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程耀恺: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读《丰子恺:一个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

©原创 2021-01-05 14:49

某年,央视举办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一位参赛者抽题后,屏幕上出现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主持人说:请回答,作者是谁?哪省人? 

答不出来。评委认为情有可原。 

作为观众,事隔这么多年了,我仍旧很伤心。 

19世纪末,丰子恺先生生于杭州附近的小镇石门湾。丰先生后来以漫画闻名,一些表现人情世态的漫笔,笔墨间的逸气,大都透着为人的清和。屏幕上显示的这幅画,是经典,选自丰子恺1925年在上海出版的《子恺漫画》,那一年,他还出版了《音乐的常识》(丰子恺一生出版的音乐书籍达23部之多)。诚然,丰子恺是位画家,可他也是一位音乐家。一个进入国家级大赛的歌手,对此一无所知,这悲哀,是一代人的悲哀,是时代的尴尬。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就接触到丰子恺的漫画。那时我家住在皖西一个镇子上,家族中有位长者迷恋丰子恺的漫画与文章,偶尔从报刊上见到,就剪裁下来,终于积成厚厚的一本。文章那时还不能读懂,但漫画却是一目了然的,只觉得那一幅幅小画中,隐藏着人世间的喜与忧。 

后来到外地读书,见闻多了,见识也跟着有所提高,当年读画时就感受到的那种朦朦胧胧的喜与忧,才渐渐地明晰起来。原来,丰子恺的漫画中隐藏的:喜,是自然的喜;忧,是人事的忧。 

自然的喜。中国文人自然观的形成,经历了从主观化,到外在化,再到一体化的三个过程。在三个不同阶段中,自然被当作象征物,当作客观关联物,当作精神向自身的复归之所。丰子恺善于用画笔,将受分裂世界(画面上的窗户、阳台、篱笆)煎熬的“我”,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关键是“乐”字。我们读丰子恺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世上如侬有几人》《月上柳梢头》《浣纱》等画,体味到的,是自然与人在静寂中统一起来的那种喜悦。 

人事的忧。然而丰子恺非常清楚,人世间,“还有残酷、悲惨、丑恶的一面”。他在《我的漫画》一文中写道:“我想,佛菩萨的说法,有‘显正’和‘斥妄’两途。西谚曰:‘漫画以笑语叱咤人间’,我为何专写光明方面的美景,而不写黑暗方面的丑态呢?于是我就当面细看社会上的苦痛相、悲惨相、丑恶相、残酷相,而为它们写照。” 

后来,丰子恺觉悟到:“‘斥妄’之道,不宜多用,多用了感觉麻木,反而失效”,作为一个佛教徒,“我的眼也应当从恶岁转入永劫,我的笔也不妨从人生转向自然,寻求更深刻的画材。我忽然注意到破墙的砖缝里钻出来的一根小草,作了一幅《生机》。” 

这就是丰子恺的菩萨心肠,这就是丰子恺的现实主义。 

对于丰子恺,2005年出版的《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大家》一书,说他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奇才”,那篇评论的中心大意是“没有任何有修养的人说过他的画不好,但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画界的共识,但我知道,这个问号,很久以前,就有一个日本学者“回答”过了。吉川幸次郎是《缘缘堂随笔》的日文译者,他在《译者的话》中写道:“我觉得,著者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并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的缘故,我所喜欢的,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如果在现在要找寻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吧!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之中,有鹤立鸡群之感。” 

《丰子恺:一个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著者何莫邪,挪威人,奥斯陆大学东方学系教授,是丰子恺作品的海外知音。本书1984年在挪威出版,21年后才经由张斌博士翻译,在中国出版。然而,22年后,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居然出现那段令歌手和听众都尴尬的小插曲,阿弥陀佛。



某年,央视举办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一位参赛者抽题后,屏幕上出现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主持人说:请回答,作者是谁?哪省人? 

答不出来。评委认为情有可原。 

作为观众,事隔这么多年了,我仍旧很伤心。 

19世纪末,丰子恺先生生于杭州附近的小镇石门湾。丰先生后来以漫画闻名,一些表现人情世态的漫笔,笔墨间的逸气,大都透着为人的清和。屏幕上显示的这幅画,是经典,选自丰子恺1925年在上海出版的《子恺漫画》,那一年,他还出版了《音乐的常识》(丰子恺一生出版的音乐书籍达23部之多)。诚然,丰子恺是位画家,可他也是一位音乐家。一个进入国家级大赛的歌手,对此一无所知,这悲哀,是一代人的悲哀,是时代的尴尬。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就接触到丰子恺的漫画。那时我家住在皖西一个镇子上,家族中有位长者迷恋丰子恺的漫画与文章,偶尔从报刊上见到,就剪裁下来,终于积成厚厚的一本。文章那时还不能读懂,但漫画却是一目了然的,只觉得那一幅幅小画中,隐藏着人世间的喜与忧。 

后来到外地读书,见闻多了,见识也跟着有所提高,当年读画时就感受到的那种朦朦胧胧的喜与忧,才渐渐地明晰起来。原来,丰子恺的漫画中隐藏的:喜,是自然的喜;忧,是人事的忧。 

自然的喜。中国文人自然观的形成,经历了从主观化,到外在化,再到一体化的三个过程。在三个不同阶段中,自然被当作象征物,当作客观关联物,当作精神向自身的复归之所。丰子恺善于用画笔,将受分裂世界(画面上的窗户、阳台、篱笆)煎熬的“我”,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关键是“乐”字。我们读丰子恺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世上如侬有几人》《月上柳梢头》《浣纱》等画,体味到的,是自然与人在静寂中统一起来的那种喜悦。 

人事的忧。然而丰子恺非常清楚,人世间,“还有残酷、悲惨、丑恶的一面”。他在《我的漫画》一文中写道:“我想,佛菩萨的说法,有‘显正’和‘斥妄’两途。西谚曰:‘漫画以笑语叱咤人间’,我为何专写光明方面的美景,而不写黑暗方面的丑态呢?于是我就当面细看社会上的苦痛相、悲惨相、丑恶相、残酷相,而为它们写照。” 

后来,丰子恺觉悟到:“‘斥妄’之道,不宜多用,多用了感觉麻木,反而失效”,作为一个佛教徒,“我的眼也应当从恶岁转入永劫,我的笔也不妨从人生转向自然,寻求更深刻的画材。我忽然注意到破墙的砖缝里钻出来的一根小草,作了一幅《生机》。” 

这就是丰子恺的菩萨心肠,这就是丰子恺的现实主义。 

对于丰子恺,2005年出版的《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大家》一书,说他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奇才”,那篇评论的中心大意是“没有任何有修养的人说过他的画不好,但好到什么程度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画界的共识,但我知道,这个问号,很久以前,就有一个日本学者“回答”过了。吉川幸次郎是《缘缘堂随笔》的日文译者,他在《译者的话》中写道:“我觉得,著者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并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的缘故,我所喜欢的,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如果在现在要找寻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吧!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之中,有鹤立鸡群之感。” 

《丰子恺:一个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著者何莫邪,挪威人,奥斯陆大学东方学系教授,是丰子恺作品的海外知音。本书1984年在挪威出版,21年后才经由张斌博士翻译,在中国出版。然而,22年后,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居然出现那段令歌手和听众都尴尬的小插曲,阿弥陀佛。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