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桐城市积极行动,多次召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调度会议,推进人财物统一和权限下放,强化牵头医院管理、资源共享和急诊急救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人员下沉,全力推动紧密型医共体管理、服务、责任和利益共同体紧密程度,实现上下联动、整体提升,让群众享受更多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坚持高位推动。自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桐城市坚持高位推动,为医共体建设谋篇布局。政府相关部门、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定期商讨解决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制定详细任务清单和具体完成时间表,压实各部门职责,定期分析调度,确保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
推进一体管理。医共体建设中,桐城市创新管理模式,将人财物统一权限下放牵头医院,赋予牵头医院更大自主权,根据区域医疗需求灵活高效调配资源。资源共享上,牵头医院统一规划设备采购,避免基层医疗机构重复购置,实现设备资源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提升服务质量;在人员管理上,根据各基层医疗机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工作岗位和培训计划,提升人员使用效率,成员单位班子成员由牵头单位任命,绩效工资经牵头单位考核发放;财务管理方面,统一收支核算,加强成本控制,成员单位重大支出由牵头单位审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医共体的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建强五大中心。桐城市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两家牵头医院医学检查检验中心引入先进检验设备和技术,实现检验结果快速、准确并在医共体内推进互认,减少患者重复检查的费用和时间;医学影像中心配备高端影像设备,组建专业影像诊断团队,通过远程诊断系统让基层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影像诊断服务;心电诊断中心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基层心电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心,由专业医生对异常心电图进行诊断,及时发现疾病隐患;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安全规范的消毒灭菌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中心建设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水平。
落实人员下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基层,选派23名主治以上医师连续派驻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查房和开展手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诊疗服务;开展巡诊“传帮带”活动,通过专家义诊、业务培训、上门随访等形式,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建立人员下沉激励机制,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对下沉人员给予倾斜,充分调动积极性。人员下沉工作开展以来,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住院量明显增加,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下一步,桐城市将继续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为全市人民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为推动“健康桐城”建设贡献力量。
鲁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