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传承老手艺 激活新动力——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学子赴怀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2024-08-15 09:57

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传承贡糕文化血脉,进一步解锁贡糕文化密码,8月9日,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青绿实践团”成员走出校园,前往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开展为期两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找寻非遗印记,见证光辉历程

怀宁贡糕,方片糕的一种,至今已有500多年生产历史,因其曾作为贡品而得名。现在,昔日的贡品,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当地,贡糕是嫁娶、买房、贺寿等喜庆事的必备品。用老一辈人的话说:“‘糕’谐音‘高’,寓意着日子节节高。”怀宁贡糕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是怀宁的一张名片。

为更好了解当前贡糕的产业发展,实践团走进当地龙头企业顶雪食品有限公司,探寻传统非遗产品的创新发展之路。顶雪食品有限公司是由原怀宁县食品厂改革、改制而成,其主导产品“顶雪贡糕”是当地传统名特产,制作工艺已有千年历史。时值贡糕生产销售淡季,公司很安静,但是在满满的文化墙上,团队成员看到了“它”的光辉历程——入选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块块牌匾、一个个荣誉,都承载着顶雪贡糕作为怀宁贡糕典型代表企业在传承与发展当地非遗产品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取得的保护成果。

亲身动手实践,践行工艺传承

团队成员踏入工厂,参观了贡糕生产车间,观摩了现代化的机器和技术,并学习了贡糕制作的传统工艺。每一块贡糕从选料、研磨、搅拌、成型到蒸煮、切片,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团队成员仔细观摩了产线师傅的包装过程,还在师傅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产品包装。摆齐、装盒、封装,大家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虽然不够娴熟,却也有模有样,产线师傅夸赞道:“大学生学习能力就是强!”

走访非遗传承人,感悟传承初心

随后,实践团走访了顶雪贡糕非遗传承人吴祚生。吴祚生详细介绍了贡糕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背后的文化意义,还有他和贡糕的不解之缘。“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怀宁食品厂。当时食品厂最有名的就是顶雪贡糕,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做怀宁贡糕,到现在,也有40年了。”“我们做的贡糕配料表非常简单——糯米、白砂糖、芝麻、果料、食用葡萄糖、食用植物油,一览无余,别无他物,就是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记住老祖宗留下来的味道。”在吴祚生的侃侃而谈中,团队成员深刻领略了他从技术骨干到企业掌舵人的蜕变历程,也深刻认识了他在企业改制、市场变迁和工艺传承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更深深触动于他作为一代非遗传承人始终坚持传统工艺的初心和坚守零添加的决心。

破解发展困境,创新助力振兴

调研中实践团发现,随着社会发展,贡糕作为一种地方性传统美食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比如,传统贡糕的制作工艺多依赖于手艺人丰富的经验与技艺,但随着社会变迁,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参与度下降,导致技艺传承出现断层;现代消费者对食品的口味和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贡糕可能难以满足所有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口味偏好;传统贡糕的制作往往依赖于手工,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下的品质一致性等等。面对困难,贡糕生产企业也在积极谋求与时俱进,通过产品创新、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加大品牌宣传,让“贡糕”这一老手艺,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持续焕发新活力。在与非遗传承的“双向奔赴”中,实践团成员表示,将发挥专业特长,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绘制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青绿实践团”

(来源:聊城新闻网)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传承贡糕文化血脉,进一步解锁贡糕文化密码,8月9日,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青绿实践团”成员走出校园,前往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开展为期两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找寻非遗印记,见证光辉历程

怀宁贡糕,方片糕的一种,至今已有500多年生产历史,因其曾作为贡品而得名。现在,昔日的贡品,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当地,贡糕是嫁娶、买房、贺寿等喜庆事的必备品。用老一辈人的话说:“‘糕’谐音‘高’,寓意着日子节节高。”怀宁贡糕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是怀宁的一张名片。

为更好了解当前贡糕的产业发展,实践团走进当地龙头企业顶雪食品有限公司,探寻传统非遗产品的创新发展之路。顶雪食品有限公司是由原怀宁县食品厂改革、改制而成,其主导产品“顶雪贡糕”是当地传统名特产,制作工艺已有千年历史。时值贡糕生产销售淡季,公司很安静,但是在满满的文化墙上,团队成员看到了“它”的光辉历程——入选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块块牌匾、一个个荣誉,都承载着顶雪贡糕作为怀宁贡糕典型代表企业在传承与发展当地非遗产品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取得的保护成果。

亲身动手实践,践行工艺传承

团队成员踏入工厂,参观了贡糕生产车间,观摩了现代化的机器和技术,并学习了贡糕制作的传统工艺。每一块贡糕从选料、研磨、搅拌、成型到蒸煮、切片,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团队成员仔细观摩了产线师傅的包装过程,还在师傅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产品包装。摆齐、装盒、封装,大家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虽然不够娴熟,却也有模有样,产线师傅夸赞道:“大学生学习能力就是强!”

走访非遗传承人,感悟传承初心

随后,实践团走访了顶雪贡糕非遗传承人吴祚生。吴祚生详细介绍了贡糕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背后的文化意义,还有他和贡糕的不解之缘。“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怀宁食品厂。当时食品厂最有名的就是顶雪贡糕,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做怀宁贡糕,到现在,也有40年了。”“我们做的贡糕配料表非常简单——糯米、白砂糖、芝麻、果料、食用葡萄糖、食用植物油,一览无余,别无他物,就是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记住老祖宗留下来的味道。”在吴祚生的侃侃而谈中,团队成员深刻领略了他从技术骨干到企业掌舵人的蜕变历程,也深刻认识了他在企业改制、市场变迁和工艺传承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更深深触动于他作为一代非遗传承人始终坚持传统工艺的初心和坚守零添加的决心。

破解发展困境,创新助力振兴

调研中实践团发现,随着社会发展,贡糕作为一种地方性传统美食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比如,传统贡糕的制作工艺多依赖于手艺人丰富的经验与技艺,但随着社会变迁,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参与度下降,导致技艺传承出现断层;现代消费者对食品的口味和健康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贡糕可能难以满足所有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口味偏好;传统贡糕的制作往往依赖于手工,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下的品质一致性等等。面对困难,贡糕生产企业也在积极谋求与时俱进,通过产品创新、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加大品牌宣传,让“贡糕”这一老手艺,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持续焕发新活力。在与非遗传承的“双向奔赴”中,实践团成员表示,将发挥专业特长,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绘制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青绿实践团”

(来源:聊城新闻网)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