石阶,抬头,猴岗村的青砖乌瓦马头墙,隐约浮荡在白云深处。

猴坑人珍惜上天赐予他们的风水宝地,珍爱世代茶人积攒的口碑。猴村的老刘呢,他说他没事就到茶园里转转,和茶树们说说话,讲讲他发家致富的事,讲讲村里的变化。他相信茶树是有灵魂的,与人的心灵是有感应的,它们能听得懂他的话。他说他从内心热爱、感恩、敬畏大自然赠与猴坑人的每一棵茶树。

那天,老刘将我们送出村口,走了老远,还在挥手:“春天到了,你们来喝茶。”

老刘其实不算老,四十多岁。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