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网蚌埠消息 午季来临,秸秆处理成为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关键考题。今年午季禁烧,怀远县河溜镇通过制定严密方案、落实三级包保、推广多元利用,织就一张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生态防护网,为守护蓝天碧水、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交出亮眼答卷。
制度保障是关键,在秸秆禁烧这场生态保卫战中,河溜镇以“空间覆盖无空白,职责落实无盲点,监督管理无缝隙”为目标,精心编制《河溜镇2025年午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河溜镇秸秆禁烧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构建起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包户包田块的三级包保体系,全镇建立20个村级责任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专人负责,确保责任落实到田埂地头。同时,建立镇、村两级夏收夏种和秸秆处理台账,推行定方案、人员、网格、责任、机械、田块的“六定”工作法,实现地块、秸秆处理方式、机械、台账“四统一”。午收期间,320余台联合收割机严阵以待,保障全镇小麦机收率达100%,从源头上减少秸秆焚烧隐患。
为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河溜镇打出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组合拳”。按照 “每一千亩秸秆一台(套)打捆机械”的科学匹配标准,与9家秸秆收储企业紧密协作,调配110台(套)打捆机械奔赴田间。为确保打捆机械高效作业,该镇创新实行统一编号和保证金管理办法,给每台打捆机赋予专属“身份证”,对违约异地作业行为严格扣罚押金,有效避免打捆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乱象。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全镇11.8万亩小麦秸秆实现 100%打捆离田,秸秆化作生物质燃料、有机肥料等,变“包袱”为“财富”,既消除焚烧污染风险,又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在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中,河溜镇坚持“以种促禁、以用促禁”双轮驱动,严格控制麦茬高度在15cm以下,为后续秸秆打捆离田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因地制宜划定秸秆堆放场,组织专人、机械,确保秸秆即收即打即清。积极引导秸秆收储企业拓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元利用途径,真正实现秸秆“吃干榨尽”。此外,严格落实秸秆“五离一集中”要求,对村边、田边、路边、沟边、林边开展地毯式清理,杜绝秸秆随意堆放、污染水体等问题,让乡村环境更加整洁靓丽。
下一步,河溜镇将持续拧紧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责任阀”,强化督查巡查,加大宣传力度,织密监管网络,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秸秆禁烧。(刘流)