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开认知误区 走出配镜第一步
面对孩子首次配镜,许多家长陷入误区。
“孩子年龄小不适合太早配镜,戴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是最常见的误解之一。合肥瑶海普瑞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儿童眼病与视光专科胡盼主任明确指出:“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配镜与否主要取决于孩子视力以及屈光度数等检查。”
第二大误区是认为“配了眼镜能不能只在需要的时候戴”。胡盼主任解释:这取决于眼睛调节功能的协调性。如果调节功能协调性差,眼镜需要一直戴着,除了睡觉洗澡洗脸。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家长认为“戴眼镜会加深度数”。事实上,不及时矫正反而会加速视力恶化。普通眼镜仅矫正视力,而科学配镜配合防控手段,能有效延缓近视发展速度。
2、不可省略的关键步骤:视功能检查
传统验光仅需几分钟,而专业机构却需30-40分钟。差异的核心在于“视功能检查的深度”。
验光结果仅反映静态屈光状态,但生活需要动态视觉能力。
双眼视功能涵盖调节、聚散、融合等功能,直接影响不同距离用眼的清晰度与舒适度。
若存在调节异常、集合不足等问题,可能导致近视加深、视疲劳甚至斜视、弱视。
3、矫正目标:不必盲目追求1.5
许多家长希望将孩子视力矫正到1.2甚至1.5才满足。每个人的视觉分辨力存在差异,如同相机的“像素”不同。
在验光过程中,常出现孩子用某个度数看清1.0后,再加一点度数似乎又能看清1.2的情况。专家提醒:这很可能是眼睛调节紧张造成的短暂“虚高”(假性过矫)。让孩子休息放松几分钟后再测,视力往往能自行提升到1.2。
配镜的本质是确保光线精准聚焦于视网膜上,而非执着于看清视力表更小的视标。1.0已是健康保障,过度矫正反而可能伤害眼睛。
4、配镜后维护:定期复查与日常防护
科学配镜不是终点。
合肥瑶海普瑞眼科医院温馨提示:配戴离焦眼镜后需专业眼科医生定期随访,监控度数和眼轴长度变化。建议半年复查一次,监测近视发展情况。
同时,日常防护也很重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时休息、多进行户外运动、控制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等。
合肥瑶海普瑞眼科医院围绕“防,控,护”,推出三维一体精细化近视管理方案,从近视防控手段、近视进展干预、多学科专家会诊、精准医疗照护和诊后服务无忧五个方面,针对各个近视阶段立体化进行近视防控工作,致力于提高近视防控水平,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守护每位孩子的光明未来。
(来源:日照新闻网)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